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吳
寫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讓他們表達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古人作詩,多以模仿為主,學生通過仿寫,能將目標文章映射到自己的文本之中,將讀與寫有機融合,縮短學生從理解到應用的過程。小學生通過仿句、仿段的訓練,提升寫作能力,實現從寫話到寫作的過渡。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與寫作能力,將仿寫分為句型、結構、初創等幾個階段。低年級學生通過寫話激發興趣,表達自己對所見所聞的感想。教師要提供例詞、例句,開展仿句訓練,難度不宜過高,仿寫要靈活,為寫話作鋪墊。中年級學生學會樂于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并學會與他人分享。中年級學生仿段落、仿結構,忌生搬硬套,要融入自己的想法。教師讓學生仿寫比喻、夸張、排比等表現手法,提升學生語言的表現力。高年級學生通過寫作豐富自己的見聞,能學會留心觀察,寫出紀實、想象的文章。高年級學生要學會仿寫篇章,要留心觀察、豐富見聞,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瞄準目標,準確定位
教師要確立仿寫目標,明確仿寫計劃,要讓學生知道仿寫哪個角度、哪個點,可以借助于思維導圖助力學生的仿寫。仿寫的角度多樣,可以仿詞、仿句、仿結構、仿取材,也可以仿開頭、仿結尾、仿表現手法。學生要瞄準角度,確立從哪些方面仿寫,這樣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仿寫要抓點,這樣才能思路清晰,仿而有效。教師制定的目標要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如果遠離學生實際,就難以產生良好的仿寫效果。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合理的目標,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才不至于增加學生的寫作難度。教師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寫作素養,要結合新課程標準制定仿寫目標,讓低年級學生仿標點符號,讓他們掌握標點符號的應用方法;讓中年級學生仿寫簡短書信,讓高年級學生仿寫應用,在仿寫的基礎上完成寫作。目標要循序而進、由易到難,促進學生寫作技能的積累。
二、拓寬來源,多元運用
教師在選取范文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科學合理,有一定的梯度,能為學生提供范例。范文要文質兼美、形式豐富多彩,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內容高深、遠離學生的文本不宜成為范文。這樣的取材才能與學生原有的認知儲備相碰撞,才能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課文多經過精心雕琢,語言各有特色,是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培養寫作思維的良好范本。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讓學生掌握文本的句式、修辭,合理地將之運用于自己的作文中。教師要從文本中學會遣詞造句、構段謀篇的策略,融入自己的情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開展仿寫訓練。教師在布置任務之前,要先寫“下水文”,以引導學生構思,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教師有著豐富的寫作經驗,能借助于“下水文”向學生傳授寫作技能,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經驗,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教師要多與學生探討交流,減輕學生的寫作畏維情緒,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提升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兒童作家的作品,讓他們從與自己相似的生活經歷中獲得借鑒,或選取名著中的片段,讓學生感受博大的歷史文化。教師也可以選取優秀的作文范例,營造閱讀、互動的氛圍,拉近學生與范文的距離,提升學生寫作的動力。范文的運用要找準切入口,要寫出新意,在仿中求創新。學生在理解文本立意、句式等基礎上,從單一仿寫發展到綜合仿寫。
三、自我修改,合理評改
教師要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意識,讓他們學會檢查、修改文章,從中吸納經驗。在寫作前,教師要提示學生,對他們的作文檢查修改。教師要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習慣,教會學生自我修改的方法。學生仿寫后,教師收集作業,過段時間再讓學生自我修改,這樣能讓他們更容易發現問題。學生之間也可以互改互評,這樣能調動他們修改的積極性。教師要以評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從是否緊扣主題、布局是否合理、表達是否流暢、是否融入真情等方面展開評價。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寫作過程,可以對學生展開仿前、仿中、仿后評價。仿前讓學生收集、篩選素材,考查學生的判斷力;仿中考查學生的表達與創造力;仿后要評價學生修改力。評價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多鼓勵、多指導,促進學生的反思,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易產生畏難情緒,教師要引導學生仿寫作品,消除學生的倦怠情緒,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讓他們流暢、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