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梅
【摘要】對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而言,閱讀是其認識世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其對于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及發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討核心素養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閱讀教學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及閱讀的特性
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部也積極倡導構建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因此“核心素養”就成為各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其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及運用的能力、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及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等,可見核心素養除了強調學生基本的語言能力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及文化素養等。小學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而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其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主體能動性,即閱讀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閱讀過程是學生與文本、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學生通過主動閱讀產生情感體驗,獲取知識;其次,體驗性。閱讀可以為學生帶來多重體驗,語言文字是最初級的體驗,故事情節及情境是更高層次的體驗,讀者通過文本對作者的內心及故事主人公情感的感受則是最高層次的體驗,因為對于一部文學作品而言,情感體驗是其重要的內在屬性;最后,認知性。學生通過閱讀會不斷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不僅積累了知識,而且深化了思想認知,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觀點,分析作品的思想,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因此對于學生而言閱讀具有重要的認知性特性。由此可見,提高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對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提高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優化閱讀教學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的方向及基礎,準確、科學、可操作性強的教學三維目標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一方面要深入鉆研教材。核心素養不僅強調知識技能的提升,還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其情感體驗。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深入分析教材,準確把掘閱讀教學的要點,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最終通過對字、詞、句、篇的閱讀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比如,在學習古詩時,學生要對古詩進行熟練閱讀,再將古詩拆解為詞,連詞成句,最后再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涵義,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老師要注意在制定三維目標時要避免框架式、概括性的目標,制定準確、清晰、可視化表達的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教學目標的難易程度,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要保證教學目標與教材的有效銜接,全面落實教學目標。雖然教學目標是教學行為的指導,但是其最終的目的也是服務于教學活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使得學習過程與方法服務于知識技能的提升,最終再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老師要注意課與課、課與單元、單元與單元地有效銜接,優化課程整體目標,實現單元目標的關聯化。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老師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提問。與日常的詞字教學不同,閱讀教學的難點、重點不在于字語與句式,而是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與情感的體驗,老師要讓學生避免將學習重點放在個別生僻字上,而是要多花精力在關鍵句、中心段落中,以總結出文本的中心思想。課堂中老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及時間,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還要引進科學、積極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了解學生真實的發展情況,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合作意識、合作態度是關系到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素養。因此,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完成閱讀后先為學生預留充分的思考時間,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合作學習要注意合作方法,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要有發言的機會,積極聽取其它小組成員的想法;合作學習適用于實踐性較強的閱讀練習,注意整個合作學習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
3.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低年級小學生的心智發育尚處于萌芽階段,無論是理解能力還是認知能力或者邏輯思維能力水平均相對較低,并且小學生的注意力也較難集中,因此老師可以適當應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集視頻、圖片、文字、音頻于一體,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多維的教學情境,并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路》一文時,學生無法僅通過文字想象出小路如何美麗;老師應用多媒體課件則可以向學生直觀展示出小路的美麗畫面,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獲得更佳的文本感知體驗;并且老師還可以因導就勢提出問題:“小路上都有哪些動物朋友?”“小路發生了什么奇妙的變化嗎?”通過問題讓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的重點內容,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結語
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會對學生的發展乃至終身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日常教學中要注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要在課堂上制定多維化、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提高其閱讀能力,最終使學生可以從閱讀活動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其對文字的鑒賞能力,豐富閱讀視野,培養其豐富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沈紅,王毅.閱讀與悅讀:談在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3(12):68-69.
[2]周登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生之友,2013(6):112-113.
[3]陳嬌錦.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16(11):69
[4]孫燕.繪本閱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議[J].教育心得,2016(7):155.
[5]劉世輝,賀勇芬.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小學校長,2017(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