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琳
[摘 要]以稅收籌劃概述為出發點,分析會計核算與稅收籌劃的關系,了解稅收籌劃應當遵循事前籌劃、合法性、適當調整、經濟性的原則,并以此為基礎,研究稅收籌劃在銷售結算、會計成本與折舊、存貨計價等方面的應用措施,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企業 會計核算 稅收籌劃 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革新與發展,企業發展競爭愈發激烈,想要提高綜合競爭力,應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會計核算中的稅收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又可稱為合理避稅,即在法律允許范圍中,企業可通過對投資、理財、經營等活動安排籌劃,可獲得節稅經濟效益[1]。因此,應當將稅收籌劃正確應用于會計核算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促使企業提高管理質量。
一、稅收籌劃概述
(一)會計核算與稅收籌劃的關系
企業生產管理及運營均會涉及稅收,包含企業財務支出、財務收入、產品存貨等環節。通過會計核算,可有效計算企業生產管理及運營中各個環節的財務投入情況,以便及時發現不合理之處,依據結果合理調整財務分配,可利用最小成本得到最大利潤[2]。企業會計核算與稅收籌劃的關系主要體現為兩點:企業會計核算中的稅收籌劃屬于重點工作內容,利用稅收籌劃工作,可對企業生產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改進運營方案,在合法范圍中將不必要的稅負盡量消除,間接促進企業增加經濟效益;會計核算工作是稅后籌劃的基礎與前提,企業只有保證會計核算工作嚴謹、規范、合法,才能營造良好環境,為稅收籌劃工作開展奠定基礎、清除障礙,以便充分發揮稅收籌劃的作用。
(二)稅收籌劃的原則
1.事前籌劃原則
稅收籌劃工作開展前,應當充分了解有關稅收的法律法規,以此為工作依據,盡量減少工作失誤,提高工作質量。準確把握企業經濟情況后,對各項因素綜合考慮,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構建執行方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在深入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合理規劃消減稅負的方案,為后續工作開展奠定基礎。若是忽視事前籌劃,隨意工作,則無法改變稅收金額,會導致企業經濟效益減少。
2.合法性原則
稅收籌劃指的是企業在符合國家稅法的基礎上,改變企業投資、經營情況,以便減少稅收負擔、提高經濟效益。企業應當做到依法納稅,不偷稅漏稅,所以,在稅收籌劃過程中,企業應當遵循合法性原則,依法辦事才能讓企業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
3.適當調整原則
在稅收籌劃中,不可避免會由于各種因素導致企業無法按照原計劃實施,所以,為滿足工作需求,企業需要時刻關注政策法規變化,以此為基礎進行調整,不斷提高稅收籌劃質量。在執行適當調整原則時,工作人員需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理念,靈活開展工作,確保稅收籌劃的先進性,與最新稅收法規相符。會計人員需要以發展眼光看待問題,優化提高自身能力,以便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踐行稅收籌劃方案。
4.經濟原則
稅收籌劃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納稅金額、提高企業收入。盡管理論較為簡單,但在實時過程中存在各種影響因素,應當遵循經濟性原則,檢測企業方案合理性,確保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稅收籌劃前,企業可先咨詢專業機構,選用專業人員完成此工作,完成方案后還需要對方案進行審核,確保制定的減稅方案是最優的,從而減輕企業經濟壓力。
二、企業會計核算中稅收籌劃的應用分析
(一)銷售結算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通常而言會應用多種結算方式,如委托收款、直接收款、分期收款、預期收款、賒銷、委托代銷、托收承付等,上述方式在企業銷售結算中均應用廣泛。而在稅收方面,我國對收入結算也有不同的要求,如銷售結算中的直接收款,完成經濟交易后,提貨單必須在當天交付給買方受眾,并且雙方應當就交貨時間加以協商確認。又委托銷售結算,不僅需要辦理發出的相關貨品委托手續,還應當確認當天的收獲情況,保證中間環節并未出現其他漏洞誤差[3]。銷售結算使用不同方式,其收入結算過程也會隨之進行調整,會計人員可依據銷售產品的收款手段進行調整,保證企業完成合理納稅籌劃,達到延期納稅或減稅的目的。只要與我國法律相符,合理的延期納稅與減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會計成本與折舊
在企業會計成本中,稅收籌劃主要是為了對企業有限流動資金進行合理分配,盡量減少或消除額外支出。通常而言,企業分配流動資本需要投入當期費用,可減少企業所得稅納稅時間,減少遞延納稅時間。在實際應用中,企業財務部門主要是將呆壞賬核銷,攤銷當期的費用等。
稅收籌劃中還包含折舊方法。合理應用折舊方法能夠減少企業納稅額,同樣達到納稅籌劃的作用。如企業廠房、生產設備、地皮等固定資產的折舊,通常使用兩種方法,即直線折舊法與加速折舊法。其中,直線折舊法主要應用于連續數年企業比例稅率都為增長狀態的內部固定資產,對固定資產進行實際折舊。而加速折舊法則應用在比例稅率多年持續下降或無變化的固定資產,可向后推移企業前期利潤,達到納稅籌劃時間遞延的目的。
(三)存貨計價
盈利核算是企業會計核算中最重要的模塊,存貨計價對盈利核算具有重要作用。實際進行盈利核算時,可依據企業實際情況應用不同存貨計價方式,控制企業利潤核算。
1.移動加權平均
移動加權平均法主要是采購一批存貨后,對存貨平均價格進行計算,存貨發出后依據此價格結轉成本,可循環計算已經發出的存貨成本。企業應用此種方法可有效了解現有存貨情況,有利于保證核算的結存存貨成本與平均單位成本結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是每次收貨時,均需要會計人員計算一次平均單價,增加了工作量。企業若是管理存貨水平高、采購批次少、品種單一,可以對每種商品的數量及價格進行詳細記錄,當企業各個時期稅負與利潤水平相等時,某一會計存貨采購價格產生較大波動,為緩解存貨價格波動造成的稅負增加,避免其影響企業資金流動,可應用移動加權平均法,保證企業所得稅稅負趨同,從而為企業留出更多資金余額繳納稅款。
2.先進先出
先進先出法主要是假設前期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消耗,依據此種假設的流轉存貨順序,核算企業實際期末存貨與發出存貨。企業若是應用此種方法應當對購入存貨的時間、數量等進行詳細記錄,原材料或存貨降低價格后,企業可結轉先購入的存貨成本為產品成本,大大減少當期企業所得稅、增加主營業務成本。企業需要有較高的存貨管理水平且賬目核算也十分清晰才能應用先進先出法。企業若是存貨單價頻繁變化,采購存貨業務過多,則會讓企業稅收籌劃工作量增加。尤其是物價上漲后,期末存貨成本接近市場價,發出成本卻較低,在預估企業當前庫存存貨價值與利潤時,易出現偏差較高的問題;相反,則會導致企業存貨價值與利潤預估偏低。

3.加權平均
加權平均即用企業本期購入存貨成本與初期存貨成本的和,除以本期采購存貨數量與初期存貨數量的和,可獲得當期平均存貨價格,成為發出存貨的計價成本。企業應用此種方法可有效抵消存貨品種過多、采購量較大、價格波動較快的缺陷,尤其是零售企業需要采購較多商品,不同商品價格差異性大,若是選用先進先出法,需要對每筆存貨采購單價與數量進行詳細記錄,為存貨管理增加了更多工作量。企業采購存貨成本持續降低且當期有較多利潤,企業可應用加權平均法進行存貨計價,以便增加當期產品銷售成本,減少企業所得稅稅額。
總之,新形勢下,我國不斷出臺新的會計準則與制度,推動著企業財務工作的調整,會計制度使用范圍也出現了變化,包含會計核算方式與核算制度體系。企業應當在新形勢下,積極落實新會計制度,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在銷售結算、會計成本與折舊、存貨計價方面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黎毅,廖雷英.稅收優惠新政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會計核算優化研究——以J公司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7,37(23):65- 71.
[2]羅曉茜.探究稅收籌劃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7):16- 17.
[3]張愛玲.稅收籌劃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9(12):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