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民



2019年11月26日~28日,自治區殘聯召開全區殘疾人工作現場會。各市、縣(區)殘聯理事長,自治區殘聯機關、所屬單位副處級以上干部,駐民政廳紀檢監察組人員及寧夏殘疾人各專門協會主席參會。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先后深入全區5市8縣13個點,實地觀摩了2019年我區殘疾人康復、托養、就業、扶貧、家庭無障礙改造等方面亮點工作。大家普遍反映,本次現場會看點多、感受深、收獲大。
一是殘疾人脫貧攻堅探索形成新經驗、新做法。隆德縣“托養+扶貧車間+合作社”殘疾人精準扶貧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和中國殘聯的肯定和推介;銀川市設立農村深度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專項救助基金,探索出“資金入股、利潤助殘”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路。
二是殘疾人就業創業呈現新氣象、新發展。寧夏紅山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長期聘用48名殘疾人職工,并設立愛心幫扶基金;全國自強模范倪巖創建海原縣殘疾人文化教育及就業創業培訓基地,接納25名重度殘疾人就業;月牙湖鄉濱河家園四村積極發展“炕頭經濟”“村頭經濟”,幫助殘疾人增加收入。
三是康復托養機構管理運行涌現新思路、新模式。自治區殘疾人康復中心探索出傳統治療與現代康復技術相結合的發展新模式;石嘴山市和紅寺堡區為醫康結合運行管理模式樹立了標桿;彭陽縣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殘疾人承擔一部分、社會捐助一部分”的方式,解決了托養服務經費困難問題。
四是新時代寧夏殘疾人工作展現新突破、新作為。自治區殘聯出臺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補貼辦法,啟動實施“愛心接力”公益輔具、電動輪椅項目,實現殘疾人工作由滿足殘疾人個體需求向滿足多樣化公共需求轉變;同心縣殘聯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清零”行動贏得民心;中衛市將殘疾人精準康復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納入“互聯網+醫療健康”重點內容,讓數據多“跑路”,殘疾人少“跑腿”。
會議要求,各級殘聯組織以本次觀摩會為契機,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堅持問題導向,加快補齊制約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短板,讓殘疾人群體充分享受新時代社會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