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狈▏鴨⒚蛇\動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闡述了自己的“自然教育”思想。
盧梭認為,教育應“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即“按照孩子的成長和人心的自然發展而進行教育”,只有依照兒童身心自然發展的規律,根據兒童的能力和自然傾向進行恰當的教育,才能使兒童得到健康的發展。
被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的五歲孩子王恒屹在《挑戰不可能》中不單能背出只保留三個字信息的詩句,還能理解詩詞的意思并準確說出詩詞作者、出處;被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的“神童”魏永康兩歲識千字,四歲進入初中,八歲進入高中,十三歲時憑借603分的高分進入大學,在這個時候處在同一年齡段的很多孩子還在上初中。
現在回想一下,當看到這些電視節目或者新聞報道中某個孩子展現出超齡的學習效果時,你會不會感嘆,并為此付諸行動呢?應該沒有任何家長會說,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同齡的孩子更優秀吧。
正是這種不想落于人后的渴望和擁有“別人家的孩子”后可獲得的優越感讓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奮不顧身地尋找讓孩子提前到達“人生巔峰”的捷徑。早教只是為了迎合時下家長的需求恰如其分出現的產物,但卻加速了他們的瘋狂。
愛迪生曾言,“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爆F實生活中,天才兒童在所有孩子中的比重僅僅是一小部分,普通孩子想要達到父母的期待就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汗水。
而當一部分家長抱著將孩子培養得比別人更優秀的想法時,其他家長在盲目跟風之下,整個社會都將卷入這場攀比盛宴,這不僅會使涌現出的早教熱潮只漲不退,也會讓孩子過早地被剝奪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