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鳳

[摘 要] 所謂私募基金,主要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進行基金的募集,私募基金的開展并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而是有針對性地向特定的人群開展并成立基金,這也就意味著私募基金的銷售、贖回等程序是由基金的發起者以及投資者私下協商決定的,之所以稱為私募基金,主要是與公募基金做出區分。我國私募基金從誕生到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并在社會上受到廣泛關注經過了很長的發展時間,截至2014年,我國私募基金正式公開并有著多元化的發展形態,筆者將對其發展現狀以及政策監管作基本的介紹。
[關鍵詞] 私募基金 發展狀況 政策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志碼:A
一、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狀況
(一)私募基金的相關法律逐漸完善
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其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追求高額利潤,在基金投資時必然會傾向于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這既是一種機遇,對于投資者以及經濟市場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因此,對于基金的監管是相當重要的。但是私募基金的特點決定了對其監管的困難性,在立法以及法律管理方面具有難度,法律的制定需要在投資者和市場的健康性之間尋求平衡性,在不破壞市場規則的前提下實現利益最大化。因此,我國就私募基金這一領域頒布了數部法律包括《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等級和基金備案辦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實現了對私募基金的正式法律監管。其中,《公司法》對私募基金公司的各項行為以及責任和義務做出了明確規定,《證券投資基金法》則列出了各項規定對基金投資加以規范,使得證券投資基金活動能夠更加規范有序地開展,同時在投資基金活動中保證投資者以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資本市場的正常發展。除此之外,《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對于信托公司承擔的信托關系以及職責等進行了規范,保證了信托計劃財產保管更加得當,并規定了信托計劃的運營管理以及變更、清算等程序。總之,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國私募基金的管理與監督,各種相關法律制定并出臺,實現了對私募基金公司以及投資者各項活動的監督管理,提升了行業的自律性,使得投資運作、資金募集等過程更加規范[1]。
(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不斷增加
隨著私募基金在我國經濟市場上的話語權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開始出現,這也預示著私募基金的數量、基金的認繳規模以及實繳規模等不斷增加,私募基金的從業人員也逐年增多,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很多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希望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眼光,因此培養出一批十分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使得私募基金從地下走到地上之后,公司數量開始井噴式發展。其次,我國的私募基金對于登記這一環節的監管相對寬松,不屬于行政許可的范疇,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跳過了主管部門的審批環節,發行和登記過程都實行備案制,這種更加偏向市場化的監管方式使得私募基金在經濟市場的發展體系中如魚得水,在較短的時間內,催生了一大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三)私募基金的投資方式多樣化發展
隨著私募投資基金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投資方式開始產生,包括證券投資、期貨投資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屬于股權投資。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相比,發展的優勢在于隱秘性和寬松性,具體表現在私募基金的投資活動不需要較多的信息披露,同時投資活動不受限制,這種特征使得私募基金的投資方式可以更加多樣性的發展,除上文所述的股票投資、證券投資以及期貨投資之外,房地產、基礎設施以及黃金投資方式都可以用于私募基金投資活動,這既是私募基金的優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私募基金開拓更廣闊的發展市場[2-3]。
(四)私募基金公司的運行方式規范性不足
私募基金最初是在地下發展的,因此很多私募基金公司的組織形式本身就不規范,既不屬于公司制又不屬于信托制,也不能將其歸類于有限合伙制,因此這類私募基金公司無論是托管制度還是結構形式都不能夠進行明確的界定,很有可能導致非法集資以及將基金用于非法目的等,對于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以及市場的健康造成危害。與此同時,很多私募基金公司在進行資金募集時操作流程以及方式都不規范,這主要是因為私募基金只對募集對象以及募集方式進行限制而缺乏對投資者本身的控制,一些私募基金公司在資金募集時投機取巧將多個股東并做一個出資人進行操作,這種現象在我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中時有發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嚴格監管,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并維護市場的穩定。
二、我國私募基金監管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私募基金機構門檻較低
相較于銀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申請以及審批流程而言,私募基金公司幾乎沒有門檻,無論是公司規模。業務規模、內部規范以及人員素質等規范性不足,私募基金業務開展的申請也相對簡單。這樣就為各種非法企業以及募集人提供了便利,借著私募基金業務的牌子開展其他各種非法集資活動,這樣的信用體系不健全會提升私募基金行業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給監管帶來了難度,造成監管漏洞的發生。
(二)私募基金的監管力度不足
政府監管部門對于私募基金的投資人通常較為信任,在監管之前就默認其具備較好的專業性以及權益保護能力,因此在監管時力度較弱。對于投資者而言,其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往往是市場的風險性,相應的在道德、法律等層面重視性不足,因此必須通過嚴格的監督管理才能夠杜絕私募基金投資中的違法行為。但是,我國的監管部門無論是查處力度還是監管力度都較低,私募基金機構以及投資者在違法行為發生后承擔的法律責任不足以起到震懾效果,因此達不到防范風險和保護投資者權益的作用[4]。
(三)私募基金的監管制度不完善
我國的私募基金公司中,同一個管理者往往要負責多支同類型的基金產品,但是相較于其他金融機構,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不足,這種管理模式極易導致產品之間的利益沖突,監管部門無法做出有效的風險評估,也沒有健全的監管制度進行管理,對于私募基金的發展十分不利。
三、我國私募基金的政策監管建議
(一)對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準入門檻嚴格把關
為了提升私募基金機構以及相關管理人的基本素質以及在私募基金投資管理活動中能夠更好地控制風險并遵守規范,需要嚴格執行相關機構的注冊以及審批流程,提前進行風險的評估與控制,也為后續監管提供了便利。
(二)完善私募基金使用的各項法律
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一部分法律來服務于私募基金機構的管理以及各種投資活動,對于公司的運營以及資金的流動等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為了對其進一步監管,需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使得相關機構以及管理人的各項活動受到法律的約束,防止非法活動的出現,對投資者的權益進行保護[5]。
(三)規范私募基金合同契約
我國當前的很多投資者專業知識不足,對于投資風險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私募基金需要對合同契約的制定加以規范,在合同中對私募基金機構和投資者的責任義務做出明確規定,保證雙方的共同利益,其中的信息披露、風險提示也要做到位,明確法律責任,一旦出現糾紛,便于監管部門處理。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私募基金也逐漸成為券商管理業務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相較于世界發達國家而言,私募基金這一理念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因此有必要對其當前的發展狀況作基本的介紹,并對當前私募基金行業存在的風險以及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使得私募基金更好地進行風險控制,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維護經濟市場的健康穩定。
參考文獻:
[1]張瑞,杜海洲,李姝一.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現狀及規范化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7(6): 260.
[2]鄭瑋斯.我國私募基金的現狀及發展前景[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8):71- 74.
[3]趙晶晶.探討世界私募基金的發展趨勢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J]. 現代經濟信息,2014(19):313- 314.
[4]田佳麗.我國私募基金現狀及建議[ J ] .時代金融, 2015(10):30,36.
[5]羅威.中國私募基金的發展現狀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3):7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