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為農村民俗體育旅游與體育公共服務的互動發展提供了可行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對農村民俗體育旅游產業與體公共服務互動發展的結合點及思路進行分析,對如何促進兩者的和諧、良性與長效的發展進行了思考與展望。
關鍵詞:農村;民俗體育旅游;體育公共服務;互動發展
一、我國農村民俗體育旅游與體育公共服務互動發展的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從單純的物質生活逐漸向追求更高精神生活的目標轉變,走向廣闊的農村,親近大自然、體驗民風、陶冶情操成為當代群眾重要的生活部分。因此,體育旅游開始順勢而生,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促進了我國農村體育產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體育公共服務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不僅在完善城鄉結合公共服務、健全公共服務組織等方面舉足輕重,并且在實現農村體育旅游的協調發展、打造地方特色的體育旅游產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等方面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我國農村民俗體育旅游與體育公共服務互動發展的思路
1.依托政策,進行有效決策
農村民俗體育旅游與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互動,需要依托于當前的相關政策來進行具體的執行。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相關決策對資源分配有著直接的影響,而政策和政府,能夠以比較廣闊的視野來對未來農村旅游發展的基本路徑進行明確,所以在進行當地民俗體育旅游和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時候,要嚴格地遵守相關政策,并以政府為導向來開展。
當地政府是政策執行中的重要一環,在對政策形成良好把握的基礎上,應當增強當地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能力,通過組建專門的體育旅游開發領導小組的方式,將相關主管單位涵蓋到其中,從而實現統一決策、統一推進的目標。在當前,由于對這些開發項目具有一定管轄權力的機構包括了當地旅游行政機構、民政機構乃至于當地政府等多個機構,所以在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重復建設、重復執法等現象,造成行政資源不同程度的浪費。通過以統一領導小組進行決策的方式,能夠綜合多個部門的具體意見,從而實現最優決策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的目標。
其次,農村基層體育組織的建設也能夠在實質上對當前的開發過程起到幫助?;鶎咏M織由于其貼近農民生活的特點,能夠對目前農村的旅游資源、體育資源等形成清晰明確的了解。在實際建設過程之中,以基層組織為橋梁,進行農村基層和頂層領導機構之間的信息傳遞,可以為當前體育旅游建設之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
2.培育體育公共服務人才,促進農村體育發展
無論是在農村體育旅游發展還是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的過程中,當前所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才的匱乏,因而增強人才培養,充實相關的管理、開發基礎,是體育事業建設的應有之義。
在人才培養中,首先要通過多種渠道吸納具有高素質和專業能力的人才,充實到農村體育旅游和體育公共服務事業之中。以目前的高校畢業生為例,專業對口的人才,應在相關主管單位的政策指導之下,優先吸納,通過政府為主導,鼓勵和支持具有發展我國農村旅游事業和體育事業素養的人才進駐到農村。同時,當地政府還要對相關的企業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其進行農村體育旅游事業的投資,從而改善當前農村體育旅游、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投資完全依賴政府所導致的投資單一的問題。其次,在進行人才引入的過程中,相關政府需要制定完備的人才發展和儲備戰略,通過增強當前參與農村體育和旅游事業之中的人才、企業進行評估,從而發現其在綜合素質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利用技能培訓等,來促進其整體的提升,實現為民俗體育旅游和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形成助力。
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旅游和體育事業的進步
農村的旅游以及體育事業的發展,還需要依托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從旅游發展的角度上來說,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了道路交通、電信網絡等方面,通過完備的基礎設施,一方面可以為當前的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在滿足游客觀光、游覽的需求之外,增強游客的旅游體驗;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當地農民對外界進行實時了解,從而主動進行提升的重要途徑。當前制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開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民體育鍛煉的意識較為淡薄,難以參與到體育鍛煉與體育公共服務開發的良性循環之中,因而通過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拓寬農村人民的視野,從而加快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進程。
其次,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還需要注重體育設施的建設。長期以來,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當前農村地區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是較為落后的。為了改善這一狀況,促進農村體育旅游事業的發展,相關部門需要通過統籌資金來源,從而充實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
最后,必須與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推進的是農村地區的體育宣傳。在體育旅游的概念和趨勢之下,只有通過讓農民參與到當地傳統體育項目的鍛煉之中,營造濃厚的傳統體育氛圍,才能有效地增強游客的體育旅游體驗。在宣傳工程之中,相關基層領導單位要通過舉辦一些深受群眾喜愛的活動,實現文化下鄉,增強農民體育鍛煉意識的目的。同時,還需要利用好農村地區的廣播、板報等作為宣傳渠道,對傳統體育和體育旅游的發展將對農民自身帶來的改變進行清晰的表述,進一步促進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總之,在推進農村民俗體育旅游和體育公共服務互動發展的過程中,相關單位和部門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增強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民俗體育旅游資源,以達到提升農戶收入和國家“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體育旅游作為當前旅游行業之中出現的新型旅游方式,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在當前農村體育旅游和體育公共服務互動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體育基礎設施落后、農民體育鍛煉意識不足等問題,對農村體育旅游和相應的公共服務建設形成了阻礙。在這一前提之下,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對政策的深入解讀,指引農村體育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完善,為農民的收入增長提供充足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胡海國.節慶體育與媒體互動促進農村發展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9.
[2]伍波.少數民族民俗節慶體育對農村發展影響的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4,35(06):66-69.
[3]張兆龍,劉德軍,蒙軍,等.少數民族傳統民俗體育節慶活動民間生存現狀——以廣西上林縣“三月三”民俗體育活動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8(01):22-24.
作者簡介
周琴(1982.10—),女,湖北武漢人,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