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是一種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一體、鮮明反映我國民間廣大民眾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的民俗文化。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剪紙常常以其簡單易學、易于上手的特點,成為幼兒階段初步體驗民俗文化、探索嘗試民間傳統工藝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剪紙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歲月的變遷為我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民間傳統工藝剪紙活動,不僅使我們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還對培養一代又一代心靈手巧、具有審美情趣的中華兒女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幼兒園開展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幼兒不僅通過剪紙活動獲得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還在活動中提升了審美素養和藝術創作水平,獲得了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二、剪紙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原則
1.探索操作的原則
藝術造型都不是憑空出現,而是祖先為了適應生活,經歷長時間的探索,結合了大自然的給予,方才有如今的形態,幼兒通過練習剪紙這項民間傳統工藝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民族文化的產生過程,對過去的文化和生活產生好奇心,在進行剪紙活動時,隨著對高難度圖案的不斷探索,形成正確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才能對進一步學習和探究有濃厚的興趣。
2.循序漸進的原則
剪紙藝術是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載體,融入幼兒園教育,使幼兒從小接觸,感知其中蘊藏的精神力量,從內心深處使幼兒產生震撼。幼兒正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精力旺盛,對具備較強實踐性的活動興趣頗深,剪紙活動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繁多,教師根據幼兒初始動手能力的情況,設計由淺入深的剪紙活動,最初讓幼兒開始接觸剪紙時,一定要操作簡單,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發展區,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當幼兒的剪紙水平不斷提高時,再適當增加剪紙活動的難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逐漸滲透由簡到繁的剪紙技能,使所有幼兒都能通過剪紙活動獲得成就感。
3.直觀生動的原則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因此在剪紙活動中,通過對剪紙作品的收集,提供給幼兒能直觀觀察的剪紙作品。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會對生動鮮明的圖案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剪紙圖案需要幼兒仔細的觀察和記憶,直觀生動的剪紙作品可以促進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的培養。剪紙活動中幼兒可以促進手腦協調性的發展,可以感受美的熏陶,可以增加綜合能力的培養,還能有助于良好習慣和情感的培養。
三、剪紙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對剪紙形象的創造
利用情境來導入活動,能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保持較高的情緒,教師要善于設計情境,將剪紙活動融入進去。主題活動“在秋天里”中,為幼兒布置了秋天的場景,在秋天的樹上,有桔黃色、咖啡色的葉子,也給幼兒準備許多以黃色調為主的紙,為幼兒營造秋的氛圍。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將剪紙活動情境化,引導幼兒給大樹媽媽增添樹葉寶寶;又如,要給媽媽設計新衣服,為新衣服剪漂亮的圖案貼上去;在動物園里,天黑了,為小動物們剪燈籠送給它們。有了有趣的情境,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更高了。
2.運用圖譜,提升幼兒對剪紙方法的掌握
幼兒園的幼兒都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師在讓幼兒剪紙之前,可以先用直接形象的圖譜畫在紙上,讓幼兒根據圖譜的指示剪出作品,教師只需給予適當地講解。這種方式,可以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性,幼兒可以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如在進行對折剪時,教師可以出示從折到剪的圖譜,讓幼兒自主觀察。有了圖譜,在來園活動、個別化學習、自由活動、午間休息等寬松的時間段中,幼兒都能去摸索,給予幼兒更多學習和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3.游戲口訣,激發幼兒對剪紙操作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主要的活動方式,游戲本身愉悅性與體驗性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將剪紙融入進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的過程中,運用一首首自創兒歌解除了幼兒園“不會剪”“剪不好”等問題。幼兒在剪窗花的過程中會一邊剪一邊念:“剪紙游戲真有趣,讓我變個小魔術;先變一個小三角,再剪許多小洞洞;打開一看變窗花,媽媽夸我本領大。”這樣的口訣朗朗上口,引導幼兒去一步一步無完成。不僅豐富了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游戲的內容,而且通過剪紙活動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積極評價,提升幼兒對剪紙活動的體驗
由于幼兒的美術創作活動帶有隨意性,他們經常會剪到哪里想到哪里。于是,活動開始時的一些想象內容會隨著幼兒操作的變化而變化,此時,教師在活動中的積極鼓勵就至關重要。如:“你剪的葉子很特別”“你剪得真仔細”“你剪的跟別人都不一樣,真有創意!”等等。所以,在剪紙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式的話語,引發幼兒剪紙過程中積極的情緒,引導幼兒對剪紙作品進行欣賞,引發幼兒的聯想,進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四、剪紙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成效
1.加深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民間藝術活動。為了讓幼兒有更加直觀和清晰地認識,通過收集大量的視頻錄像,并剪輯成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視頻,了解剪紙工藝在我國多地十分流行。在北方冬季,門窗上張貼的紅紅火火的剪紙窗花與屋外的白雪皚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山西,出嫁的女兒回門時,母親不僅會趕制眾多以面為主的美食,還會剪出許多喜氣洋洋的圖案,表達對女兒和女婿的祝福。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活動前,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述全國各地的剪紙文化故事,提高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在幼兒經過一定數量的練習之后,結合特定的時間,比如春節或者國慶節,以及父母或自己的生日,用自己的剪紙作品,為家庭增光添彩,同時表達出孩子對于家庭和父母的情感。傳統文化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一點點的累積而成,其中蘊含的是祖先的生存智慧和對自然世界的不斷探索。
2.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自信
歐洲很多歷史名城,古建筑、古代工藝品、古代服飾至今依然留存甚至能夠使用,然而作為僅存的文明古國,我們的工藝品固然價值連城,但只能靜置在博物館中供人瞻仰,無法與生活實際產生交集。有學者感嘆“每一分鐘,我們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間,都有一些民間文化及遺產消失,它們消失的無聲無息,好似煙消云散。”很多民間傳統工藝面臨著失傳的局面,有一部分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為它們不再符合社會的需要,比如鐵鍋修補等;還有一部分是人為的干預。但是近年來,隨著剪紙等民間傳統工藝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藝術氣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以幼兒為核心,還使數量眾多的家庭從更深層次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很多有條件的家長了解到幼兒園積極開展剪紙活動,與教師密切配合,充分收集中國各地剪紙工藝的產生過程和代表性作品,讓孩子們在剪紙活動上通過聽故事的方式進行賞析,使快要“銷聲匿跡”的民間傳統工藝煥發了生機,為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時代性的貢獻同時還能夠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自信。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每逢迎新活動,幼兒園就邀請民間藝人來園表演民間剪紙,讓幼兒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這些剪紙藝人,欣賞到民間剪紙大師的剪紙藝術,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在觀看民間藝人的剪紙過程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一張紙在藝人的手中,只需要一把剪刀,就可以變換出多姿多彩的圖案。并讓幼兒了解在中國古代,由于缺少物資,老百姓為了使家庭更加溫馨,積極開動智慧,充分利用有限的條件,比如紅紙和剪刀,將胖娃娃和雞鴨魚等代表富足生活的動物結合在一起,貼滿每一張窗戶紙,讓原本平淡的房屋中充滿喜慶的味道,代表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之情。當幼兒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剪紙作品,他們早就心生向往之,幼兒經過由簡單到復雜剪紙活動,不但能夠增強動手能力,提高成就感,還能夠逐漸加深對剪紙工藝認知的積累,感受剪紙活動的豐富多彩。
4.滋養幼兒藝術審美的情趣
幼兒對于美的理解一般來說是自己的直接感受,根據事物展現出來的特征,來感受事物的美。剪紙活動就是結合事物生動形象的外部特征進行的創造,在選取素材時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捕捉生活中所有的美,并創造美。幼兒通過剪紙活動,提高了審美能力。在剪紙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審美眼光,還提高了創造能力,剪紙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兒的創造性能力,提高手腦協同能力,有助于幼兒的智力開發。如在剪紙活動中,先將紙張折疊,體現了民間傳統工藝對“對稱”的理解,同時蘊含著鏡像的原理,當幼兒在折好的紙張上畫出圖形,按照圖形進行剪裁,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發現一些趣味性問題。比如:人物頭部如果在圖形繪畫時沒能掌握好尺度,過于追求形象上的“一步到位”,那么剪出來的人物作品會呈現出“兩個腦袋”,在一片“嘻嘻哈哈”的歡樂氣氛中,會使幼兒形成強烈記憶,從而在日后的活動中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無論是對幼兒當下還是日后的成長,均具有積極意義。
5.挖掘幼兒想象創造的潛力
中國古人的智慧,在古代世界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哪怕到了清代乾隆年間,西方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當時的大清帝國年均生產總值還占有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可見,中華文化具有先進性,在現今時代,依然具有前瞻性,通過接觸傳統工藝,感受傳統文化,用以教育孩子,能夠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精神、完善的人格和體魄,從而使人生得到圓滿。剪紙工藝蘊含著我國傳承數千年的工匠精神,將“面對困難努力探索,絕不輕言放棄”作為教育兒童的核心思想,已經使很多家長和教師產生了將更多傳統工藝引入幼兒園教學的想法。很多幼兒根據剪紙過程中“折紙-繪圖-剪裁”的流程,積極開動想象創造的思維,激發自身潛力,甚至為自己設計了健康的生活計劃——“早起-洗漱-出門鍛煉40分鐘-吃早餐-上幼兒園”。家長驚喜孩子的改變,一切都得益于工匠精神對孩子的影響。由此可見,剪紙等工藝傳承千年而不倒,其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將之用于教育,并充分挖掘幼兒的想象創造潛力。
幼兒園剪紙活動讓幼兒在學習探索、動手實踐中去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在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發展的同時,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幼兒現代生活,綻放出璀璨光芒,獲得了新的代際傳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