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相炫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172-01
0
【案例主題及其內涵】
1.案例主題
本案例“求多少個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公頃”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還沒有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2.創新性思維內涵闡述
創新性思維是《標準(2011年版)》中新增加的核心概念,創新性思維是指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創新思維的特點是: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并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
創新思維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大原有構造,使學生學會理順知識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運用,發展學生求知、探索的能力。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設計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徑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性思維模式。
【案例描述與分析】
一、從問題出發,找出問題關鍵
師:求多少個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公頃,怎么解決?
生1:先求一個游泳池的面積。
生2:還要化單位。
師:是的,我們要先求出一個這樣的游泳池的面積有多大,為什么要化單位?
生2:它的面積單位是平方米,而題目需要用公頃作單位。
師:是的,所以我們要先求面積,再化單位。你知道這游泳池是一個怎樣的圖形?
生:長方形。
師: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大家還記得嗎?
生:長方形面積=長×寬
師:長和寬分別是什么?
生:長是50米、寬是25米,所以面積是50×25=1250平方米
師:現在已經求出這個游泳池的面積是1250平方米,還知道1公頃等于10000平方米。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多少個1250平方米約為10000平方米呢?
(評析:問題是創新的起點,是數學研究的核心,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本節通過從問題引入發現需要求幾個游泳池的面積是1公頃則需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積和1公頃等于多少平方米,然后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方法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研究,獨立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生1:我們組認為可以用連加的方法確定,我們把1250一個一個地加起來,當加到第8個時剛好等于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列式是: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頃,所以8個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公頃。
生2:我們組認為可以用連減的方法確定。我們把10000連續減去1250,當減到第8個時發現得數剛好等于0。列式是:1公頃=10000平方米,1000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0平方米,所以8個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公頃。
生3:我們組用的是估算的方法確定,我們把1250估成1300。列式是:因為1300×9=11700,太大了不行。1300×8=10400差不多。通過估算大概確定了8個游泳池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
生4:我們組是一通過口算確定的。列式:因為125*8=1000,所以1250×(8)=10000。
因此8個游泳池的面積相當于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
(評析: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問題,引導學生打破思維慣性。學生通過把已有舊知識和觀念的重新組合,從而尋找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法。而其他同學也可以從別的同學的回答中得到更多的創新靈感,從而激發同學生的創新思維動力。)
三、鼓勵多樣性,引導尋求最優方案
師:同意他們的方法嗎?
生:同意。(掌聲響起)
師:請同學們說說哪種方法更簡單和準確些?
生:方法一和方法二是用連加和連減來確定10000里面包含多少個1250,這樣算起來相當的麻煩。
生:方法三用估算來確定,但這樣不大準確。
師:是的,方法一、二不簡便,方法三不準確。那方法四好嗎?
生:不好,因為我記不住125*8=1000。
師:這樣我們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生:我們可以用10000÷125=(),但我不會計算。
師:是的,其實用除法解決這個問題既簡單又準確。在本學期的第六單元我們將繼續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到時我們再來研究。
(評析:在本節老師即鼓勵學生回答的多樣性,又引導學生尋找最優方案。就其教學而言,多樣性是指課堂教學的整體狀況,因為學生的理解、認識、思考的差異而出現“多樣化”,而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多樣化當中,應當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當中尋找最優方案,“多樣”只有結合“優化”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總結分析】
從教材的題目出發,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通過在多種方法中進行篩選,選擇最優化方法,為創新思維能力打下基礎。創新往往從問題開始,好的問題是創新的源泉。在日常教學中可設計開放性題目,讓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于創新,大膽提出新的方法。讓學生敢想敢做,獨立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果。而教師在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培養下又應當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最優方案的思考。優化思想應當是創新思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參 考 文 獻 ]
[1]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8-7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