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飛
摘 ?要:山東作為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當前人們在思想意識、社會生活的多個層面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文章在對山東省女師范生就業取向實際調查的基礎上,嘗試從儒家思想角度深刻剖析、把握女師范生的就業觀及其特點,辯證地分析儒家思想對女師范生就業觀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引導女師范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推動就業實踐,實現自我價值。
關鍵詞:儒家思想;女師范生;就業觀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1-0065-03
Abstract: As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anism, Shandong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t present, people can still clearly feel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in many aspects of ideology and social lif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femal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tries to deeply analyze and grasp the employment view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ism, and dialectical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the employment concept of female teachers. Better guide female normal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employment concept, promote employment practices, and achieve self-worth.
Keywords: Confucianism; femal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mployment view
山東作為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即便當前,人們在思想意識、社會生活的多個層面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為了解女師范生在就業過程中的權衡決斷和行為選擇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的程度,我們對山東省內女師范生的就業取向進行了調查。
一、就業觀與就業取向的闡釋
就業觀是女師范生在選擇從事一定職業時的認識和態度,是其在求職就業時權衡利弊得失、做出就業選擇的一把尺子。就業觀作為一種內在穩定的心理結構,是無法從外部加以直接觀察和分析的。而就業取向則是她們在就業過程中要做出的預選擇和具體的選擇行為。觀念對行為具有導向和調控的作用,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就業觀,就有與之相應的就業取向。因此,實際調查女師范生的就業取向能幫助我們更直觀地洞悉、把握其就業觀。
二、女師范生就業取向調查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山東省內即將在2018年6月畢業的師范專業女大學生。根據院校類型和層次,選取了8所高校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4000份,回收有效問卷3623份,有效回收率為90.6%。調查涉及漢語言文學、英語等近40個師范專業,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比例大約是1.64:1,基本符合2018屆師范專業畢業生學歷層次比例。調查結果如下:
(一)回避就業壓力,“繼續深造”成為多數畢業生的第一選擇
調查發現,面對畢業選擇去向時,55.6%的學生把畢業后“繼續深造”作為第一選擇。只占37.7%的學生第一選擇是“畢業后盡快就業”,另有3.8%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還有2.9%的學生選擇其他(出國、暫時待業、家里有安排和三支一扶等)??傮w來看,直接選擇就業的不到一半??磥?,面對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和愈演愈烈的競爭壓力,多數學生傾向采取“迂回”的戰略,暫避鋒芒,通過“繼續深造”,推遲就業時間,緩解就業壓力。
(二)傾向穩定性強、風險低、保障高的工作,企業就業熱情低
調查發現,“公辦學校”和“公務員或其他事業單位”是女師范生心目中理想崗位的最傾向的兩個選擇,分別占59.5%和19.2%。這兩類工作的共同特點就是穩定性強、風險低、保障高,并且受到社會的認可,地位較高。但是,實際的就業情況是這兩類工作,由于編制的限制,每年能接收的人數有限。反觀對人才需求最大的、最能接受女師范生的企業,她們反而熱情不高,僅有6.3%的學生表示想去企業工作。
(三)就業價值取向多元化,穩定性與待遇受重視
女師范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表現在她們進行職業選擇時所依據的標準變得多樣化。調查發現,她們在尋找工作時關注最多的是“工作的穩定性”和“工資福利”,分別占到了33.2%和25.3%,除此之外,“個人發展機會”和“個人興趣愛好”,對她們而言也比較重要,分別占到了18.4%和10.5%,“戀愛和家庭”也是學生會較多考慮的因素,占到了6.3%。
(四)薪資水平期待偏高,高于市場行情
薪資是女師范生在找工作時比較關注的內容。調查數據顯示,女師范生對首次就業的薪酬期望定在“3000-4000”之間的比例最高,占到了50.4%,還有25.9%的學生對首次就業的薪酬期望較高,希望能在“4000以上”,把首次就業的薪酬定在“2000-3000”之間的只有22.6%的學生,2000以下的只有1.1%。根據山東省教育廳對2017屆師范類畢業生工資水平的追蹤調查顯示,工資月收入水平在2000-3000之間、3000-4000之間、2000以下的各占了35.87%、29.84%和24.8%。綜合來看,女師范生對薪資水平的期待有些高于市場行情。
(五)省內就業是首選,傾向二三線中小城市
山東省女師范生主要來自省內生源,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也是省內就業居多。相對一線城市,被調查學生中有55.8%的學生選擇了二三線中小城市。二三線中小城市既有城市的風景和便利,相比大城市,競爭和壓力都相對小一些。調查中了解到,在二三線中小城市中,就讀高校所在的城市或家鄉所在的城市更受學生的歡迎。
(六)基層就業選擇相對被動,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意向低
在調查中,雖然只有32.2%女師范生表示愿意去鄉、鎮、村等地方就業,但有53.3%的學生也表示了如果求職困難時自己可以考慮去。這說明相對于基層,女師范生更愿意在城市就業。但是,她們也意識到了就業形勢的嚴峻,意識到城市激烈的就業競爭,如果實在沒有其他機會,會選擇退而求其次,到基層就業?;鶎泳蜆I選擇雖被動,仍在可以考慮的范圍內。但對到西部、欠發達地區工作,她們表現得不是很情愿。在調查中,只有20.3%的學生表示愿意去,50.9%的學生表示比較勉強,28.8%的學生表示不愿去。
三、儒家思想視域下女師范生就業觀分析
生活學習于儒家思想浸染的齊魯大地,女師范生的就業觀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從不同的層面辯證地分析儒家思想對當前女師范生就業觀產生的影響,思索儒家思想在當前女師范生就業觀形成和培育中的價值和意義,有助于探索如何正確發揚儒家優秀思想,有效推進女師范生就業。
(一)儒家思想對女師范生就業觀的消極影響
1. 重仕輕商思想的影響
儒家主張“學而優則仕”,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學子們需重點修習的應該是德行與政事,勤勉讀書追求的是能夠“從政”,而非“工商之利”。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工作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也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而企業盡管待遇并不低,甚至有些企業的待遇高于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工作,但在社會評價上始終不及它們。這在女師范生的就業意愿中能看到這種趨向。盡管每年機關、事業單位能夠提供的崗位數量并不多,但依然不影響她們的報考熱情,依然是她們就業的首選。反觀對人才需求巨大,能更多接收女師范生的企業,則明顯不太受她們的歡迎,愿意主動去企業工作的學生很少,即便最后去了企業工作,大多也是權宜之計,一旦有合適的工作,她們就會選擇跳槽。這樣的想法很容易產生隨意、草率的就業行為,導致她們在就業過程中工作變動頻繁,不但影響就業質量,也并不利于女師范生個人長遠的職業發展。
2. 中庸思想的影響
“中庸”在儒家思想中占據重要地位,它既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美德素養,也是一種準則和方法。但更多時候,“中庸”被推崇為行為處事的準則和方法,人們傾向把它理解為做人做事不宜激進與冒尖,追求調和,反對紛爭。這種理解對于敢闖敢冒、敢于競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會產生不利影響。這種影響在女師范生的就業觀中有較為明顯的體現。她們在就業過程中,更傾向于尋找穩定、安逸的工作,逃避充滿競爭與挑戰的工作。愿意選擇公辦學校、機關事業單位,而創業在她們的觀念中屬于充滿挑戰性與風險性的選擇,她們參加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較低(只有29.1%的學生表示參加過學校組織的相關教育活動),參與自主創業的意愿不高,實際創業比例低。2017年山東省畢業的女師范生32948人中實際只有65人創業。但就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和政策來看,一個人在其職業發展中面臨多次變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要想適應將來社會的變動和職業的變動,必須加強培養女師范生敢于嘗試,無懼競爭,能夠創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使她們能更好抵抗風險和適應社會變化。
3. 家庭觀念的影響
儒家重視血緣情感,講孝悌,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順與服從,重視家人間的情感聯系,所以山東人有著濃厚的家庭觀念和家族鄉土意識,對家庭和家人看得比較重。這也體現在女師范生的就業觀中,首先,她們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更傾向省內就業(2017年山東省師范類高校畢業生中,省內就業33384人,占總就業人數的 86.81%),不僅如此,在省內城市中,家鄉所在的城市更受她們的歡迎。家鄉所在的城市離家近,能滿足學生時常和家人團聚、就近照顧家人的需要。除此之外,她們在就業時對工作的屬性和特點的考量也受其影響。一些女師范生表示之所以想要找穩定輕松一些的工作也是為了將來更好地照顧家人,甚至有學生表示之所以選擇升學深造,也是因為學歷高了更容易找到時間相對靈活、寬裕的工作(如大學老師可以不用坐班),可以更好兼顧家庭。某種程度上,濃厚的家庭觀念還會嚴重影響到她們的就業意愿。66.5%被調查的女師范生表示父母的意見或建議會影響自己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和工作崗位。
4. 儒家女性觀的影響
儒家提倡“男主外,女主內”,認為男女分工有別,女性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內”而不是“外”,應該把重心多放在家庭上?,F在,仍有不少人持有“女性應該以家庭為重”的觀念。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女師范生在求職就業時確實會較多考慮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分工,從而在工作與家庭之間進行權衡選擇,一些女師范生在選擇職業時甚至會把戀愛和家庭作為自己首要考慮的因素。儒家強調“男主女從”,認為女性更多是依附而非獨立,這種對女性獨立的否定對女師范生的就業觀產生了一定消極的影響。雖然當前的女師范生更多認可職業對其生活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性,就業的意向也較為強烈,但在其就業時獨立性、自主性不足,表現在很多女師范生沒能找準自己的目標與定位發展方向,缺乏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在被調查的學生中,59.8%缺乏明確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發展目標,79.4%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并落實在行動上),并且,她們對社會認知不夠,尤其是市場需求、就業政策、形勢的認識與了解不夠,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職業目標定位不準、不能主動捕捉機遇、就業選擇被動,就業時間成本增加。
(二)儒家思想對女師范生就業觀的有益啟示
1. 注重反思與自我完善
儒家強調自我反思、自我省察、自我完善,主張人要有反思和反省的意識,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自身的局限與不足,不斷改進、提升,完善自己。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就業競爭,女師范生要想能找到比較理想且適合自己的工作,更應該具有反思和規劃的意識,能客觀全面地認識與評價自己,認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找準自己的定位和職業發展方向,做好學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在校期間有計劃、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完善知識、拓展素質、提高就業能力,為順利就業做準備。
2. 愛國、集體主義精神
儒家有著“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情懷,強調集體主義精神,認為個人的利益要服從國家、社會的利益,個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能為社會做貢獻。當前女師范生去基層就業的選擇比較被動,不愿到國家急需人才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工作,說明了她們在就業觀上還未能很好地將個人需求和國家、社會的需求結合考慮。女師范生作為國家培養的高層次人才,更應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社會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具備長遠的眼光,在就業的時候能將個人的需要與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更多考慮基層就業,關注三支一扶,既促進個人鍛煉成長、人生價值的實現,又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國家、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 能正確看待“利”
儒家并不否定利的存在與其合理性,但不鼓勵盲目追求利,主張人要懂得正確看待利,處理義與利的關系,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與利并不等同,人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調查發現,由于受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影響,女師范生在求職就業中表現出了一些趨利的心態,如,過于關注客觀條件的優越,對工資待遇的期望普遍偏高,相比個人發展空間與機會、專業特長的發揮,更關注工資福利待遇等。這種心態不利于女師范生在求職就業時客觀權衡分析、做出正確的就業選擇,容易導致實際從事的職業可能并不是真正適合自己、能讓自己發揮所長的,局限或制約了個人職業的長遠發展。儒家的義利觀對于當前女師范生的就業觀啟示在于,作為新時代女性,要有正確的理想追求,避免功利的心態,能找準自己的位置,創造自己的事業,實現自我的價值。
4. 不屈不撓、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的精神
儒家認為困難和挫折能更好地促人自強,主張要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把困難和挫折都當做一種成長的磨練。調查發現,女師范生在求職就業時缺乏吃苦的精神,抗壓和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她們更傾向于追求穩定、安逸的工作,逃避艱苦的工作崗位,不愿意面對挑戰,回避壓力。面對就業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女師范生應該樹立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觀念,勇于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逃避、不輕易放棄,以不屈不撓、求實樂觀的態度面對競爭與挑戰,積極籌劃與準備,正確認識自己作為女性的優勢和價值,樹立就業信心,敢于嘗試,積極就業。
參考文獻:
[1]蘭惠敏.高等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J].教師與職業,2012,4.
[2]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李娟.儒家思想中的性別差異和角色定位[J].云南社會科學,2013,1.
[4]王躍娟.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現狀及其成因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
[5]成慧青,馬萃華.儒家文化關照下的山東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觀[J].高教建設,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