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連俊杰
[摘 要] 大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之一,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是教育界比較重視的課題。在當代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目標管理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方式。本文就當前大學生社團管理模式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在目標管理的視角下,如何更好地進行大學生社團管理,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
[關鍵詞]目標管理 學生社團 社團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D523 文獻標志號:A
本文系2015年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研究成果,課題號:SK2015B29by。
大學生社團的整體精神風貌是一所大學的校風、校貌和校園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階段學生的整體能力和素養正處于發展階段,相應地,在社團管理當中也存在各類不成熟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重視和適當校正、提升,不利于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更不利于大學生群體的成長和發展。適當地將目標管理這一管理模式引入大學生社團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決或緩解這些問題,進而發揮大學生社團在學校文化建設和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良性作用。
一、目前目標管理在大學生社團管理中的發展現狀
(一)大學生社團目標管理活動當中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
大學生社團在組織目標管理過程中,往往是根據社團管理者或者是相關分管老師的要求進行設定和執行,計劃的制定缺少對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情況的了解和把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社團的發展目標與實際不相符,設立的目標過易、過難、無意義,或者脫離實際目標,不利于社團的長期發展。大學生社團是學生在自愿基礎上形成的各種群眾性團體,由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組成。這樣的建立初衷本應在社團開展活動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但是實際上,受到社團發展不平衡、目標規劃混亂等因素影響,部門社團在開展活動時,部分社團會員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機會,對社團活動的滿意度較低。很多大學社團在開展活動的時候缺乏特色和新意,活動的內容比較單調,開放的人群比較狹窄,缺乏吸引力,缺乏科學的設計,從而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1]
(二)大學生社團目標管理的實施動力不足
大學生社團成立之初,會制定一定的社團管理目標和日常的活動計劃,但是隨著社團的不斷發展,部分社團的理念和目標并沒有得到充分實現,同時活動的頻次分布不均,大部分分布在學期前半程,再加上活動影響力不足,所產生的積極效應并不明顯,從而導致部分社團活動并不符合學校的校園文化內涵建設的要求,存在活動泛娛樂化、缺乏知識啟迪和思政教育效果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期待值和現實情況差距過大,參與活動的人數會隨著活動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并且活動在開展的時候,往往會受到經費的限制,為了進一步降低活動開展的成本,所以社團活動的形式都比較簡單。[2]
(三)社團內部工作人員的協調性不強
學生社團作為學生組織,其工作需要社團成員共同努力。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社團人員構成來源廣泛,如未經過系統的磨合,可能存團結性不足、合作意識比較差的情況,這主要還是社團管理存在缺陷造成的,大多數學生社團入會的門檻相對較低,學生自愿報名并交納會費即可成為社團成員,較少有社團會設置較高的門檻或進行嚴格的審查,并且社員也可隨時退出社團。這種管理方式就導致了在社團活動當中人員管理是比較松散的,一旦面臨什么大型的活動,很難調動起社員的積極性,松散的管理體制導致了社團成員缺乏責任心,缺乏對社團未來發展的關心。[3]
二、針對大學生社團目標管理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措施
(一)樹立大學社團發展目標,建立健全科學管理計劃
大學生社團設定的管理目標是根據實際發展情況而進行實時調整的,每一個大學的社團管理目標和管理方式都各有不同,但是在主體發展目標上都大同小異,都要遵循相關的原則。
第一,要堅持適度發展的原則。大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味注重擴大社團人員數量,而要注重質量和內涵發展。一個學生社團的影響力是有限的,成員過多反而會降低工作效率,同時還會給部分不能充分參與社團活動的社員造成一種游離于社團之外的主觀感受。另外,在社團布局方面應該有層次感,要有建設的重點,要形成該社團的主要特色,要注重社團建設的質量,注重社團的品位。[4]第二,應結合專業背景和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社團活動應根據所屬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進行活動設計,努力促進社團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實際相結合,使社團的成員在參與社團活動過程中真正收獲全方位成長。第三,在活動設計上應全面完善制度體系,讓社團活動制度化、科學化、體系化,保證活動質量和參與者的良性主觀感受,從而讓社員在參與社團活動的時候可以提升自我。第四,還要注重創新社團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要積極契合時代發展的新要求,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時代號召,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社團活動,將社團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聯系,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社團形象。另外,還應全面借力新媒體平臺,從而不斷擴大社團的影響力,促進社團的多元化發展。
(二)加強社團骨干的自我控制和素質提升
自我控制是目標管理當中所突出強調的,目標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壓制性”的管理,社團骨干能夠控制他們自己的行為和成績,同時他們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是影響目標管理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社團管理骨干應在積極的社團管理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學校應該加強對社團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對社團主要負責人員的培育,可以定期組織社團負責人接受相關培訓,不斷提高社團骨干的工作能力,并且在社團負責人的選拔上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投票制選拔為主,盡量選擇一些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學生。[5]
(三)完善社團管理機制
學生社團要尋求持續科學的發展,就要完善社團管理體制。首先,完善社團指導教師體系。指導教師工作是學生社團正規化建設的必備條件,是對大學生開展素質教育和第二課堂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制定相關制度,為所有學生社團配齊指導教師,對學生社團進行思想教育、業務培訓、組織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工作指導。其次,完善管理和服務架構,成立相對應的管理部門,嚴格劃分各個部門的工作領域,對應處理社團發展的相關事務。第三,制定和完善社團管理規章制度。對學生社團的章程及各項工作流程等方面進行詳細和具體的規范,建立學生社團檔案室,從社團章程、精品活動、會長檔案、榮譽表彰等方面全面梳理、歸檔學生社團的檔案材料等。第四,設立清晰的發展目標,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嚴格規范過程監督和目標考核,適時調整偏差,提高社團發展速度和社員參與體驗感。
(四)建立健全獎懲機制
學生社團的出入門檻較低,在某些情況下容易造成社團凝聚力不足、社員缺乏責任感等情況,建立健全完善獎懲機制,對激發社員積極性、提升社團管理水平都具有積極影響。社團獎勵機制應該是多層次的,針對社員和社團集體定期開展評優,個人評優以社員在社團中的影響力和實際貢獻作為評價基礎,集體評優以社團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和目標計劃完成情況作為評價基礎。同時,社團應該完善準入門檻,對加入不同的學生社團設定不同類別不同難度的審查或考核,對于現有社員應該予以考察,及時剔除那些不合格的人員,這樣可以提高社團成員之間的競爭力,保證社團的活力,從而保證社團的質量。[6]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而大學社團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組織,一定要引起高度學校的重視,共同促進大學生社團的科學發展,提高社團骨干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當中一定要立足于本院校的具體發展實際,結合本院校的學風、校風、專業背景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從根本上來提高社團活動的科學性,提升社團質量和內涵,讓參與其中的大學生獲得更多的能力提升和成長體驗。
參考文獻:
[1]王萍, 葉志慧, 徐璐. 大學生社團成員周邊績效管理:理論、實證與模型——基于組織認同和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視角[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3):232- 238.
[2]周俊, 毛錫鋒, 張珂, et al.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視閾下地方高校電子科技類社團組織管理模式探究[J]. 教育現代化, 2019, 6(14):38- 40.
[3]楊妍.創新大學生社團建設與管理模式的研究[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8,24(02):5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