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虹

【摘要】目的:評析使用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手術治療白內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情況。方法:擇取我院收治的白內障病人98例為對象,依據治療方法的差異將其劃分為試驗組(58例)、參照組(40例),試驗組使用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手術進行治療,參照組使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技術進行治療,評比兩組病人治療后的視力恢復情況及并發癥出現率。結果:兩組病人治療前的視力檢測結果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治療后試驗組病人的視力檢測結果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病人經治療后并發癥出現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微切口超聲乳化技術用于白內障手術治療中的效果理想,可顯著提高病人視力,并有助減少術后并發癥,臨床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白內障;超聲乳化儀;微切口手術;治療效果
白內障是眼部晶狀體蛋白質出現變性并導致晶狀體渾濁的一種疾病,該疾病分為先天性、后天性兩種類型,先天性白內障和遺傳因素有直接關聯,后天性白內障則與病人的生活習慣、年齡老化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聯[1]。臨床上針對白內障病人的治療手段以手術方式為主。伴隨著醫療技術的持續發展,微切口超聲乳化技術已被普遍使用于白內障臨床治療中。本次擇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白內障病人98例為對象,主要探究經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手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分別用于白內障治療中的效果差異,匯報研究內容如下:
1.對象、方法
1.1病例來源
擇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白內障病人98例為對象,入組病例遵循白內障診斷標準予以確診,臨床資料完整,且簽訂了此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包括53例男性,45例女性,年齡29-86歲,中位年齡(61.8±14.25)歲;其中85例為老年性白內障,13例為其他白內障。依據治療方法的差異將其劃分為試驗組58例(78眼)、參照組40例(54眼),兩組病例的性別分布、年齡及相關基礎資料經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此次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認可。
1.2方法
儀器及設備:人工晶體、SN60AT折疊型人工晶體(光學直徑5.5mm)、白內障超聲乳化儀、1.8mm和3mm一次性專用刀具、灌注式劈核器、超聲乳化針頭等。
試驗組使用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手術進行治療:術前,輔助白內障病人進行常規臨床檢查,操作者使用1.8mm刀對患眼的透明角膜作切入口,選擇合適位置切開一個輔助切口,并于前房注入粘彈劑,之后進行連續性環形撕囊處理,實現水分離、水分層,并將晶狀體核與皮質進行分離;采取爆破型超聲乳化技術清除晶狀體皮質,取注器將人工晶體推注到囊袋中,再抽吸干凈粘彈劑,切口會隨之自行閉合。參照組使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技術進行治療,白內障病人接受術前臨床檢查后,操作者沿著患眼鞏膜切開一個3.2mm的手術切口,注入黏彈劑,通過水分離、水分層處理后,使核脫出前房,并取出晶體,之后植入人工晶體。
1.3效果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兩組病人的視力情況;并于治療后記錄兩組并發癥(包括眼內炎、角膜水腫、眼壓上升、眼睛干澀等)的出現情況。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據予以計學分析,計量數據表達為(±s),數據比對經t檢測;計數數據表達為 (n/%),數據對比經2檢測;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2.1治療前、后兩組病人視力情況
治療前,試驗組病人的視力檢測結果為(0.25±0.03),參照組病人的視力檢測結果為(0.26±0.02);治療后,試驗組病人的視力檢測結果為(0.73±0.12),參照組病人的視力檢測結果為(0.65±0.21);兩組病人治療前的視力檢測結果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治療后試驗組病人的視力檢測結果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
2.2兩組治療后并發癥出現情況
試驗組病人經治療后并發癥出現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詳細指標見于表1:
3.討論
白內障為眼部晶狀體渾濁的進行性病變,年齡20歲以上的人群均可能發病。有關醫學研究指出:白內障是引發視力殘疾或致盲的最主要因素,該病會對病人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病變進展到一定程度后,需采取手術方式進行干預治療[2]。伴隨醫學技術的進步發展,用于治療白內障的手術技術也日漸成熟,由最初12mm切口逐步轉變為5-6mm小切口乃至1.8-2.5mm微切口手術。而超聲乳化技術及人工晶狀體的持續發展,為微切口超聲乳化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其成為治療白內障病人的主要方式。使用微切口超聲乳化技術對白內障進行治療時,因微切口相對較小,可改善術中粘彈劑溢出的問題,以確保眼部前房的穩定性[3]。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技術用于治療白內障,雖節省了使用超聲乳化儀的經濟開支,使手術費用減少,但手術切口相對較大,使術后并發癥顯著增多。該次研究中,試驗組使用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手術進行治療,參照組使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技術進行治療,結果指出:治療后,試驗組病人的視力檢測結果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同時,試驗組病人經治療后并發癥出現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這一結果提示,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技術的治療情況相較,微切口超聲乳化技術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既可降低手術的創傷性,又可減輕手術的源性散光,確保散光狀體穩固性,繼而提高前房相應穩定性,使并發癥的出現率大幅度降低[4]。
綜上,使用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手術治療白內障病人的效果理想,可以顯著提高病人視力,并有助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賈新興.應用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治療白內障手術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 (13):119-120.
[2]秦光明.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臨床療效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07): 1267-1268.
[3]鄭志博.不同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治療白內障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J].醫療裝備,2018,31(10): 114-115.
[4]刁慧杰,劉芳,鄒丹.應用超聲乳化儀行微切口治療白內障手術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1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