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輝
【摘要】 作為一名受過嚴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教師,筆者深知“嚴”的威力,嚴格教育模式對人成長所具有的強大約束力,這種力量往往可以使人行端品正,不敢散漫。所以在教育學生方面,筆者主張盡量多地采用和風細雨式的教育模式,盡量少些嚴苛深責,以免讓人喘不過氣,活潑不得。筆者深知呵護、柔情對于生命成長的重大意義,寬容、體諒偶爾犯錯者,同情、呵護弱者的思想從不曾來一刻遠離過我。我不慣于使用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學生的,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筆者的確收獲過許多感動和敬仰,讓學生們覺得我是很值得信賴的亦師亦友。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物質生活極為豐富,人欲膨脹、人心逐漸變得浮躁,極度張揚個性的今天,一味溫柔以待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經不太適應新的形勢了。本人認為,懷柔固然不可少,但適時使用“大棒政策”也有必要。也就是說,新形勢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能只靠過于斯文的、輕描淡寫式的說教,還必須輔以一定的暴風驟雨式的批點。且先看幾個發生在筆者班里的案例吧。
【關鍵詞】 懷柔教育 學生品質 大棒政策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085-01
0
一、學生品質的缺失
每到下課時間,學校小賣部里人頭涌涌,買零食、飲料的學生蜂擁而入,老板娘和幾個幫工常常只管忙不迭地收錢找零,幾乎沒有時間去留意貨架周邊的情況。趁此混亂間,兩個賊眉鼠眼的家伙蠢蠢欲動,一前一后緊挨著,在放置飲料的貨架前擠來擠去,前邊稍矮的男生動作麻利地取下幾瓶,迅速塞入寬大的校服衣袖里,后邊較高個子全力掩護。這還沒完,緊接著,前邊那位“大俠”繼續行動,從衣袖筒里倒出一條早已備好的吸管,然后用它來戳貨架上的紙質飲料盒,隔一袋或幾袋又戳一下,直到袋里的汁水能逐漸滲漏為止。然后兩人會心一笑,心滿意足地在混亂中逃之夭夭。
以上學生是當今校園中的另類,筆者且將其歸類為忤逆父母型、挑戰公序良俗型。他們出格行為的共同歸因在于缺乏規則、對公序良俗都毫無敬畏之心,其價值觀已經扭曲得很嚴重!別以為他們都屬初犯哦,其實,他們早已“大名鼎鼎”,違紀犯規的事已干得多了。只不過每一次都以他們承諾改正的空頭支票而了事,沒有對其進行嚴苛的懲處。談心、提醒、輕批、原諒的模式,老師、家長早已多番運用,本以為他們會逐漸感而化之,誰知輕輕的提醒教育收效甚微,短暫的收斂后,依然故我,有的甚至變其本而加其厲,越來越肆無忌憚。
二、學生性格不同要懷柔并大棒
單說我們班的那個忤逆母親的男生吧,違紀犯錯是他的家常便飯,記得當初,我擔任他的班主任不到一個月,就因他老違反課紀好幾次找他談話,一開始都是對他極其耐心的教育、引導,每一次都最大限度地原諒他,給他改過機會。那時總是想,這孩子畢竟才七年級,調皮搗蛋犯點錯,不必大驚小怪,就讓他慢慢整改吧。當后來逐步了解了男孩家的詳情之后,我更加謹慎對待他的錯誤,竭盡全力以呵護他。原來,男孩的父親常年在外務工,不太顧家,對孩子很少盡撫養教育責任,也不把妻子看在眼里。這位母親生得比較矮小,娘家與婆家相距甚遠,沒什么依靠,她勤懇持家,靠做鐘點工維持兩個孩子的生活,任勞任怨,可家庭地位很低,根本得不到尊重。由于望子成龍心切,她忍受一切,起早貪黑賺錢養家,也算是位稱職的母親了,本應該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但誰料男孩根本不買她賬,經常無視其存在,與外邊那些不正經的人混在一堆,上學只是個幌子。母親提醒、念叨幾句,他就橫得很,對她呼三喝四的,苦口婆心的教育常被當作耳邊風,頂撞攻擊有余,尊重感恩全無。所以那晚,我不再用以往的輕聲細語跟他交談,我清楚,在這種情境下,再用斯斯文文的規勸是不頂用了。“兒不嫌母丑,狗不厭家貧”,哪有這樣大逆不道的孩子!我實在看不下去,對著威脅母親,假裝尋死覓活的男孩大吼了幾聲:“某某某,動手打娘,天打雷劈……!”說來也怪,見我如此動怒,男孩竟有了些許的緩和,我趁勢再從人倫道德的角度棒喝了他幾句,然后又拉著他手,慢慢跟他講做人的道理,也許是我的獨自夜行管家務事,厲聲怒斥挽救人心的行為稍微感動了他,劍拔弩張的局面終于漸漸緩解。
對于其它類學生的錯誤,我們老師、家長一開始都是極盡溫柔,總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自發變得乖巧可愛。畢竟,人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但就他們后來的表現看,效果很微。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種現象,人的自律到底有多強?是不是每一個頑劣者都能有立地成佛的轉變?是不是所有的個體都有超強的免疫力,超強的自我改造能力?事實證明,不太可能!尤其在當今這個極力崇尚個性的物質年代,容易迷失者眾多,冥頑不化者不少。試想,大棒政策式的教育方式能完全棄置嗎?也許不妥。想想古代的私塾教育,學生的錯誤,在老師的怒喝與戒尺下不也得到一定的修正了嗎?雖然有的棒喝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人的天性,的確有不可取之處,但換個角度看,這為防止學生野性瘋長,越走越偏提供了有力的約束,也還是不錯的,好過任其劣質泛濫,不可收拾吧。
直面現實,筆者思之再三。如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僅僅懷柔足夠嗎?對于那些劣性十足、極度自我、藐視一切規則者,大棒政策還是要用一用的。時代在前進,在改變,人的思想必定越來越復雜,人性的劣根往往難以自我根除,有時必須有人為之醍醐灌頂,當頭棒喝,促其在錯誤的道路上頓縮手、猛回頭。所謂“沉疴需用猛藥”!懷柔與大棒,正如銅線的兩面,共同作用方顯價值,單其一面畢竟殘缺,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做到寬嚴相濟,方能治病救人。
[ 參 考 文 獻 ]
[1]賴文.試析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時代教育,2016,(24).
[2]吳縣平.初探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J].中國科技投資,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