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耀輝 尹平 袁玉偉
[摘 要] 文化管理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文化推動作用的最有效形式和路徑。通過對“六常法管理”的文化形態構建、文化要素整合,可以集日常管理為模塊管理,變零散、隨機、粗放、無形管理為集合、規范、精細、有形管理?!傲7ü芾怼痹趯嵺`中的閉合循環及螺旋上升,既有正向的融合力量又兼具聚焦功能,能夠在漸次推進中精準靶向目標,杜絕問題隱患,匯聚合力動能,實現事業健康發展。文化管理生態系統的建立既讓管理富有人文關懷和柔性元素,又賦予管理持久的生命力和剛性張力,其所釋放的巨大正能量,彰顯了文化生態管理的現實獨特作用。
[關鍵詞] “六常法管理” 文化生態
中圖分類號:D523 文獻標志號:A
生態學這個名詞最初是由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漢克爾(Ernst Haeckel)提出的,他認為:經濟學主要研究商品的生產與分配,生態學是自然界的經濟學;自然界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生命有機體與無機物組成的大系統,離不開物質的循環與能量的轉換。因此,這門科學主要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文化生態學是就一個社會適應其環境的過程進行研究,它主要是確定這些適應是否能引起內部的社會變遷或進化變革,同時它也結合變革的其他過程來分析這些適應。這一方法要求對社會和社會機構之間以及它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進行考察。
任何一個單位或組織的正常運行都離不開管理,實施文化管理是管理中的最高形態。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堅持以文化視角審視管理的全過程,把文化觀點融入管理的各環節,在文化管理的制高點上優化管理流程、細化管理措施、擰緊管理環扣、嚴控管理疏漏,探索實施了“六常法管理”的新舉措,由此賦予日常管理文化內涵,以文化功能矯正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進而打造管理上的“文化生態環境”,凸顯了文化管理在現實管理中的實際價值和深遠意義。
一、 “六常法管理”的生態學架構及意義
“六常法管理”的“六常”即常組織、常整頓、常規范、常清潔、常自律、常教育。常組織,即常組織學習、常組織研討、常組織巡查、常組織解決。組織是工作的基礎保障,要努力建設學習型組織、創新型組織、實干型組織,建立完善的組織體系,達到思想與認識的統一、規劃與行動的統一、方法與效果的統一。常整頓,即常整頓工作、常整頓作風、常整頓紀律、常整頓環境。整頓是進步成長的前奏,要努力把整頓貫穿于各項工作的全過程,保持方向與目標一致,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偏差,把作風挺在紀律前面,把紀律挺在法治前面。常規范,即常規范管理、常規范制度、常規范服務、常規范文件。規范是管理的“金指標”,制度是管理的遵循,服務是管理的“試金石”,規范文件是管理的基礎工程。常清潔,即常清潔衛生、常清潔物品、常清潔儀器、常清潔臺面。清潔是單位的形象,要堅持“創衛”的有效措施,保持“創衛”成果,讓清潔成為習慣,把清潔做成品牌。常自律,即常自律語言、常自律行為、常自律程序、常自律團結。自律是廉潔的“基因”,語言自律是基礎,行為自律是表率,程序自律是保障,團結自律是和諧,要弘揚清風正氣,營造清廉環境,匯聚干事創業的強大動能。常教育,即通過督導教育使全體員工養成良好習慣,用督促教育的方式將“六?!崩砟钊谌朊總€員工心中、融入每天的工作中,使每位員工知道該怎樣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單位營造一種良好的、積極的環境和氛圍。
以上所述是“六常法管理”的基本內容,借此形成的“六位一體”管理生態架構,內涵有基礎土壤、有拔節成長、有遵循依仗、有清障透氣、有自我修復、有外部干預提升。優良的文化管理生態呈現的是優良的管理理念、管理環境、管理措施、管理投入,趨向的則是好的管理效果?!傲7ü芾怼钡母军c在“?!焙汀肮堋?,其文化生態架構則使其蘊含了蓬勃的生命力及正向的驅動力,管理不再是刻板的教條和說教,而是生生不息的文化熏陶和潛移默化的習慣養成,其生態學意義也正在于此。
二、“六常法管理”的要素分析及供給側結構優化
“六常法管理”中的要素就是常組織、常整頓、常規范、常清潔、常自律、常教育。常組織是前提,常整頓是關鍵,常規范是方法,常清潔是基點,常自律是完善,常教育是促進,彼此之間互為聯系又各有側重,是管理鏈條上的六個重要環節。組織是為整頓打基礎,整頓是為規范做準備,規范是清潔應有之意,清潔是自律的起點,自律是有效組織的可靠保障,教育是積極的推進力。每個要素各含有多方面的內容,涉及日常管理和重點管理的各方面、各環節,都是完成要素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個要素在橫軸上根脈相通,在縱軸上枝葉相連,形成縱橫交錯的文化管理生態系統,佐證了“六常法管理”的科學與合理性,保證了其在實踐中的可行性。
“六常法管理”使管理不再抽象,而是更加具象化;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不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并行者、參與者、執行者,這樣就在管理的供給上與需求方合為一體,方向相同,目標一致。比如,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把“六常法管理”的內容分解成具體條款,印制成表格,有一名班子成員帶隊,每周檢查一次,每次檢查都有一個科室組成的檢查組負責,輪流進行。檢查情況均記錄在案,檢查組提出整改意見并要求科室限期整改,單位領導做出評價。工作循環往復,持續改進,人人成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每個職工對管理的內容和標準都熟稔于心,管理在供給側上得到了結構性優化。
三、“六常法管理”的管理張力與無邊界效應
“六常法管理”的施行夯實了單位漸次推進、蹄急步穩開展工作的基礎,激發了職工追求品質和卓越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營造了爭一流、出精品、樹品牌的濃厚氛圍,其管理張力日漸凸顯,無邊界效應亦如枝蔓向外舒展,層層疊加推高,織就出發展的新思路,激勵人人干事創業成就一番新作為。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在實施“六常法管理”的過程中,傾聽基層心聲,集中群眾智慧,博采眾長,確立了單位發展的五大目標:
一是打造科技發展新高地。借助濟南市衛生科技資源的稟賦優勢,加快橫向融合和縱向聯合,實現與其他單位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風險共擔、技術共進、成果共有;積極營造優良的科技發展氛圍,實施科技成果獎勵機制,進一步為科技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二是打造科技培訓新基地。做大做強衛生科技培訓工作,通過推行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持證上崗制度,逐步實現屬地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科學管理、規范管理、長效管理。持續加大山東省適宜衛生技術的推廣力度,“瞭望前沿,聚焦新知”,堅持每月組織一期內訓,使“人人是講師,人人是人才”成為新的風向標。
三是打造“互聯網+”新領地。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于2016年5月掛牌中國醫院協會醫院信息統計專業委員會“大數據應用工作站”。通過對科技資源有效整合,建立開放型的平臺,實現對科技信息及有價值數據的高效、全面管理和應用,保障科技發展計劃的創新性、科學性、可行性。同時,對科研項目層次分析、科技人才合理流動、人才流動周期對比分析與前瞻預測提供科學數據支持。
四是打造“三風”建設新陣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黨建和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夯實黨建工作基礎,開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使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不斷提升,先鋒表率作用、骨干作用得到充分彰顯;夯實廉潔自律陣地建設,完善廉政文化長廊,深化 “廉計算”廉政談話模式。
五是探索PPP模式,推進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實現新跨越。加強縱向聯系,向全國優秀的衛生科技單位學習取經,探索借力發展、合作發展的新途徑。面對衛生改革的深入和政策落地,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前瞻性思考和謀劃,樹立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強化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主體責任,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引領職工主動出擊,積極作為,為實現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不懈努力,為打造健康濟南貢獻智慧和力量。
四、“六常法管理”的效能考證
“六常法管理”倡導管理無處不在的理念,呈現的是細節決定成敗的效果,凝集的是善做善成的共識,厚植的是文化管理的生態涵養。其在現實工作中的推動作用也顯而易見,就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而言,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促進規劃效能建設,在思路創新、聚焦目標、匯聚強大合力上實現新突破
根據中心的主要職責,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制訂了五年發展規劃和文化發展五年規劃,確立了中心愿景、宗旨、使命、理念、訓示、精神,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實現中心跨越發展。工作的總思路:堅持以科技為先導,突出公益職能,建設知行合一、科技支撐、厚植培訓、人文薈萃的一流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
(二)促進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在倡樹清風正氣、激發干事創業新動能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群團活動異彩紛呈。中心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教育活動,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落實上下功夫,努力把自身的問題轉化為組織和群眾滿意的清單。落實述職述廉制度,民主評議促廉促為取得實效,務實求實、自覺自律、以上率下、崇尚先進深植人心,形成新的風向標。推出“廉計算”談話模式,通過政治明算、經濟細算、家庭精算、成本核算,使黨員干部算清政治賬、經濟賬、家庭賬、人生賬。警示黨員干部嚴守黨紀法規,廉潔自律,勤政為民。將黨建、文明創建工作與“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相結合,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教育黨員、服務群眾,青工委、婦委會、工會團結協作,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正能量,增強職工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全市衛計系統“喜迎十九大”太極拳比賽和文藝匯演中,榮獲一等獎和三等獎的優異成績,獲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狀”、市建功立業先進集體等十三項榮譽稱號,2018年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三)促進履職、科技、公益能力建設,在以科技為先導、突出服務功能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勇擔重任,“專業衛計”引領科技管理取得新成效。組成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及實驗活動備案審核專家小組,對申報備案的實驗室進行實地審核,及時更新補充全市科技成果數據庫信息資料。二是科研攻關,“智慧衛計”引領科研工作實現新進展。積極組織青年科技人才參加中國科協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實施的“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申報工作,數項課題獲得突破性進展。三是開展公益服務,每半月進入社區開展“倡導健康生活,貼心服務百姓”義診服務,定期下鄉趕大集開展“健康蜂巢”活動,為農民朋友送健康送知識;抓好心理衛生應急工作,注重心理救援演練、知識的培訓及學習,在某中學成功實施一次心理救援,并獲應急任務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總之,通過實施“六常法管理”,濟南市衛生科技交流服務中心營造了文化管理的生態環境,全體職工在有序的管理中享受工作,在管理的持續向好中激發新思路,在更高更好的目標追求中實現著人生價值,“六常法管理”成為文化管理、品質管理、推進單位更好更快發展的現實方案和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