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揚 蘇亭羽
摘 要:甲馬,也稱為紙馬。盡管學術界對“甲馬”和“紙馬”稱謂的問題尚未統一,但其民間木版畫的創作內容和“甲馬”的存在形式依舊運用于云南一些民俗活動當中。本文將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以保山“甲馬”非遺傳承人張元文的甲馬作品為例,分析在云南獨特的文化背景、歷史環境等因素影響下“甲馬”的象征性、文化性和融匯性,明確“甲馬”的藝術特征在今天美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甲馬;藝術創作;民間版畫
云南甲馬的形態實質是民間木刻版畫。云南有關民間美術的研究人士多稱為“甲馬紙”。千百年來,云南甲馬作為一種實物載體,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現象。云南甲馬流布的地區,大致形成了三大核心區域,第一區域是以保山、大理為代表的滇西甲馬區域;第二區域是以昆明、玉溪為代表的滇中甲馬區域;第三區域是以曲靖、昭通為代表的滇東甲馬區域。
保山的甲馬在當地文化部門組織非遺普查的過程中發現的。2009年8月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遺項目保護名錄。而更多的甲馬則收藏在博物館、文化部門和收藏家那里。甲馬之所以在保山流傳、保存下來,主要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然崇拜觀念的影響。甲馬的生存和宗教緊密相關,展現五彩繽紛的宗教祭祀是甲馬流傳所必須的生存空間。
第二,佛教文化傳入的影響。絲綢之路開辟以后,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溝通不斷深入。保山處于滇緬古路的要道,是我國佛教傳入最早的地區之一。
第三,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普及。公元829年,南詔國攻破成都后,數萬名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隨之把先進的技術帶到了云南。
第四,保山甲馬傳承人的堅守。20多年來,保山甲馬傳承人張元文認真傳承前人甲馬民俗工藝,他制作的甲馬用色大膽奪目、圖案千姿百態、雕刻美妙絕倫。正是因為他的勤奮刻苦和堅持不懈,甲馬才得以在保山流傳下來并成為保山極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甲馬是創作者根據審美對象需求制作的物品,所繪制的各類對象和事物基本都是普羅大眾流于民俗的精神寄托,作為古代民間心理療方,伴隨當地民俗活動長期存在。今天保山的甲馬在一些較為偏遠的村落的民間活動中仍被使用著,城市街頭巷尾的民俗活動中還時常能夠發現甲馬的蹤跡。
一、甲馬的象征化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最基本的生態哲學思想,是上古時代統領“神靈”世界的基本思想。這里的“神靈”指的就是“大自然”。古人認為祖先和“神靈”共同構成“天”的觀念,所以在甲馬中我們能看到很多“神靈”形象的作品。云南原始宗教的信仰則主要來源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建立在原始社會圖騰崇拜基礎上的。因此,具有象征化色彩的“神靈”形象基本上都是民間木刻版畫的制作對象。這些形象是由宗教信仰衍生而來的,甲馬中蘊含的民間文化大多是通過這類“神靈”形象來表達的。它與原始圖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如“太上老君”甲馬(圖1)。民間文化認為“太上老君”是掌管仙界煉丹的神仙,這幅甲馬作品蘊含的是民俗文化信仰的內容。“太上老君”代表著與“煉丹”相似的行業,因此,“太上老君”甲馬在民俗文化中真正想表達的含蘊是行業“保護神”和產業“祖師”。甲馬只是一種象征化的物品。這樣的象征意義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它的意義也隨著民俗文化的發展而發展。
二、甲馬表現對象的多樣化
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區域特點決定了原始宗教信仰也必然呈現多樣化形態,正是由于各民族的信仰不同,“多神崇拜”才使得甲馬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水有水神,山有山神,樹有樹神,土地有土地神。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給予人類豐富充足的食物來源,因此原始人類對動植物的崇拜也是極其深厚的。人們也把動植物作為“保護神”和“祖先”,許多原始氏族的姓氏也來自這些動植物。如漢族的熊氏、傈僳族的蕎麥氏族等等,張元文師傅諸如此類的甲馬作品還有很多,如“朱雀”“白虎”“甲馬”等。祖先崇拜也是甲馬重要的表現對象。人們對于那些在保護家園、保衛人民、行業祖師等等在某個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英雄人物,以及自家的祖先,都有著根深蒂固的崇拜之心。如“關公”“魯班之神”“孔子先師”等。
三、甲馬對各民族文化的融匯性
甲馬的表現對象是綜合了各民族多神崇拜觀念而產生的,這就意味著甲馬并不只限于個別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陰陽觀念、五行學說以及儒、釋、道等文化,與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成就了甲馬表達的形式和內容,使甲馬版畫呈現出云南獨有的狀貌。如“孔子先師”“魯班先師”等,另外,在甲馬的構圖中我們還能看到“陰陽”觀念中的對立統一關系。如“土科”(圖2)中的男女形象,頭頂上方的“日月”兩字就代表著“陰陽”學說的觀念。作品正中的八卦圖也同時說明了甲馬中蘊含的“五行學說”。
“甲馬”方寸之中的黑與白,豐富的意向與簡潔的平面組成了飽滿的畫面構圖,是畫家眼中的藝術瑰寶,是以刀為筆的神來之作。捉刀向木,不模仿、不復制。刻刀直刻在木板上粗獷剽悍的力量感,富于激情與表現力。人性化的“神靈”情態、個性化的民間藝術魅力,煙火人生與思想境界、精神生活與物質追求在“甲馬”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統一。今天的甲馬版畫圖形種類更加包羅萬象,飛禽走獸、自然山川、建筑交通等等,豐富多彩。每一幅甲馬版畫的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抑或是神奇的傳說,這些作品默默訴說著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它與少數民族的自然崇拜、本主崇拜、民俗、宗教,以及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四、結語
保山“甲馬”是云南民間美術的精品,是探尋民間藝術的橋梁,是藝術創作的直觀母本,是各類文化研究的觸角。在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工藝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手工制品,展現著文化自信視角下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影響力和生命力。新時代的非遺傳承,還需要創新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技藝,我們應通過不斷與各國文化的交流與互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藝術創作中汲取靈感,讓“甲馬”藝術更具有新時代的特色。
參考文獻
[1]魏建明.云南甲馬造型的結構研[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2]丁今.民間甲馬版畫欣賞[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