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春
【摘要】目的:探討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的艾滋病(AIDS)合并結核病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HIV/AIDS合并結核病患者500例,觀察本組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情況,并分析其耐藥情況和耐多藥患者轉歸情況。結果: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79例(15.80%),耐藥30例(37.97%),其中1例(3.33%)廣泛耐藥,11例(33.33%)耐多藥,9例(30.00%)多耐藥,9例(30.00%)單耐藥;治療后69例病情好轉,97例患者治療6個月后中位CD4+T淋巴細胞(190個/μl)明顯高于治療前(46個/μ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11例(15.94%)患者由于合并有隱球菌性腦膜炎、重癥肺炎且病情嚴重,治療無效死亡;11例耐多藥患者中,9例患者在耐多藥結核方案治療后,CD4+T淋巴細胞逐漸提高,6個月后痰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陰性9例,剩余2例由于病情較嚴重,且進展較快死亡。結論:AIDS合并結核病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率較低,具有較高的結核耐藥發(fā)生率,經(jīng)規(guī)范化治療后耐多藥者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結核分枝桿菌;AIDS;結核病
結核病為AIDS患者常見的一種機會性感染,若合并結核病,其死亡率可明顯升高,而隨著結核病耐藥發(fā)生率的逐年上升,AIDS合并結核病的治療難度越來越大[1]。本研究就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HIV/AIDS合并結核病患者臨床特點,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合并結核病患者500例,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其中男404例,女96例;年齡14~81歲,平均(48.32±12.54)歲。排除標準:(1)未進行藥敏檢測和結核菌培養(yǎng)者;(2)非結核分枝桿菌者;(3)抗-HIV-1陰性者。
1.2 方法
1.2.1 抗HIV/AIDS治療
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方案:依非韋倫或齊多夫定聯(lián)合予拉米夫定治療。
1.2.2 抗結核治療
一線抗結核藥物:鏈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異煙肼;強化期患者: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異煙肼;鞏固期患者: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由于有的患者存在肝功能損害,所以吡嗪酰胺和利福平可采用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代替[2]。治療方案可根據(jù)患者綜合情況和結核菌藥敏結果調整:耐多藥結核病療程≥2年;強化期療程≥6個月;鞏固期療程:18~24個月[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本組患者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情況,并分析其耐藥情況和耐多藥患者轉歸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取χ2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情況
本組500例患者中,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79例(15.80%),其中1例(1.27%)心包積液培養(yǎng)陽性,2例(2.53%)胸水培養(yǎng)陽性,1例(1.27%)淋巴組織培養(yǎng)陽性,3例(3.80%)大便培養(yǎng)陽性,5例(6.33%)腦脊液培養(yǎng)陽性,17例(21.52%)血或骨髓培養(yǎng)陽性,10例(12.66%)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陽性,40例(50.63%)痰培養(yǎng)陽性。61例初治患者,18例復治患者。
2.2 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耐藥情況
79例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中,耐藥30例(37.97%),其中1例(3.33%)廣泛耐藥,11例(33.33%)耐多藥,9例(30.00%)多耐藥,9例(30.00%)單耐藥。61例初治患者中,7例(11.48%)耐多藥,18例復治患者中,5例(27.78%)耐多藥,初治患者耐多藥率明顯高于復治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轉歸
治療后69例病情好轉,痰結核分枝桿菌和痰找抗酸桿菌培養(yǎng)陰性,肺部病灶、咳痰、咳嗽減少,體溫恢復正常,97例患者治療6個月后中位CD4+T淋巴細胞(190個/μl)明顯高于治療前(46個/μ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11例(13.92%)患者由于合并有隱球菌性腦膜炎、重癥肺炎且病情嚴重,治療無效死亡。
2.4 耐多藥結核病患者轉歸
11例耐多藥患者中,9例患者在耐多藥結核方案治療后,CD4+T淋巴細胞逐漸提高,兩個月后痰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陰性7例(77.78%),5個月后痰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陰性9例(100.00%),6個月后痰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陰性9例(100.00%);剩余2例由于病情較嚴重,且進展較快死亡。
3 討論
結核病和AIDS都是全球關注的衛(wèi)生疾病,而兩者又可以相互影響、促進,因此若合并了結核病,AIDS患者的病死率會遠高于未合并結核病的AIDS患者[4]。早診斷、早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中,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率為15.80%,雖然陽性率較低,但死亡率卻高達13.92%(11/79)。近些年隨著耐多藥結核桿菌的廣泛流行,我國耐多藥結核發(fā)生率越來越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患者耐藥率為33.97%(30/79),且初治患者耐多藥率明顯高于復治患者(P<0.05),分析原因是不規(guī)則治療導致復治患者耐藥較高。結果顯示,11例耐多藥患者中,9例患者在耐多藥結核方案治療6個月后,CD4+T淋巴細胞逐漸提高,且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陰性100.00%(9/9),其余2例死亡,說明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后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袁婧,劉俊,金永梅,等.合并艾滋病的結核病患者血液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率影響因素的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8,23(07):1175-1178.
[2]黃愛春,盧祥嬋,周子鈞,等.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的艾滋病合并結核病患者的臨床特點[J].廣西醫(yī)學,2018,40(10):1129-1131.
[3]劉曉寧. HIV/AIDS合并肺結核與單純肺結核的臨床特征比較及治療效果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8.
[4]李同心,周剛,王靜,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與無HIV感染肺結核患者分枝桿菌藥敏結果對比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 (10):1756-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