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華
學校將楹聯教學納入校本課程,對楹聯教學實施課程管理,做到“五有”:有課時、有教材、有教案、有訓練、有研究。
楹聯是中華語言獨有的文學藝術形式,它集哲學、詩詞、書法之大成,熔思想、文化于一爐,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并舉,包含著厚重的傳統文化精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2012年以來,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實驗學校在省、市、區各級楹聯協會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楹聯文化教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使校園和師生呈現出嶄新的精神風貌。學生對楹聯學習興趣濃厚,自覺性高,校園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提升。
落實各項保障,促進楹聯文化教育的實施
思想保障。在楹聯文化教育方面,學校領導首先引導大家達成共識:楹聯教育的引入,絕不是簡單的復古教育,而是科學地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探索出一種為教學服務的教育形式,作為學校課程的補充和強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目標是使其成為一種學校文化,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這就為學校開展楹聯文化教育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組織保障。為真正將楹聯文化轉化為一種素質教育的資源和品牌,成為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內容,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興趣、創新精神及文化素養,學校高度重視楹聯文化教育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明確楹聯教育的開發研究、課程安排、活動支持及硬件建設等工作責任,保障了楹聯文化教育的有力有序開展。
人才保障。開展楹聯文化教育,教師是關鍵。楹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學科教育,它要求從教者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還要掌握一定的楹聯知識和創作技巧。為夯實楹聯教育的人才基礎,學校首先在本校教師中挖掘培養了一批在楹聯文化方面有特長、在育人方面注重研究且富有朝氣、業務精湛的教師,涵蓋語文、美術等學科。其次,通過“請進來”—— 聘請楹聯名家到校培訓和“走出去”——組織教師到楹聯文化教育先進地區和學校參觀學習等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文化素養和楹聯創作與教學的水平,達到了建設高素質楹聯教師隊伍的目的。目前學校有11名教師被國家、省、市、區各級楹聯協會吸收為會員。
強化陣地建設,營造楹聯文化環境氛圍
一是重視文化陣地建設,把楹聯文化展室作為重要落地工程。展室注重與楹聯文化融會貫通,并吸收地方文化元素,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工作實現有機結合,突出學校特色。學校楹聯展室集楹聯文化知識(包括楹聯之最、楹聯趣事、楹聯名家、楹聯發展史、對聯歌訣等)、師生楹聯作品、領導提聯等于一體,匯教學、欣賞、娛樂、育人等功能于一身,在讓來訪者感受楹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學校特色的同時,也激勵了廣大師生學聯、誦聯、作聯的信心和決心。學校還與書法教室相結合,創設了“聯墨作品創作室”一處,擁有創作臺等全套創作工具和設備,為師生開展楹聯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二是加強楹聯文化育人環境建設。將楹聯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建設了以板報、櫥窗、長廊、班級等為載體的學校特色文化風景線。充分利用校園網、宣傳欄、廣播站等有效載體,大力宣傳楹聯文化,在教學樓、公寓樓、餐廳、教室等醒目位置,懸掛勵志勸學對聯等,同時開辟了楹聯知識介紹和宣傳專欄,為廣大師生的楹聯學習和創作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生在有意無意之中觀楹聯、賞楹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染。
加強課程管理,
讓楹聯教育走進課堂
課堂是開展楹聯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學校將楹聯教學納入校本課程,對楹聯教學實施課程管理,做到“五有”:有課時——將楹聯文化課排入課程表,每周安排一節楹聯文化課,與其他地方課一并輪流安排教學,從時間上保證了楹聯教育活動的開展;有教材——加強楹聯文化校本教材的開發,選定《聯律通則》《全國中小學生國粹教育知識讀本——對聯》等書作為教學用書,同時積極組織人員編寫適合本校的楹聯教材,突出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有教案——認真組織課堂教學,設計好楹聯教案,向學生傳授楹聯知識,對學生的楹聯創作進行輔導;有訓練——探索建立了一套“專項訓練、逐項升級”的體制,鼓勵學生賞聯、讀聯、背聯、寫聯,定期交流展示學生作品,促進學生人人爭當楹聯小明星;有研究——將楹聯文化教育作為學校科研課題加以研究,加強楹聯理論研究,強化楹聯文化的普及,提高楹聯教育的專業水平,夯實楹聯文化發展的基礎,將楹聯文化建設納入到學校文化建設、內涵發展、品質提升的整體框架之中,加以自覺構建。
豐富活動載體,搭建楹聯文化展示平臺
學生是楹聯文化教育的主體,是楹聯文化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在開展楹聯文化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注重探索既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又能有效開展楹聯教育的多種形式。學校努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楹聯文化教育活動中培養起欣賞美、鑒賞美、創建美的能力與素養,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楹聯的興趣。
廣泛開展楹聯文化素養提升活動。大力開展各種楹聯實踐活動,以語文組為龍頭,開展了中華經典詩詞誦讀活動,編寫了《讀千古經典,做美德少年》考級校本教材;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為平臺,開展“誦讀經典 潤澤心靈”讀書活動等,讓學生廣泛積累楹聯,豐富知識儲備。
積極開展楹聯練兵活動。在各班級組建了楹聯興趣小組,開展楹聯采風、楹聯交流活動。如組織師生圍繞感恩教育、安全教育、誠信教育等主題撰聯;各班級設置“今日對聯”專欄,由學生輪流展示作品;舉行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楹聯競賽活動;春節為社區群眾義務書寫春聯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增強自信。
此外,學校還結合重大節假日,如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等,開展師生楹聯作品征集活動,完善評價機制,及時進行表彰獎勵,為喜愛楹聯的師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多名學生的作品在市、區楹聯大賽中獲獎。
學經典,品美聯,長智慧,厚學養。在學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楹聯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在河口區創建“中國楹聯文化示范區”工作中獲“特殊貢獻獎”,并被省楹聯協會授予“山東省楹聯文化教育先進學校”稱號,被中國楹聯學會授予“中國楹聯教育基地”稱號。
我們深知,教育人肩負著文化傳承和育人教書的雙重責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以打造高水平楹聯文化教育基地為使命,在組織領導、環境營建、教學創新、活動開展、資源整合等方面下大氣力,讓楹聯文化扎根在校園和師生心中,使傳統文化芬芳四溢,使學校教育更具品位和魅力。
(作者系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