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東
【摘要】 在初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注重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滲透,讓學生注重理解知識的本質,調動學生積極探究數學,樂于探究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 初高中數學銜接 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163-01
0
學生每次進入一個學段時都會面臨許多的變化,這些變化讓學生不能盡快的適應新學段的學習。從初中到高中也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訴苦:上課聽得懂,作業寫不好;家長交流:孩子在初中時基本沒有低于140分的,如果考到了130分,那都要自責很久,學習數學不僅輕松而且愉悅。為什么一進入高中孩子怎么就不會學習了呢?作業情況和考試成績是每況愈下呢?這樣的問題困擾著大部分的高一學子。帶著學生們的問題我仔細研讀了初中和高中的課程標準,以及幾篇關于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文章。逐漸明白了初高中數學的差異性,也明白了初高中銜接的重要性。這兩年,我在所帶班級進行教學實踐,探索初高中數學內容銜接的變化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一、數學銜接內容的變化
初高中數學知識有很多具有聯系的,例如代數中的數式及運算;函數與方程;不等式;幾何中的三視圖;幾何體;直線和圓;圓與圓;三角函數中解三角形等等。高中數學和初中數學還在一下幾個方面存在著差異。首先、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很多同學反映,高中數學的概念更加抽象,更加難以理解,內涵更深。例如:從集合的角度解釋函數的概念,從物理和幾何的角度解釋導數,圓錐曲線,命題等等。很多學生高中畢業了,也沒有搞懂什么是函數。而初中的數學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表達。第二、解題方式的跳躍性。初中數學的解題過程非常細致,解題的思維套路非常明確;而高中更加注重思維的跳躍性,創新性,讓學生的解題方式逐漸從經驗型轉向理論性。第三、知識內容的完整性。高中數學的很多知識都是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豐富和完善,例如解三角形主要是直角三角形或者已知特殊的銳角三角形的問題,而高中數學在角度任意性的基礎上,出現了三角函數的定義,誘導公式,恒等變換等知識,然后才開始學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等等。
二、初高中數學銜接的主要措施
針對高一學生的現狀,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怎樣才能讓這群學生更快的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摸底測試,提前做好準備
開學初,學校會對高一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講座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初高中數學知識的差異性,了解高中數學的特點,強調數學思想的重要性,羅列初高中數學銜接中常見知識點。指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及時了解學情,制定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的放矢。教學實際中,進行了摸底測試并詳細的分析學生的成績,根據初高中銜接的內容,了解具體知識的差異性,例如在學習集合交并補運算時,發現多數同學對于不等式端點的忽略,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時,沒有使用十字相乘法的意識,特別是出現參數時更是無從下手,迫使老師在上這塊內容時增加了相關內容的講解,這種情況現在在高二學習導數時略有改善。
(二)以綱為本,做好銜接
學生明白了初高中數學存在的差異后,老師也要明白以綱為本,做好知識點的銜接。高一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個內容初中已經講過了,我們就不在過多敘述了……”的話語。事后與學生聊天才發現,他們在初中只是學了個皮毛。例如平方差公式和立方差公式的學習,很多高中老師都以為立方差公式也學過了。為了能夠更準確的了解他們在初中學習的內容,我特地學習了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對于初中數學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自己在落實教學任務是更有針對性。
(三)起點要低,注重實際,強化概念,分層訓練
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對重難點的知識點進行層層剖析,多用例題說明。
(四)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建立初高中數學知識網絡,重視知識銜接點。課堂教學中,講授新知識時注重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例如高一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扇形的弧長和面積,三角函數的定義等等。特別注意易混淆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五)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方法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高中數學以集合開篇,比起初中更加抽象,更加靈活,更加富有創造力。教學時應該挖掘概念產生的背景,探索的過程,理解問題的本質,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數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六)自我反思,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多數高一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初中的模式,上課聽一聽,下課練一練就可以了。高中數學概念的概括性很強,題目更是靈活多變,僅僅靠課上的幾十分鐘是不夠的,需要課后認真分析,認真總結,養成自我反思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督促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對于題目講解完后,讓學生重述整體的思路和步驟,強調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總結的能力,提高學學習效率。
(七)情感交流、激發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在學生學習遇到困惑時,我們要積極主動的與其交流,調動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學困生,在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上,要從實際出發,給他們提供機會,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對數學的熱愛。
總之,在教學中,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理解初高中數學的差異,重拾信心,融入學習,使學生盡快找回學習初中數學的快樂,一定能使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數學。
[ 參 考 文 獻 ]
[1]張學憲.初中升高中銜接教材[M],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涂紅.新課標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思考.數學教研,2011NO5,72
[3]鄧勤.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數學通報,2011,2:33—35.
[4]汪中義.新課改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初探.上海中學數學,2007,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