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 ?要:在當前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學校和老師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的灌輸計算機知識,特別是在中職院校,使本來學習和理解能力就不強的學生更加一頭霧水。因此,本文將對中職衛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衛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
一、中職衛校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定位
(一)計算機技能要求
目前我們對計算機的認識與學習,主要是從硬件、軟件和網絡這三個大方向著手。
硬件:鼠標、鍵盤、顯示器、CPU、顯卡、內存、硬盤、網卡、聲卡、主板、電源。
軟件:系統軟件: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
應用軟件:指的是為解決某個應用領域中的具體任務而編制的程序。
網絡:網線(光纖)、主機、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防火墻。
以上這些是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和工作所必備的。但一般在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課程中,很少被重視,這等于在告訴學生這些并不重要。即便把計算機當成是使用工具,基本的計算機常識還是要了解的,而不僅僅局限在Office操作和專業應用軟件的使用。
(二)教師能力的要求
中職衛校往往更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對老師的要求側重于實際操作。但對于計算機這門學科來說,對它的操作是建立在能夠掌握完整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例如網絡課程中,二進制和十進制的轉換,這是個無法繞開的知識點,可能對于中專生來說過于抽象,但不代表老師可以不教,因為要想真正了解IP地址在網絡中的傳輸過程,就必須要搞懂子網掩碼和子網切分。這就需要老師在不改變IP地址傳輸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形象的類比,讓學生有所頓悟。
因此,在中職衛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應更多的對老師的專業度提出要求。
二、“計算機環境”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
說到計算機,學生一般不會有過于強烈的反應,但要說電腦,恐怕沒有哪個學生不感興趣。對于男同學而言,電腦就是他們的玩伴,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父母的陪伴;對于女同學來說,電腦就是她們網上購物的最佳使用工具。計算機和電腦,對于學生來說只是叫法不同,但在固定思維映射下,計算機帶給他們的更多是學習壓力,而電腦則會帶來游戲的樂趣。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放學后,很多學生會跑去網吧,幾乎沒有人會去學校的計算機教室。
三、教學方法的構建
(一)營造計算機環境
正如上面第二點所說,周圍環境會給學生心理帶來一定的影響。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的熟練度,如對鍵盤的使用、常見應用軟件的運用等,這個環節老師可以考慮分層教學法,針對不同學生對計算機不同程度的掌握,以及學生自身的興趣點來進行相應的指導。對于經常打游戲的學生,老師可以安排他們學習一些應用軟件,如codemonkey游戲軟件,這款軟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編程思維,使用的命令非常簡單,其目的是吸引學生深入學習計算機課程,同時也從側面告訴學生,游戲和學習是可以通過應用軟件實現無縫對接的,并鼓勵他們向未知領域探索。而對于部分女同學來說,他們的興趣可不能不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本身,而是一些外在的表現,如鍵盤的顏色,顯示器的形狀等,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從學生自身的興趣出發,利用感官享受來吸引他們進入到計算機的學習,如在制作Excel表格時,從美術欣賞的角度來設計:格式、色彩的搭配、字體選擇等,并有意識的安排相同興趣的學生為一組,相互借鑒學習。
(二)分散考評制度
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學生和老師往往只重視最后的考試結果,這給重在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為目的的中職院校教學增添了一絲“功利化”的氣息。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方案時,學校的管理人員和老師可以嘗試商討使用分散考評制度,將考試內容劃分為:課堂表現、實際操作、出勤率和筆試四個部分。下面對這四個部分進行說明:
1.課堂表現(占總成績的20%)
考查學生上課時的狀態、積極性、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2.實際操作(占總成績的40%)
主要考查學生對計算機使用的熟練性和正確性,每個月進行一次實操測驗,檢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3.出勤率(占總成績的10%)
出勤率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態度。
4.筆試(占總成績的30%)
筆試也就是最后的考試,主要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
(三)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化
這里以IP地址在網絡中的傳輸為例。
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計算機網絡課程相比硬件和軟件更不容易被學生理解,原因是在頭腦中沒有形成網絡數據傳輸的概念。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用類比的方式給學生進行講解:
數據信息在計算機網絡中的傳輸過程就像運輸快遞一樣,快遞貨物就相當于數據信息。我們要想把一件物品通過快遞從一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就必須通過快遞公司,但快遞公司對物品是有要求的,如不能是液體等,這樣快遞公司就建立了專有的規章制度,一切需要被運送的物品,必須遵守快遞公司的制度,否則不予配送。在計算機網絡中,路由器就扮演著快遞公司的角色,路由器內路由協議就是數據信息傳輸的規則。但這只是點對點的傳輸,實際生活中,一個快遞公司會在不同省市建立多個分公司,其業務覆蓋全中國,那這樣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快遞運輸網。同樣,在計算機網絡中,也會有很多的路由器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間建立互通關系,來保證數據的傳輸(不同路由器所使用的路由協議不同,這里不做詳細闡述)。
相信類似于這種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事物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計算機知識。
綜上所述,在實踐中,關于中職衛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可能做到統一一致,方法本身沒有好壞,要看是否適合。這對老師自身的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響應國家號召只是一種趨勢,面對具體問題時,還要靈活處理??傊虒W方法的改革和應用,需要老師不斷的實踐、總結、探索,爭取讓每一個學生在走出校門時,胸有成竹的說:“謝謝老師”。
參考文獻
[1]楊紹斌.淺談中職衛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經濟導刊,2016(2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