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
[摘 要] 管理哲學的發展推動了管理新時代的到來,促進了管理思維的創新與發展,并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思維,由“本能管理”向“科學管理”,由“科學管理”向“哲學化管理”逐漸邁進,并有針對性地對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進行改革與創新,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實現轉變,進而推進現代化管理的進步與發展。本文從管理科學哲學化的發展路徑進行分析與探討,并與中國式管理哲學進行有機的融合,旨在凸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哲學內涵,從而實現我國管理科學邁向哲學化的發展。
[關鍵詞] 中國式管理 管理科學 管理哲學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向前推進,管理的環境背景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管理科學哲學化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生而作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以迎合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國管理界引進和借鑒國外管理思想及模式大致經歷了三個重要的階段,經過歷史的沉淀,最終向哲學化管理邁進,在吸收和借鑒西方管理的基礎上,有效地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管理思維模式并與中國傳統的管理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斷推動中國管理邁向新的紀元。
一、中國管理的發展
中國管理的發展吸收和借鑒國外管理理念和模式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處于完全被動接受的階段。中國管理界對于西方資本主義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完全照搬,完全被動接受,對外來的管理科學及思想沒有結合具體的實際,直接應用到中國的管理中了,雖然在中國管理的發展進程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和影響,但這種盲目的管理模式始終不能使中國的管理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并且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第二階段是處于反思階段。這些年不斷對西方管理思想進行總結和反思,在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下,在新的發展階段暴露出很多紕漏,嚴重阻礙著市場經濟的平穩發展。在資本主義管理思潮的沖擊下,各種資本主義管理學派的思潮空前繁榮,對中國的管理思想起著巨大的沖擊作用,同時也拓寬和豐富了中國的管理思想。中國管理界面對各種思潮的產生,也逐漸打破被動接受的發展現狀,開始反思采用何種方式來進行管理方法的制定,開始主動進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思考。第三階段是創新發展階段。中國管理界在借鑒和吸收西方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管理思維進行深入的挖掘并融入中國現代化管理中。
二、中國式管理哲學
古典管理哲學將“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目標,以《易經》作為基本的理論基礎,將法家、儒家的思想進行有效的融合,并充分運用到管理當中,從自我做起,正如《大學》所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價值實現,對于物質方面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用佛家思想來彌補物質方面的空缺,來達到科學合理的管理,最終實現統治目標[1]。
現代管理學以“和諧”為最終的發展目的,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不完全采納古典管理哲學,也沒有完全照搬西方的現代管理哲學。中國管理理念及模式是對古典管理哲學的延伸及發展,在中國管理經歷三個重要階段后,將古典管理哲學充分融合到現代管理中,形成中國式管理哲學,實現了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發展。目前,中國管理哲學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方式,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西方國家的人性化管理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將“人治”和“法治”進行了充分的結合。
(一)哲學是理念,科學是實操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兵家典型的指導思想。沒有指導理念,就無法進行各項實際操作,來達到理想化的管理目標,實現管理科學化,并促成中國式管理哲學的發展趨勢。有效應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思路,就需要運用大量的科學管理方法,對管理方面的信息、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及整理,這不僅要依靠哲學理念,還要結合具體的實踐來進行。
(二)哲學是戰略,科學是戰術
所謂戰略,就是某個節點的整體布局和規劃。在中國的古典哲學中,對戰略管理有了很多具體的描述。例如,圍魏救趙,就是通過總體的戰略布局,對各個環節進行具體的分派,對總體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如何進行圍、誰負責去圍、什么時間進行圍、圍的程度是怎樣的,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緊密的戰略布局規劃。這不是僅僅依靠幾個空談的戰略目標去進行,而是需要對每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把控,并通過嚴密的排兵布陣來實現作戰計劃。因此,在現階段的戰略管理發展過程中,同樣也可以將哲學問題應用到實際的管理當中。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實現戰略性目標,則需要解決很多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三)哲學是宏觀,科學是微觀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里的“治”代表了宏觀的哲學思想。治理國家,不是僅需要哲學思想就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發展的,古代如此,現代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法律、制度、組織、技術,也需要精神層面、物質層面、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支撐。
中國式管理哲學是歷經不同時代的發展而總結出來的,是經過反復的實踐而形成的科學、系統的管理模式,而管理科學則是西方資本主義產生的科學管理手段。西方的科學管理給我國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并且給我國提供了制度、理念、流程、分析、等手段,這些西方的科學管理大多來源于工業革命時期,而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并沒有存在類似于工業革命的時期。
三、中國式管理哲學的特點
(一)太極思想
“太極”一詞最早見于《易傳?系辭上》,講求的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和諧狀態,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規律,也是眾多物質衍生而來的本質特征。太極思想的關鍵點就在于認為一切事物都有普遍發展的規律,根據事物的發展形式采取相應的措施,朝著和諧穩定的方向發展。
(二)中庸、變動性原則
中庸性原則是一種合理的、不偏不倚的原則,中庸道路不是走中間的道路,也不是走極端的道路,中庸是在極端與不極端之間進行合理的選擇;變動性原則就是剛柔并濟、可上可下,但要把握一定的度,世界在不斷地變動和發展,只有迎合新時期的發展需求,才能夠很好地推進中國管理邁向新的發展時期。
四、中國管理哲學的改進方向
中國現代管理哲學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在發展的進程中會存在很多無法避免的難題。科學發展觀對于中國式管理哲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中國傳統的管理理念和西方現代管理理念的結合體,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對中國的古典管理理念進行深入的挖掘及探究,并且對西方的管理理念缺乏系統的思考,這是當前中國管理哲學所要解決的難題。中國式管理方法是存在紕漏的,從管理科學層面來看,中國式管理是不存在的,但從管理哲學層面來分析,中國式管理又是真實存在的。中國管理哲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忽視了對科學發展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的分析,并沒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導致了中國式管理哲學艱難地向前發展[2-3]。
中國管理不僅要吸納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更要吸收和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來順應經濟全球化的需求,并不斷進行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將科技應用到生產當中,提升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中國的管理哲學不僅要注重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更要注重管理的本質特征,不斷進行深化。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管理哲學要不斷深入挖掘古典哲學管理的精髓,在吸收和借鑒西方管理科學的基礎上,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并注重對管理本質的深入探究。
五、結語
在新時期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式管理需要逐漸向管理哲學方向發展,不僅要吸收和借鑒傳統的管理哲學,也需要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只有將兩者進行有機融合,才能使中國式管理邁向新的發展方向,達到新的發展目標。因此,中國式管理要不斷挖掘古典哲學管理的精髓,創新管理手段和方式,不斷深化管理的本質,吸收和借鑒西方管理科學的理念和模式,推進新時期中國式管理哲學向前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范丹.管理科學哲學化的發展——中國式管理哲學[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2):53- 56.
[2]劉悅男,羅正媛.基于哲學視角的中國式管理研究[J].北方經貿,2015(9):194- 195, 201.
[3]成思危.中國管理科學的學科結構與發展重點選擇[J].管理科學學報,201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