陳錚
摘 要: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其中人文素養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至關重要,政治學科作為主要的思維學科和德育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方面責無旁貸,在STEM中也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政治課程教學;科技和創新;STEM課程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目前,我校的STEM課程作為綜合性課程,已經把文理各科納入其中,旨在培養我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科學精神。
STEM課程在美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在我國, STEM課程作為校本科課程被許多名校引入。 STEM課程在傳統意義上更多的是數理化生等學科的綜合,我校根據校情和培養目標,創造性的把人文學科也融入進來,那么政治學科在 STEM課程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我覺得,政治學科中的經濟、文化、哲學等教學內容非常符合 STEM的理念,可以為STEM課程增添人文素養方面的元素,從而對升華STEM課程起到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政治課教學擔負著培養立德樹人的任務,在如今政治課教學既要把握政治性和時代性的結合,又要把握好主體性與主導性的關系;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多樣性,既要有主題性,又要有系列性。政治學科本身就帶有跨學科性質,其中的經濟學和哲學部分尤其對理工科有指導作用。
首先關于經濟和哲學素養的培養。哲學素養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是指運用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基本方法認識和解決如經濟、政治等存在的諸多問題的能力。
例如我在復習《經濟生活》中關于商品出現的原因時,提出了分工和交換的概念。我在分析為什么只有人類社會產生了社會大分工和交換時說:“如果想獲得同類的東西,其他動物并沒有通過契約,只有人能夠通過契約、交換來滿足自己大部分的需要。”(亞當·斯密)比如,在原始的部落中,某人善于制造弓箭,經常拿自己制造的弓箭交換別人的食物,后來他發現通過這種方法比自己出去狩獵獲得的多,而且安全,于是從自己利益出發,把制造弓箭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他漸漸地就變成了一個武器制造者。以此類推,銅匠、鐵匠、建筑者、皮革制造者等都是這么產生的,社會大分工由此產生,而社會大分工有促進了交換的發展,由此帶來了商品經濟的繁榮,貨幣也就應運而生了。
校本課程案列:《未來企業家》課程教學設計方案
——SWOT分析,產品設計
【地點】南京外國語學校E三階梯教室
【課型】技能訓練課
【教學目標】1. 通過SWOT分析,產品設計,訓練學生經濟分析能力。2.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經濟現象、經濟問題、經濟事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教學重點】掌握SWOT分析技巧和產品設計理念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未來企業家課程”學員
【教學輔助設施】電腦,動畫制作軟件
【教學過程】1、SWOT分析技巧,從淘寶、京東、唯品、亞馬遜等知名電商中選區一家進行分析。
2、產品設計
(1)公司定位:互聯網、快消品等中選取一個行業。(2)根據選擇的行業進行產品設計:材質、成本、定價、包裝、營銷策略、企業文化等角度進行設計。(3)分析及產品發布會:注意事項,提醒學生,著裝得體、儀表端莊,符合企業家的身份。
3、成果展示:分小組通過多媒體和互動軟件實現
4、教師總結與評價
本課通過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通過產品設計展示自己設計的產品。產品中蘊含了成本、價格、管理、服務、品牌、科技等經濟要素,也包含了興趣、觀念、理想、信念等非經濟要素,學生設計的產品有的科技含量足,有的追求原始的初心;有的產品蘊含了西方基督教的壯麗,有的產品蘊含東方的含蓄。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對文化要素有了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思考。
其次關于科技創新思維素養的培養。政治學科與科技如何建立關系?《三體》一書中其實給了我們答案,戰略眼光培養永遠勝于單純科技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個民族只有具備超長的戰略思想,科技才能發揮它的極大效用,否則,我們培養的學生也就是個“機器人”。近代中國之所以淪落,除了經濟、制度上的原因外,戰略眼光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所以即使有全亞洲最先進的海軍,依然在甲午戰爭中失敗。政治學科的特點正好可以為學生從小培養戰略思維和眼光發揮其學科的優勢。
再次關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課堂內的教學活動培養。首先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一節優質的的政治課,課堂導入是十分重要的,精彩的課堂導入往往能夠成功的吸引學生。例如我在上《文化生活》中關于“傳統文化繼承”這一課時,我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的發展為線索,展示了我國傳統思想的精髓,同時又以“知行合一”的思想啟發學生們如何規劃和實現自己的理想。又如我在講《經濟生活》中關于樹立正確消費觀這一知識點時,我以《孟子·告子下》中的“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這句話告訴學生,一個人如果一味地順從滿足感官的需要,安于享樂,便會被引入歧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艱苦的環境中自強不息,錘煉意志,培養高尚的道德人格,這是孟子的灼見,也被古今事實所印證。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胼手砥足的艱苦奮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最后,通過政治課延伸平臺參與STEM實踐活動。我校的STEM課程平臺包含了數理化生政史地藝術通用技術等學科,各學科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相互融合,從不同角度為學生的知識架構的形成進行服務。比如,我校學生利用信息和通用技術設計了一款手機APP軟件,名字叫“海淘”。接下來,我們政治組老師幫助該團隊學生撰寫市場開發報告,產品潛力分析報告等經濟類文章,并發表,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