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2019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教育作為國民關切的焦點之一,相關話題持續引發熱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談到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時指出,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兩個較去年新增的“更”字,意味著現階段國家、老百姓對于教育質量和公平的要求更高,心情愈發迫切。
對于幼教領域,備受關注的入園難入園貴、民辦園發展、教師編制等問題,在會議期間一一得到討論與回應。本刊擇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好聲音”進行梳理,透過委員代表的提案議案,看兩會的聚焦能否滿足民眾的教育期待,詮釋出教育現代化應有的內涵。
入園難、入園貴怎樣解決?
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中進一步強調的學前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為了盡快實現目標,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重申這一主題,表明了政府全力解決老百姓“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決心。
對于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3月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一老一小”問題是最大的民生,今后3到5年,將實現幼兒園學位能力全覆蓋。連維良介紹,政府在保好基本、兜住底線的基礎上,要大力支持非基本養老育幼服務多元化發展,努力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提升示范性幼兒園和托育機構的比例。在能力布局上,要加大對貧困地區、邊遠農村的傾斜支持,消除服務盲區。同時,政府還要更多發揮社區的作用,引導優質養老育幼服務機構進入社區。
今年兩會期間,民盟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全面二孩”實施后加強幼兒園基礎設施和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提案》,其中建議加強學前教育政策支持和重點投入。要有序推動各地改造提升薄弱幼兒園、農村小規模幼兒園和教學點,重點推進農村、老城區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建設。
“應明確地方政府主導作用,形成以公辦為主、多元化財政資助的發展格局。”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在提案中指出,要大力增加公辦幼兒園園位。部分地區可優先確保弱勢兒童小學前一年或兩年的免費教育,逐步向三年延伸、向更多人群輻射。有條件的省市可直接實施學前教育的三年免費政策,逐步減輕弱勢兒童家庭在幼兒教育上的經濟負擔。
民辦園發展前景幾何?
去年《若干意見》發布后,關于“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的規定,如同投入湖心的一枚石子,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前景受到質疑。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幼兒園提出了基本要求,即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未來,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只要符合這三項基本要求,政府都會支持。此后3月16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共修改充實了83處。其中,關于教育的內容,共增補了10處表述,在草案“辦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之后,增補了一句“依法支持民辦教育發展”。
“這處增補,給民辦教育界吃了一顆‘定心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說,前不久,國家提出要鼓勵大力發展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提高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但是,一些地方在政策執行時出現了一味追求公辦園的高占比,給民辦幼兒園帶來了一定的恐慌。“把這句話加進來,不僅可進一步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而且積極回應了民辦教育界的期待。”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一提法,表明政府將更加公平地對待公辦園和民辦園。柳茹說,目前,民辦幼兒園數量和在園人數上都占據主體,但在獲得的政府支持方面不及公辦園。實現幼有所育,離不開各級各類、各種形式幼兒園的共同發展。要鼓勵和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投入學前教育,解決目前學前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這三條標準的提出,充分考慮了各方面的訴求,也將成為未來衡量幼兒園發展的門檻。
幼師編制、待遇怎么辦?
每月工資僅2000-4000元,平均工作時間9小時以上、職稱評定名額少……這些關鍵詞,構成了我國幼兒教師的現狀。他們擔負著教育和保育的雙重任務,每天在孩子左右寸步不離,許多教師都患上了聲帶小結、聽力障礙的“職業病”。然而,職后薪水低、社會地位偏低、職稱晉升困難,造成了這一群體的職業幸福感不高,人員流動性大。
柳茹說,當前,國家在工資待遇、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了幼兒教師一些傾斜,許多政策也在完善中,現在幼兒教師也可以參與正高級教師的評審。“然而,就拿職稱評定來說,幼兒教師在機會和條件方面還是處于弱勢,名額少,條件高,特別是要求論文論著、課題、研究成果等,幼兒教師普遍很難達到。”
“我國幼兒園教師培養學歷水平具有多層次性,應當實事求是,對不同學歷水平的學生提出專業化發展水平的不同要求。我建議改革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建立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分層資格考試和晉升制度。”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說。劉焱建議,幼兒園教師資格準入考試可以分為教師助理(保育員)、初級教師、主任教師等三個層級;在分層資格考試的基礎上,為幼兒園教師設計獨立的職稱評定晉升系統,鼓勵和激發幼兒園教師終身學習。
在加快學前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柳茹建議,加強幼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體系建設,即政府出臺政策保障,推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的落實;構建一體化培養課程體系,實現職前職后教師培養的有機銜接;多渠道保障教師培養培訓全覆蓋,支持每名幼兒教師獲得專業發展。
至于幼師編制長期存在的問題,民盟中央建議,鼓勵各地統籌利用幼、小教師編制資源,爭取對學前教育進行單獨列編。鼓勵地方成立幼教集團,對轄區范圍內非在編教師進行統一分配管理,通過政府購買幼教集團服務的形式,盡快完善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
編制問題往往與薪酬待遇直接掛鉤。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可以利用同工同酬的辦法解決教師編制問題。如果能使非在編教師與在編教師的待遇沒有差別,編制問題就不是很突出了。“錢的問題比編制的問題更關鍵。”
學前教育立法“立”什么?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取得了明顯發展,但在一些中西部、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前教育仍是薄弱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龐麗娟說,一些幼兒園缺乏經費、運轉困難,一些園因缺乏專業合格教師,小學化現象較為普遍,或教育質量不高。
龐麗娟分析,存在上述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投入體制、辦園體制、教師政策制度等問題依然突出,適應于我國新形勢下新要求的體制機制尚未有效建立。
體制機制的建立,最根本依賴于完善的法律法規。針對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立法空白的現狀,呼吁《學前教育法》盡快出臺的聲音越來越高。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趙瓦村黨委書記李久存建議,加快學前教育立法進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學前教育的性質、定位,明確建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體制和運行保障機制,以及幼兒教師的身份地位和基本權益保障。
龐麗娟提出,學前教育立法要堅持公益與普惠、政府主導、改革與創新、公平與均衡的理念,立法的重點一方面在于明確學前教育性質和定位、職責及分工協調機制、管理體制與機構、督導評估與問責制度、財政投入體制和運行保障機制;另一方面,立法應注重確立以公辦園、公辦性質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并多元共同發展的辦園體制、明確學前教師的身份地位等基本權益與保障,以及建立優先保障貧困地區和弱勢群體的學前教育扶助制度上。
托育怎樣跑出加速度?
相較于學前教育,0-3歲嬰幼兒托育領域似乎更加“緩慢生長”,終于在此次兩會迎來了“熱度”時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嬰幼兒照護事關千家萬戶。要針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的新情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而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現場再表態,養老服務、托幼服務有困難,應該引起更高的重視,讓“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孩子們有幸福的童年”。
從供給端增加0-3歲托育服務,成了各方共識。劉焱表示,在“兩孩”政策全面實施后,嬰幼兒照護這一問題的迫切性更加突出。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體量大,需要發展多種形式的服務形式。在具體實施中,一定要把兒童安全保障問題放在首位。在解決基本的照護服務后,要考慮到嬰幼兒的發育特點,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建議,利用社區現有的資源開展“短時看護”服務,建立公益性社區嬰幼兒托育網點,探究“社區化、就近化”的托育服務模式。此外,還可支持各地醫院、婦幼保健院建立福利性親子教育機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園區等成立托育機構。
長期以來,托育行業沒有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缺少相關政策指導、行業標準和有效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會主委高小玫建議,面對育兒社會焦慮,不僅要補托育服務短板,更應將其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從制度建設的高度系統謀劃。高小玫認為,建立育幼制度體系,首要的是高水平重構社會托育支持體系。在具體建議上,她提出,托育服務以護育、營養、安全為要;構建社會托育服務體系,要強調政府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增加優質普惠托育服務供給;以人民為中心的托育服務,要求基本、普惠、公平、規范。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