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頌
摘要:互聯網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新媒體快速普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傳統紙媒想要發展,就要進行轉型。本文通過對媒體融合時代報紙新聞采寫轉型途徑進行分析,并對紙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路徑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闡述,筆者就報紙中的新聞采寫提出轉型策略,為紙媒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媒體融合;新聞采寫:報紙:轉型
一、引言
與傳統舊媒體相對,新媒體主要通過互聯網技術為新媒體創新了信息傳播的途徑,使新聞具有即時性。數字媒體促進了傳統媒體的革新。但是,這種媒體形式也使傳統媒體面臨不小的困境。傳統媒體為了保持生命力,傳統媒體必須要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在媒體融合中,選擇性地吸收和借鑒,從而換發生機與活力。
二、媒體融合創新新聞傳播途徑
(一)媒體的多元化
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增加,傳統的信息獲取媒介逐漸被淘汰,手機受到更多人的歡迎,手機成為信息傳播與接收的媒介。在眾多媒體中,網民重點關注直播、微信公眾號、微博大v,其甚至影響了新聞導向。與此同時,網絡使受眾也成為了網絡信息的生產和傳播者。大眾的參與,使新聞更加真實多元。
(二)接收終端統一化
為了滿足新媒體的發展要求,信息的接收端必須要做到融合與統一。舉例來說,通過聯網,使電視承載更多信息,從而使終端發揮電腦的作用。接收端的統一使新聞的傳播途徑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相較于傳統的舊媒體,新媒體使信息的承接載體和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使受眾更加廣泛。
(三)傳播渠道多樣化
各種各樣的新媒體魚貫而出,豐富程度前所未有。與此同時,傳統的紙媒也做出了努力和改變,其表現形式與傳播渠道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在新聞采寫中,通過媒體融合等方式滿足新時代網民的需求。網絡平臺的應用,使普通群眾的聲音越來越受到重視。
(四)傳播內容豐富化
互聯網上的信息源源不斷,傳播速度飛快,在網絡上聚集著各種各樣的信息。頭條和熱搜很可能被一個普通人占領,世界由此變成一個彼此聯結的整體。此外,新媒體的出現,使人們可以自由選擇信息,還可以根據不同人的搜索記錄進行新聞推送。
(五)組織方式—體化
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飛速發展,不同的媒體實現了融合,逐漸走向統一。在一些媒體公司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實現了集中化經營。在這樣的形勢下,雖然新舊媒體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但是在新聞采寫過程中,可以將資源整合,互相促進,從而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
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成為大勢所趨
傳統媒體經過反思與發展,逐漸掌握了話語權,深刻影響著輿論導向,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新聞的報道仍然受到限制。此外,新聞的發布還存在滯后的問題。而新媒體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和得到反饋,更真實立體地還原事件。但是由于網絡缺乏約束性,這使新聞容易混淆視聽,難以擁有公信力。因此,傳統媒體仍然在媒體行業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仍然具有權威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媒體開始走向現代化,出現了很多電子報刊,線上直播的電視節目也越來越多,媒體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傳統媒體逐漸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積極轉型,通過與網絡融合,使新聞的閱讀者不斷擴大,不斷改革創新,不斷加強輿論引導。傳統媒體為了提高影響力做出了很大努力,其利用網絡平臺,吸引了對報紙的更多關注。
傳統媒體在進行改革與融合時,官方的媒體要想走向網絡平臺,就要更加平民化、通俗化、趣味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加受眾,才能在革新中,使傳播目標更加明確。此外,由于廣告營利微薄,所以要通過新媒體來獲取更多利潤,并且要保證新聞采寫的高效高質。
四、結語
近年來,新型媒介炙手可熱,我國社會即將進入全媒體時代。要發展新型主流媒體,當務之急就是解決理性的缺乏。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不斷尋求全新的媒體模式。在網絡的影響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得到加強,傳播正能量,引導益于人民安定及國家建設的輿論,從而在意識形態領域促進“中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