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蕊
杜威曾說:“兒童的種種直接經驗,可以說是從活動中得來的,事在人為的環境或自然的環境里面所生發的一種關系。” “陽光小吃”小餐廳是結合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第一中心幼兒園的園本課程“生活中的科學”中的領域目標“科學生活我健康”而生成的混齡區域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直接操作各種真實的廚房工具、材料,通過親身感知、直接操作積累生活經驗,在動手過程中體會自制美食的樂趣,在品嘗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在相互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中感受交往的快樂。此外,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技能也會有所提高。
豐富的游戲材料支持幼兒進行游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出:“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生活中的科學”的教育理念是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為此,“陽光小吃”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了真實的工具材料,引導幼兒在區域游戲過程中掌握家用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生活中保護自己的意識,指導幼兒在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和操作。
如在中班“娃娃魚餐廳”為幼兒提供卡通廚房用具、廚師帽、自制食物、桌牌、卡通餐具、自制菜單、自制錢幣等豐富的材料,以此滿足幼兒游戲的需求。但是隨著游戲的開展,幼兒表現出對真實工具、材料的向往。為此,我們以“餐廳進行重新選址、裝修”為由,與幼兒一起討論并最后確定了“汽車餐廳”的名稱。在“汽車餐廳”的籌備過程中,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了各種電器——電餅鐺、電飯煲、榨汁機、面包機、烤箱、電磁爐等,這些家用電器的投放,引起了孩子們的更多關注。于是,教師與幼兒利用教學活動時間了解各種家用電器的名稱、使用方法及作用,讓幼兒在在游戲的過程中具備簡單的生活經驗,如知道要遠離電、熱水等,同時學習了怎樣正確使用家用電器。
適宜的操作材料激發幼兒進行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既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豐富的、可感知的物質環境,更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愉快、主動、身心和諧地發展。”3-6歲幼兒天性好動,喜歡動手探索未知的事物。“廚房”對于幼兒來講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所有的美食都從廚房“變”出來,所有的食材經過各種工具的加工都變成了美味的食品。同時,廚房里的各種安全隱患,導致幼兒在家進廚房的機會很少,動手機會也有限,所以對于廚房有了更大的興趣和更多的好奇心。為此,教師在幼兒園創設了小餐廳的游戲,將廚房的用具投放到游戲中,各種新鮮的食材、真正的工具、親身的體驗、大膽的操作使幼兒樂在其中。
在“陽光小吃”小餐廳的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與小朋友們一起動手榨果汁,探索榨汁機的使用方法;秋天天氣干燥,我們一起動手熬梨湯,將冰糖放入水中,感知溶解現象;孩子們喜歡吃餃子,我們請食堂阿姨為我們準備好肉餡,“小廚師”們分組做面團,搟皮,包餃子,體驗合作的樂趣;孩子們喜歡彩色面條,我們一起動手和彩面,在操作的過程中,觀察面粉由白色變成彩色的過程……在猜想、嘗試、探索、總結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動手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不同層次的材料滿足各年齡幼兒游戲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發展水平不一,對游戲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對混齡游戲中的幼兒應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以便于幼兒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活動,讓有不同需要、不同興趣、不同能力的幼兒自主地參與活動。
如,我們對混齡區域游戲中小餐廳的美食進行了中西餐的調整:中餐提供餃子、鍋貼、軟餅、梨湯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美食;西餐則提供營養餅干、美味小蛋糕、冰糖檸檬水等。為了激發各年齡班的小朋友到小餐廳做廚師的興趣,我們還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材料:面粉、雞蛋、牛奶、蔓越莓、餃子餡、餃子皮、胡蘿卜等原始材料,還有調制好的蛋糕面和軟餅面等半成品。中大班的小朋友來到小餐廳可以按照制作步驟進行食材的稱重、調制、加工、取出成品等工作,完成一系列的活動,感受自己動手的樂趣;小班幼兒可以將調制好的面糊、面團直接放入鍋中進行加熱,體驗小廚師制作出成品的喜悅……不同層次的材料能夠滿足混齡游戲中不同年齡幼兒的需求,引導各年齡幼兒能夠體驗游戲的樂趣,從而吸引幼兒進行餐廳游戲。
環境與幼兒始終共存,幼兒既依賴于環境,也可以作用于環境,幼兒與環境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其成長的質量。材料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承載著各領域的教學內容,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區域材料是“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核心要素,在區域活動中,區域材料的投放與研究也成為了區域活動的工作重點。幼兒就是在不斷地、主動地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的,因此材料是促進幼兒發展的物質載體。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第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