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梅
【摘要】愛是一種能量,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幸福。愛需要教育,愛需要體驗。愛的教育,應從孩子開始。真愛能賦予孩子無限的鼓勵。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須懂得愛,用真愛感化每一位學生。教師要從敬愛父母長輩、關愛孤寡老人、參加愛心活動、珍愛動物生命、愛護大自然諸方面,努力探索和嘗試愛的教育方法,從愛的教育中體會成功和喜悅。
【關鍵詞】愛心;感化;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夏丐尊譯本《愛的教育》中提出“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由此可見,愛的教育,應從孩子開始。
真愛能賦予孩子無限的鼓勵。因為沙利文老師偉大的愛,使美國的聾啞人海倫·凱勒成為世界出色的演講家。南京聾啞女孩子周婷婷,是父親無私的愛的奉獻,使孩子學習非常優秀,后來被遼寧師范大學錄取,直至在美國聾啞大學學習。然而,有的孩子小時候被父親暴打,在家庭里充滿了冷漠和暴力,最終一念之差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筆者從事小學教育二十余年,對愛的教育頗有感觸并情有獨鐘。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須懂得愛,用真愛感化每一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努力探索和嘗試愛的教育方法,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了成功和喜悅。教師要從敬愛父母長輩、關愛孤寡老人、參加愛心活動、珍愛動物生命、愛護大自然諸方面,探索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
一、敬愛父母長輩
“百善孝為先。”要愛人,首先要懂得愛自己的父母。在每一個學期,筆者都召開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上,給每位家長確定一個愛的教育主題。要求家長們每個月至少抽出一天的時間,親自帶領孩子回自己的父母身邊。當著孩子的面,躬體力行地幫助年邁的父母打掃衛生,做做家務,親手下廚做飯,主動夾菜給父母親,心平氣和地與父母談心,與孩子交流分享發生在父母身邊的真實故事……這樣,家長從行動中為孩子作出示范,讓孩子從切身體驗中體會到爸媽孝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在感恩教育中,我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親子活動,讓學生面對自己的父母大聲喊出:“爸爸(媽媽),我愛您!”
記得有一次親子活動中,模擬戰爭年代場景,讓孩子護送雙目失明的父母走出重圍。在學校的操場上,炮聲隆隆,戰火連天,父母被蒙住雙眼,孩子牽引著父母,只能動作提醒,不準發出聲音,越過高山、河流、巖洞等重重障礙,最終到達指定的安全區。在這次活動中,從一直以來被父母親照顧到反過來照顧父母,孩子們勇于擔當,倍感責任重大。一個小時后,蒙著雙眼的父母在孩子的引導下,紛紛到達終點。父母揭下黑布的那一刻,與孩子緊緊地抱住一團:“孩子,你真行!”
因為對父母長輩的愛,讓孩子充滿愛心,從而使孩子不再冷漠、孤立、自私。
二、關愛孤寡老人
愛心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教師要讓孩子有機會去體驗、去感受。有一次,學校組織孩子到紫金縣城兒童福利院看望小朋友。孩子們知道,在福利院生活的小朋友都是失去父母親關愛的孤兒,他們沒有享受過父母親的溫暖。此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自覺地對照反思幸福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去福利院前,要求孩子們各自為福利院的小朋友準備一份禮物。小時候用過的限量版積木,圖文并茂的少兒圖書,千紙鶴,折紙項鏈,形色各異的公仔玩偶,玩具汽車,頭花……應有盡有。當孩子們把禮物傳遞給小朋友的時候,他們以自己無私的付出感到無比自豪。
記得有一次春游活動,同學們正在分享各自帶來的美食時,偶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默默地在一旁看著我們。筆者起身,拿出兩包同學們送的餅干,遞到老人跟前,關切地說:“餓了吧?請吃吧!”孩子們的目光瞬間轉過來,沉寂了約三秒鐘后,同學們都紛紛拿出自己的零食,親手遞給老人。此時此刻,筆者感受到了孩子的愛,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油然而生。
三、參加愛心活動
愛心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還能培養孩子對社會的責任感。教師可以定期帶孩子參加慈善活動、做義工,還可以帶孩子到艱苦、貧困的地方去親身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責任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他們,使他們在活動中主動地付出和奉獻,品嘗發自內心的無限快樂。
有一年,學校一位五年級的同學身患白血病,要到廣州長期住院治療,需要大筆醫療費用。當時,筆者一改平時的微笑,面無表情地走進課室。一位學生關切地問:“老師,今天您不舒服嗎?”筆者放低聲音說:“謝謝,老師沒事?!比缓髮⒋耸赂嬷獙W生。整個班的學生幾乎不約而同地表示:“老師,我們捐款救救她吧,人多力量大嘛?!蹦且淮?,班里竟然捐出了一千多元。筆者手捧一張張零整不齊的鈔票,雙手豎起大拇指:“我好感動,為你們的愛心點贊!”
在實踐過程的體驗中,孩子的內心不斷地受到洗禮,他們的愛心也得到升華。
四、珍愛動物生命
孩子都有愛的本能。但如果一直處在被人愛的地位,孩子自身的愛就被淹沒,最終往往會喪失這個本能。因此,我們要給孩子開辟一塊天地,讓他們有付出愛的空間。
筆者主張讓孩子養一些無毒的免疫小動物。飼養動物的過程就是愛的過程。在筆者班上的課室后面,擺放著四個長一米寬四十厘米的金魚缸。每接到一批學生,就在每個魚缸各放五條顏色各異的鮮活的小錦鯉。分成四個小組,讓孩子們自己去照料小動物的生活,與小動物進行情感溝通,每學期舉辦有關飼養動物的作文比賽。喂食、防病、換水……孩子們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在活動中感受照料生命的辛苦和責任,感受付出愛的牽掛與幸福。
此外,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愛護大自然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題。愛護大自然要從小事做起,比如愛護校園街道環境衛生、愛護花草樹木,每年植樹節參加種樹活動,分類收集校園可回收垃圾等。愛護大自然是愛心和責任感的體現,也是自身素質的體現,更是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
愛是一種能量,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幸福。愛需要教育,愛需要體驗。讓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為人師表,德高為范,用真愛感化每一位可親可愛的孩子吧。
參考文獻:
[1](意)亞米契斯,夏丏尊(譯).愛的教育[M].北方文藝出版社,2012(01).
[2]盧艷榮.用愛心去啟迪學生的天性[OL].小學教師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