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社會的狀態始終都是動態發展的,每個階段人類發展都存在一定規律與特征。城鎮化作為當代社會發展趨勢,促使著社會城市格局的轉變。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趨勢,促使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本文將針對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的關系以及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強化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的策略。
關鍵詞:城鎮化;城市;土地資源
城市群是城鎮化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現象,更是城鎮發展與成熟的空間組織形式。在我國十九大當中,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構建和諧的城鎮化發展格局,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本文將針對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相關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一、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的關系
城市發展離不開土地,在樓房建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投入。一般情況下,城市項目開展之前都會在政府部門管理之下,來科學開展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的主要目的也是實現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當下,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導致城市人口對于土地的需求量不斷增多[1]。一些城市在開發擴建的過程時,往往會占用農耕地,這雖然是城市發展必然出現的現象,但是城市土地利用率和占有率,應該保持在一個彈性系數當中,才能夠促進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土地利用和城市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夠促進城市良性發展,在滿足當代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為子孫后代的生活提供必須的生活養料[2]。但是,當前我國開展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往往存在盲目占地、盲目建設的問題,導致很多農耕地、公用土地資源的浪費。在城市發展的當下,必須要及時針對此類問題進行糾正,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土地利用最優化、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二、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城市空間優化
我國當前城鎮化進程相對較快,中國城鎮化率由1949年的10.64%增長到2018年的59.58%,年均提高0.71個百分點,到2018年年底,中國城鎮化率已超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的4.29個百分點[3]。在此基礎上,我國城市建設也呈現出了迅速發展的趨勢。但是很多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的問題。很多城市當中存在土地閑置問題,城市倉儲用地、工業用地都可以再次開發利用,一些舊城區也可以通過改造來挖掘空間潛力。據調查,全囯668個城市(1998年底)建成區21347.2km2,空閑土地按10-15%計,用地潛力有2135—3202km2,設人均用地100m2,可安排人囗2135—3202萬。但是當前很多城市發展往往過度注重城市空間擴建、忽視了城市空間優化。
(二)城市土地閑置浪費嚴重
所謂的城市土地閑置浪費,便是在獲取土地使用權之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對獲取到的土地進行開發利用,導致土地處于未被利用、利用不充分的狀態。在我國城市進程不斷推進的當下,很多商人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了土地的使用權利,但是在圈地之后往往因為經營和規劃等問題,沒有辦法及時針對土地進行合理開發,或者因為開發商高估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導致很多城市土地出現了開發延誤、耽擱、閑置等問題[4]。早在2005年6月,國土資源部組織的一期未開發土地的調查,得知全國房地產開發商手里逾期未開發的土地有近40 萬畝。城市土地閑置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長久以來的問題。
(三)城市住宅問題緊迫
城鎮化發展最為直接的問題便是農村居民進城,在城市安家立業。在置業時代的當下,城鎮化進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趨勢,促使著房地產事業的不斷發展,住宅房屋數量也不斷增長。但是因為我國住宅房屋的價格高昂,雖然人們對于城市住宅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但是因為價格等因素導致了住宅商品房嚴重滯銷,城鎮不僅面臨房屋緊缺的問題,而且還面臨商品房嚴重滯銷的問題,很難保障供求的平衡,導致很多住宅商品房閑置,加大了住宅用地浪費的問題。
三、強化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機制
想要有效保障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效率,就應該從管理機制層次上構建出健全、統一的編制。基于經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角度出發,構建出靈活、具備變通性的土地使用政策,全面協調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并且整體規劃協調土地生態環境等保護策略[5]。合理優化配制土地資源,真正構建出順應時代發展、順應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政策規定。各個城市在開展土地城市規劃時,需要立足于眼前土地配置情況,大力實現城市與周邊城鎮的主動對接,杜絕以自我為中心的封閉式土地利用編制形式。構建出具備我國城市發展特色的土地開發管理機制。優化城市現有土地使用效率,針對重大城市邊緣建筑建設時,應該與城市發展戰略進行對接,在土地資源供應層次上也應該進行統一管理與審批。城市開發時,需要在城市交通一體化、土地供應一體化、城市發展統籌一體化的基礎上,合理分配土地資源,促進土地的開發效率,實現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率最大化。
(二)構建城市群內差異化供地模式
為了實現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率最優化,就應該實施差異化、科學化城市供地機制。引導城鎮化建設朝著資源環境承載力較高的區域聚集,并且適當的遵循中小城市特色向小城鎮傾斜,保障城市的發展動力。針對超大以及特大城市來說,注重開展舊城改造、優化土地利用率,強化產業空間協同發展。貫徹“逐步輻射城市群”的戰略發展要求,控制超大、特大城市的土地用地規模,監督城市土地優化進程。適當的強化集約用地程度,加大對潛力大、吸納人口多的衛星城市建設力度。展現出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向下開展城市建設。強化對周邊城市基礎用地、公共服務設置的建設,在開發房地產事業的同時,還應該對生活基礎設施開展合理配制。將住宅與就業崗位進行匹配,引導就業向新城市聚集,提升新城市的就業率和經濟發展動力,在中心城市的帶領之下,促進周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土地資源是城鎮化發展必要的產物,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直接影響著社會發展進程。土地與城鎮化發展進程相互制約并相互依存,在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之下,為了踐行資源可持續發展,必須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穩步開展城鎮化進程。在實際開展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機制并構建城市群內差異化供地模式,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景奇.城市水生態系統的修復與重建—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理念與關鍵技術的哲學思考[J].上海城市規劃, 2019, 144(01):20-26.
[2]彭漢發, 謝紀海, 張婭婷, et al.武漢城市地質調查成果應用探索與思考[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 2018, 45(10):9-13.
[3]曹國華, 周江評.后發城市交通發展的目標、思路和策略—發達國家、城市的經驗與啟示[J].上海城市規劃, 2018, No.140(03):94-99.
[4]吳蘇南, 陳新, 李杰.對當前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思考[J].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7, 40(5):167-168.
[5]中國農業銀行青島、寧波、廈門市分行聯合課題組, 范英.新形勢下對城市行發展的新思考[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 2017(4):13-17.
作者簡介:白彩晴(1971.06.15)女,漢,山西朔州市朔城區人朔州市朔城區自然資源局大學土地規劃管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規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