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彥
摘 要:隨著我國法律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職業。越來越多的法律工作者的出現,使得人們對于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一部叫《真水無香》的電影,本文先通過對《真水無香》這部電影的一種見解,從而引出對于法律職業的一些思考。本文會闡述作為法律職業之一的法官所擔負的責任,以及面對法理和情理相互矛盾時所采取的貫通方式實現公正。
關鍵詞:法律職業;責任;法理
1 電影《真水無香》內容
《真水無香》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三個案例,從電影的剛開始就出現一個陳老太太因1953年被工廠開除的事由來到宋庭長面前來維護她在1953年工廠下崗的事情中所遭受的損失。因為陳老太太的情緒比較激動,在法院的招待人員的解釋下,仍然顯的很激動,這也就讓接待陳老太太的工作人員覺著陳老太太蠻橫,這一點讓法院招待人員難以忍受但宋庭長卻以柔情相待,跟其他工作人員的態度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從開頭的這一幕,電影在告訴我們宋法官是一個細心傾聽,為百姓認真待事的一名法官。
電影中,有一個案例也讓我印象比較深刻,講的是高中漢跳樓自殺的案件,這個案件關于另外一個李聰法官的判決問題。因為李聰法官的判決主要是保護到了不法銷售方及被告因生產不合格產品但是卻提供了充足的證據。面對原告高中漢為代表的大量下崗工人敗訴。高中漢無法接受該結果而選擇了跳樓自殺,用生命抗爭正義。法院舉辦會議關于李聰作為一名法官所出現的工作失誤的申訴。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思考關于法官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的法律以及挑戰司法權威限制了法官獨立辦案的質疑,李聰被停止工作接受審查但是法院給他一次關于工作失誤的機會再申訴。在申訴現場她放棄了申訴。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了關于法律信仰到底是以法律證據還是以良心為重心。
2 個人感想
通過對《真水無香》電影的觀看,引發了我對法律職業倫理的思考。作為一名法律職業者,本人也經常跟法官接觸,這部電影中宋法官是一個接受過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技能培訓并擁有法律資格的一名合格法官。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得到的是法官的權威和判決的權威到底在哪里?在中國這個歷史悠久,但是缺乏法律傳統的國度司法制度和中國國情之間的矛盾是否是我們所單純地追求法律公正所能實現的?國家和社會的進步法官尋求的公正是不是社會的公眾?
我們平常在書本上還是一些先輩們對我們的教育,都講究的是證據為主。我們都知道美國的辛普森案件,就是因為陪審團認為證據不足,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條。最終判處辛普森無罪釋放。但是,在人們內心里都對這個案子的判決感到不服,因為種種的證據都在指向殺人犯就是辛普森。是的,在一個講證據的時代,證據在法律面前就是最重要的。嚴密的證據可以使法律不去冤枉無辜的人。但同時,也會使得一些真正的犯罪分子逃脫。
我國近些年也在注重證據在一個案件中的重要性,《刑事訴訟法》對此也在一直進行著改革,證據的重要性在越來越突出。但是,在我們所生活的圈子里,不是只有法律條文,還有人情世道。許多案件最后都面臨著在證據和良心中間作出抉擇。究竟在判處案件的時候僅僅依靠證據,還是要良心辦案是我們確實需要考慮的問題。電影中的宋法官在面對這一難題的時候,認為兩者有可調節的部分,要努力找到兩者的相同點,作出一份讓當事人滿意的案卷。不光法官要這樣,所有的法律職業者都應該這樣。
作為一名法律職業者,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看到的案例,遠遠的要比我們在平時接觸到的案件要簡單的很多,生活中的許多案件背后隱藏著很多要素。或許一個小的案件,就會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在法理與情理之間的處理問題就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所信仰的原則也是社會和國家對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因此,在面對無知的老百姓拍著胸脯卻拿不出一點可靠證據希望我們能夠注重案件的人情和善意來尋求公正的判決,是否應該同情老百姓而進行有利的判決成為了這部電影始終無法用冰冷的文字形容的。但同情心的產生勢必要進行警惕因為這勢必會影響法院審判的公正性。在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其本身的剛性、原則和對人民最高利益的持守,決定了法官和司法事業必須堅持客觀中立的司法態度、適當保守的社會角色和嚴謹負責的專業精神。我們所信仰的原則也是社會和國家對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所謂的一些職業道德要求,說到底,就是我們在做這項職業的時候,索要遵守的最低的標準。
一個國家有法律,是治國的前提,如何讓制定的法律“活起來”才是關鍵。所有的法律制定出來不是簡簡單單的裝冊,而是要把這些文字運用起來。我國人口眾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的法律,法律職業者就是通過專業的培養,通過國家的法律職業考試,經過層層篩選才選出來的專業人才。很多人的命運掌握在我們這些職業者的手里。在平時接觸當事人的時候,首先應該注重的便是如何搞清楚整個案件的經過,如何找出案件可以突破的口;其次才可以更好的解決案件。
3 結語
當前,我國新一輪司法改革如火如荼。無論革新的目標為何,“改”其 之對象必然是發揮主體作用的“人”。我國法治社會的實踐對法律職業者提出了更多的職業素質要求,新時代法律職業倫理建設應當主動、積極回應這些新需求、新挑戰,切實圍繞提升法律人素質、重塑法律職業倫理、建構法律職業共同體下大工夫、下苦功夫,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備的法律職業者,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田成友.2013.法官的法理[M].中國法制出版社
[2]陳興良,張軍,胡云騰.2012.人民法院刑事指導案例裁判要旨通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3]朱樹英.2015.法院審理建設工程案件觀點集成.[M].中國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