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鋒
摘 要:優化營商環境是促進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舉措。當前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存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不到位、涉企執法不規范、發展面臨體制性障礙等方面的問題。必須通過提高思想認識;建立問責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維護合法權益等措施推進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政商關系
“民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民營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雹↑h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存在問題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已經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廣大民營企業家及企業員工的努力奮斗,同時也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扶持培育。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言,廣大欠發達地區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氛圍還不夠濃,還沒有形成“親商、安商、護商”的良好營商環境。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是對發展民營經濟缺乏足夠的重視。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發展民營經濟重視不夠,在處理涉及民營企業的問題上思想不夠解放,怕擔責任、怕冒風險、不愿作為。雖然一些欠發達地區出臺了一些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但大都政策不夠細化、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等問題。二是涉及民營經濟的部門服務意識和能力不強。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的現象依然沒有得到完全有效的治理,以前“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變成了現在的“飯不吃、禮不收、事不辦”。一些部門辦事效率低,對民營經濟項目審批慢、開工慢、項目推進手續繁瑣,一拖再拖,企業家投資熱情被澆滅。
2、涉企執法不規范,企業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一是涉企檢查有增無減。近兩年尤其是安全生產、環保、食品藥品監督局等部門的檢查頻繁,且輕則罰款、重則停產,嚴重干擾民營企業的正常經營。二是有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立案、刑事立案不夠謹慎,存在定性不準的現象。有的對不該立案追究刑事責任的進行了偵查、起訴和審判,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家的形象。而對影響和危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應該追究民事、刑事責任的,沒有及時立案予以追究。
3、民營企業發展依然面臨體制性障礙。一是與本地央企、國企相比,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招投標、公共資源采購、銀行貸款等方面,仍受到不平等待遇。一些民營企業看到商機和發展空間,往往由于體制性障礙而無法進入和發展壯大。二是本地現有民營企業享受不到招商引資企業的同等待遇。一些欠發達地區為了擴大招商引資,對外地民營企業的引入給與了很大的優惠政策支持,而對本地現有的民營企業則支持和扶持不夠,本地企業難以享受和招商引資企業同等待遇。
4、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諸多外在因素制約。一是稅費負擔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建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政府費用較高,企業負擔依然較重。二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欠發達地區資本市場發展程度不高,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勢發展要求,尤其是面對中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現有金融體系還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三是人力資源缺乏問題。廣大欠發達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高級人才難引進、難留下;同時人力資源成本的增加,“五險一金”負擔占工資比例大,給企業造成巨大壓力。
二、優化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存的治理路徑
優化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著重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創優發展環境。廣大欠發達地區黨委、政府要認真領會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從上到下牢固樹立“發展民營企業,責任在我”的理念,千方百計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一是要明確將各級、各有關部門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創新發展方面的工作情況,納入本部門、單位績效考核考察范圍。二是要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各部門聯席會議,商議和解決民營發展問題。三是要落實領導干部與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交朋友制度、領導干部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項目)制度,并將幫扶成效作為領導干部執行力考核的重要指標。
2、建立問責機制,提高服務效率。一要精簡規范審批事項。深入開展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流程再造工作,切實做到簡化事項、簡化資料、簡化流程,實行首辦責任、限時辦結。對緊急、重點的民企項目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進一步提升項目開工、出口退稅、醫保卡結算、工程款結算速度,提高辦事效率。二要強化民營企業服務監督問責機制。要加大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建議由統戰部和工商聯開展專題調研,收集和核實對民營企業優惠政策未落實、賬款拖欠等問題,集中反映給黨委、政府,有黨委政府統一協調解決,限期兌現政策、給付賬款。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造成企業合法權益受損依法依規補償的救濟機制。
3、維護合法權益,助推企業發展。一要規范行政部門對企業檢查和行政處罰,探索建立綜合執法機制。推進綜合監管,加強跨部門市場協同監督,在食品藥品安全、衛生、安全生產、環保等領域推進綜合執法。單一部門不得隨意檢查,確保企業安心經營。二要加強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建設。探索建立民營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和完善檢察院、法院與工商聯、商協會等組織的聯絡協調機制,落實涉企案件回訪制度。三是切實貫徹“疑罪從無”的原則,糾正案件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中的不當行為,保障民營企業家合法人身和財產安全。
4、拓寬融資渠道,減輕企業負擔。一要大力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要充分發揮小額貸款、風險投資等融資渠道作用。積極鼓勵工商聯、商協會搭建銀企合作平臺,為會員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重點對轄區內產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新興行業的民營企業,進行精準幫扶,助力其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二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要扎實推進民營企業降成本行動,進一步清理、精簡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范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加快推進涉企行政事業零收費。
參考文獻
[1]藍蔚青:正確看待民營經濟的地位與作用,人民日報,20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