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南
【摘要】2014年,高考英語(全國卷)的語法測試題型將三十多年來的單項選擇題,改為分值相等的語法填空題。這次變化是革命性的,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所帶來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本文針對新高考英語(全國卷)中的新題型——語法填空題進行深入研究,確定其是否存在反撥效應。在此,作者希望所提出的建議能在最大層面上發揮高考英語測試的正面反撥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考英語測試;語法填空題;反撥效應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義
1.研究背景。2014年高考英語全國I、Ⅱ卷對語法知識部分的考核,把沿用多年的單項選擇題改為了語法填空題,分值15分,和原來語法知識測試的單項選擇題分值相等。同一年,遼寧卷、上海卷也開始用語法填空題作為高考試卷中的語法知識的考核題型。其實,2007年廣東省最先改革了高考試卷中英語語法知識的考核方式,語法填空題便已經存在,迄今已實施了8年,效果很好。
2.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新高考英語(全國卷)中語法測試的考核改革,給高中英語階段的教學帶來了什么樣的反撥效應。
3.研究意義。本文以高考英語全國卷中語法測試改革為研究核心,有助于高中英語教師領會高考命題的宗旨,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使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適應改革的需求。由此可見,新高考英語中語法測試題型改革的研究意義重大。
二、反撥效應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反撥效應指的是測試對于學校中教學和學習的影響。在本文的研究中,語法部分的反撥效應被定義為在新形勢下高考全國卷英語語法測試改革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的影響,包括他們在高中階段的觀念、教學和學習的過程與結果。積極的反撥效應被定義為一種對語法部分有益的影響,它會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并且確保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
三、研究內容
(一)2014年全國卷高考英語語法填空新題型簡介
2007年至今,廣東卷最先使用語法填空題來考查學生對于英語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2014年,高考英語全國卷中開始使用該題型。同一年,遼寧和上海也開始使用該題型。語法填空題這一測試主要建立在兩個理論的基礎之上,分別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和語篇分析理論。前者來自德國的心理學家,后者來自英語語言學家布朗。該題型以測試學生的語篇能力為主,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對學生進行測試,即詞匯、語法、語境語篇。文章的選材多以記敘文為主,多是能夠體現文化內涵的故事或人物的生活經歷,語篇中除了有幾個新課標單詞的派生詞之外,基本都是新課標內的單詞。
(二)語法填空題的命題特點
語法填空題型具備兩大主要特點:第一,注重整體語境和篇章的把握。該題型給答題者一個較為完整的思維空間,側重對語境、語法、詞匯的整體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學生需根據上下文去思考并完成整篇文章。第二,語法填空題型,需要填的詞大體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是填實義詞,即空后括號中會給出一個詞,要求學生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這種類型可以稱為“提示性空格題”,主要考查謂語動詞的時態及語態(集中考查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有時與語態相結合進行考查),考查其比較級的變化、詞類轉換(主要是對基本詞性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進行考查,尤其側重對于動詞、副詞、形容詞及名詞的成分使用,要求考生能夠進行合理的詞性轉換)等。第二類是填功能詞,即空后不給出提示的詞。這樣的類型也稱為“純空格題”,主要是對冠詞(包括定冠詞和不定冠詞)、介詞(詞組和固定搭配)、代詞(主要是人稱代詞的主、賓格、物主代詞或反身代詞)、連接詞(主要是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這三大從句的引導詞及連接并列句的并列連詞)的考查。
四、對現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建議
首先,把握新題型的命題特點,學會把握整體篇章,同時開始注重對詞性拓展的教學,以及對詞性轉換的考查。學生在學習單詞的時候,不僅僅是背誦一個詞,而是要掌握不同詞性的變化形式,如diffieult(形容詞)—difficulty(名詞)等。另外,加重漢英翻譯的練習。學生把一個漢語句子完整無誤地翻譯成英語的過程中,其實包含了詞匯基礎、語法基礎的英語能力。學生的詞匯豐富了,閱讀能力也就提高了,既能提高學生真正的英語能力,又能讓學生取得好成績。其次,語法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練習。語法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是取決于教師教授了多少語法知識,而是通過學生已經獲得的語法知識和學習過程中英語語法取得的進步來判斷。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經常思考是否自己的語法教學是有效的,以及什么樣的語法教學是有效的。作為英語教師,時常的反思是必要的,在改進自己教學方法的同時,保持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新的教學方法,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法。另外,情境教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授語法的方法,在高中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地去創設情境,模擬真實的情景,使學生感覺英語語法知識可以運用到真切的現實生活中。這樣既增加了學習語法的趣味性,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動機。比如,在講授語法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時,把直接引語變為間接引語部分,有這樣一條語法知識,“如果在當地轉述,here不必改為there,動詞come不必改為go;如果在當天轉述,yesterday、tomor-row等時間狀語也不必改變”。如果只是把這條語法知識帶學生看一遍,學生很可能覺得很抽象,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一定覺得不好理解。
此時,教師可以模擬一個既是現實中很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假設年級主任來到班級門口,說了一句“明天放假”,翻譯為英語應該是“You will have a day off tomorrow.”,然后問學生“如果主任說的這句話,你們沒有聽清楚,然后由我來把主任的話再轉述一遍,該怎么說呢?”。此時,正在溜號的學生聽到放假兩個字也會突然敏感起來,認真聽課。然后教師解釋,正常情況下,直接引語中的“tomorrow”變為間接引語時,是要變成“thenext day”的,但是因為主任說的話是在當時當地被轉述的,所以“tomorrow”不需要發生變化,則該句子變為間接引語應該是“He said that you would havea day off tomorrow.”。學生會很容易理解這條語法知識點。因此,使用情境教學的一個好處就是,使語法教學變得更加直觀,更加形象,更加真實有趣。使用情境教學可以采用的手段也很多,如肢體動作、圖片展示、實物展示等。最后,語法學習不再是獨立的,而是有實際意義的,真正能培養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希望教師做到一句話“開拓平臺,訓練口語;構建渠道,訓練讀寫;建設路徑,多元交流”。
五、結語
本文研究探索了高考英語全國卷中語法新題型、語法填空題給高中語法教學帶來的反撥效應,從中發現了一些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將就此給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希望有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研究中使用了三種研究方法,其中針對教師和學生的是問卷調查法,這種方法可以了解師生對于新題型語法填空題的一些觀點;課堂觀察法和聽課后的簡單訪談,可以使我們了解到英語語法教學與學習的過程;專門進行的訪談有助于我們找出與這些問題相關的潛在因素和理由。
在收集和分析了這些數據之后,本文研究的問題便有了答案:對于2014年開始存在于高考英語(全國卷)中的新題型語法填空題.基本上教師和學生都持有相對積極的態度,同時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動機增強了;這次題型改革對于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都產生了影響,主要集中于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影響,以及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的影響。一直以來沿用的語法知識考查題型都是“四選一”,這種考查方法有一個弊病,就是鼓勵考生進行題海戰術。在考試時,考生會回憶相似題目來推測答案,其實并沒有真正掌握語言規則。2014年新題型語法填空題取代了傳統的“四選一”,以真實的語境、靈活的方式來考查學生對語法的掌握情況,學生不再是一知半解,也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用英語表達時,自然地把已經學過的語法知識運用起來。總之,高考英語(全國卷)中新題型語法填空題無論是對英語語法的教學還是學習,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然而“應試教學”和“應試學習”的現象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當然,帶來這種反撥效應的因素也許不只是高考的因素,也有教師自身的能力、經驗等因素。這里有三個方面我要強調一下:
首先,目前的研究旨在調查對于新高考(全國卷)形勢下高考英語語法新題型語法填空題,對高中教學和學習過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由于時間有限,所以我不能確定這種影響是否將來一直不發生變化。同時,語法測試部分本身,包括它的設計及穩定性沒有完全被調查。其次,只有一所高中——德惠市第一中學作為我的研究對象,而且研究中涉及的教師人數、聽課次數不足以完全說明問題,只能是給以后更多的研究人員一個參考。最后,根據Wall和Alderson所說,除了測試本身,其他一些因素也會一起決定反撥效應如何。本文注意到,其他的因素,比如教師的能力、教學和學習經歷,以及他們對新高考形勢下英語語法測試新題型的理解等,都可能給語法教學和學習帶來影響,而我只專門研究了考試中語法填空題型的設計和內容所帶來的影響。
總之,我的個人能力有限,研究模式、前景及方法都仍然存在不足,希望以后如果還有研究人員研究高考英語全國卷中英語語法測試題型——語法填空題的反撥效應,本文可以為其提供一個基礎。同時,歡迎英語教學專家、學者和一線的英語教師對本文提出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朱淑顏.大規模測試的反拔作用對高中英語教學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影響[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