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有一個摘蘋果理論:一個心中有渴望的人總是跳起來去摘那個自己不容易夠到的蘋果。它告訴我們,做事總要給自己設立一個更高些的目標,讓自己努力達到這個目標,從而創造出人生的輝煌,收獲美好的未來。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精進教學研究,實現專業發展這一目標,需要有“跳起來摘蘋果”的意識和思維,激發內在發展動力,提升專業成長能力。通過深入到教學與管理實踐,培養觀察思考的習慣,扎實教研基本功,實現自我職業價值追求,進而讓觸不可及的目標變為可能。
對于幼兒園管理者來說,要營造一個讓教師能夠跳起來摘蘋果的環境。本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精神,讓有效的制度保障教研實施,使教研有環境,有層次,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搭建適合的平臺,讓所有教師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建立彰顯園所教育特色的教研模式,制訂“接地氣”的教研計劃,能急教師之所急,激發教師研究的興趣。
諸多園所在教研探索中且行且思:是什么制約了教師的學習熱情?教研何以成為“甜蜜的負擔”?他們通過教研理解不斷涌現的教育教學理論,并在實踐中找到運用的方法,從而解決在幼兒教育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在研究中獲得專業化的發展。
本期,我們編發關于幼兒教師教研的一組文章正是體現了這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