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學習變得乏味,課堂知識獲得率下降,學生英語水平難以提高。本文研究了影響課堂效果的因素,發現教材陳舊、教學模式固化,網絡自主學習機械化是主要因素。隨著現代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學逐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因此,本文建議整合網絡與傳統教學,構建全英文的二語習得課堂環境,大力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同時,多樣化教材和教學模式,盡量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達到因材施教。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趙雯,遵義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上,課堂學習效率直接決定了學生英語語言水平,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生表現沉悶,英語聽力水平低,口語表達能力弱,教學效果是事倍功半。為改善當前狀況,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本文研究了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
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1.教材。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會指定一本英語教材,教材編寫原則上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事實上也確實能幫助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增加學生詞匯量,提高語法準確性,但就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方面來講,它發揮的作用是比較小的,教材中聽力材料對部分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曾說語言的輸入必須具備可理解性,否則輸入的語言就是噪音,聽不懂的音頻材料容易導致聽覺疲勞,影響語言輸入。材料中固定的口語練習題很難有針對性的提高基礎不同的學生語言輸出能力,也不能糾正他們的發音和中式英語。而且書籍教學內容更新慢,很難與時俱進,降低了教學趣味性和實用性。
2. 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會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但整個過程沒有學生參與,很難確定這些設計是否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而且不同學生不論在語言基礎和學習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出入,統一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不同需求。對于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來說,有時很難跟上大學教師教學思路,加上傳統教學中多采用理論教學法,以簡單的講授開展大學英語教學,這種滿堂灌的模式讓學生處于非常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師課上多以中英文交替的形式對課文和習題進行講解,英文授課比例低,學生課堂語言輸入量少,間接影響語言輸出,降低課堂學習效率。雖然教師會采用了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但教學模式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改變。
3.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教育部出臺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強調應充分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改善當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高校應教育部要求發展出網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英語學習無時間空間的限制。這種模式對于英文基礎好、自覺性高的學生來說是很有效果的,但是是比較機械化的,它無法辨認出學生學習難點,并進行精確講解。容易造成學生不懂的還是不懂。課后的網絡自主學習占用了學生課后學習本專業的時間,加重了學習負擔。基礎差的學生面對網絡上的各種學習資源容易感到盲從,不知從何學起。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在長期的人機學習過程中也會產生視覺和聽覺疲勞,最后感到枯燥無味,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課堂教學改革建議
1. 豐富教材。科德曾說“不應讓學生適應教材,而應讓教材適應學生”,傳統的一本教材已不能滿足不同學生對語言學習的不同需求,為進行有效的語言教學,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根據自身不同英文基礎添加輔助教材,如單詞、語法等書籍,下載相關APP應用軟件,以及網絡資源。輔助教材幫助學生在課后有針對性的學習,逐一擊破各自的學習難點,快速銜接大學英語課程。
2. 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目標應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設定出符合學生語言知識能力培養的目標,讓課堂教學變得富有成效。教師在課前需了解每位學生本次課中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以此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對于沒有照顧到的同學,鼓勵其通過輔助教材完成學習目標,并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習成果。課上應給予學生少量時間預習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對于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初步的認識。對于不認識的單詞,鼓勵學生自主查閱詞典,增加單詞量。為改變單一的授課模式,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法如TBL,美國哈佛大學有大約40%的課程都采用這個教學法,該教學法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的模式學習,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在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思考和學習。當然,教師應該了解不同班級學生適應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此外,教師應關注學生英語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幫助學生快速提高學習能力。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語言水平。
3. 網絡教育引入課堂,創建二語習得環境。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不是同一個概念,生活在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國家的人可以在生活中通過交流自然獲得語言,反之,只能在學校或培訓機構通過學習獲得。而前者的學習效果遠比后者好,因此,創建課堂二語習得環境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而網絡教育上正好有大量的英文錄音、影像資料,這些素材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為學生創建真實的語言習得環境,使學生在無意識下習得語言,為避免網絡自主學習帶來的弊端,本文提出將慕課或者微課等網絡教學內容引入課堂,即把傳統和網絡教學結合起來,讓二者互補,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了解學生學習重、難點,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整合創新教學設計,錄制符合學生需求的全英文教學視頻,這不僅降低了網絡自主學習的盲從性,節約了課上板書時間,還擴大了教學信息量,使得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保證了學生英語語言輸入,大幅度提高學生聽力,提高教師自身語言水平。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隨時暫停視頻,對視頻中出現的難點進行講解,避免了網絡自主學習中的無效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網絡教學引入課堂避免了學生在自主網絡學習中長時間的人機對話,保留了傳統的師生面對面交流模式,讓教師有機會發現學生的問題,促進了雙方融洽相處。教學平臺給學生練習口語提供了機會,確保了學生語言輸出,教師的課堂指導,有助于糾正學生的發音,改變學生的中式英語,兩者結合有針對性地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口語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結語
英語是大學的必修課程,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主要場所,目前我國英語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材單一、更新慢,教學模式、方法陳舊,網絡自主學習機械化,學習效率低。因此,添加符合個人英語水平的輔助教材,多樣化教學模式,整合網絡和傳統課堂教學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培養出符合當代需求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澤揚.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實施的挑戰與對策[J].英語廣場,2018 (10).
[2]鄭赟.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可行性策略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2019(14).
[3]牛艷.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文學藝術研究,2019(7).
[4]趙曉霞.大學英語教學中任務教學法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9.
[5]雷雋博.二語習得理論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
[6]劉艷霞.MOOC在本科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可能性的研究[J].教育時空,2019.
[7]馬海明.大學英語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與交互式網絡教學模式優勢互補策略研究[J].青海大學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