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夫
【摘要】 小學體育教育有助于確保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小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認識。本文對體育遷移價值和教學方法進行了介紹,分析了體育教育在小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 身心教育 遷移價值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087-01
0
一、體育遷移價值的觀點闡述
馬約翰先生對體育遷移價值做了心理學和生理學上的論證,表明了體育在促進學生轉化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動的價值
根據馬約翰先生的觀點,體育教育的巨大價值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體力效果與教育效果。體育教育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體力效果,通過體育鍛煉,學生可以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打造強健的體魄,通過對體育 技巧的訓練,學生的身體變得更加敏捷,更加協調。教育效果是附加在體育教育之上的效果,體育活動能夠在間接上培養學生樂觀開朗、團結同學的優秀品質,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體育鍛煉,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敏銳的直覺,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道德品質的可轉化性
馬約翰曾經在論文《體育的遷移價值》中指出,體育教育實現了學生四個方面的轉化:身體健康、動作協調、天分興趣以及經驗的積累。根據這個觀點,馬約翰先生總結出以下幾點:(1)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行動力的發展,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敏銳性,從而實現體育意識的社會遷移。(2)體育運動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素質,使學生可以成為更加優秀的公民。
(三)轉化的關鍵是管理
馬約翰在對體育的價值和可轉化性進行分析之后,深入了體育教育的研究,并且得出:不良 的思想品德同好的思想品德一樣,都是在一定的遷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同的結果的形成過程是一樣的,因此,對體育教育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體育 運動若沒有良好的管理,則無法 體現其價值,甚至有可能會對社會造成壞的影響。
二、教學方法要兒童化、興趣化和游戲化
(一)兒童化
小學體育具有鮮明的特點,兒童化教學就是其中之一。體育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體育教學任務得以實行。兒童體育大多以想象力和機械的動作記憶為主,不需要復雜的體育知識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盡量簡單易懂。小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會反應其兒童方面的特性,老師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兒童的特點,避免用成人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二)興趣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教學也一樣。通過興趣化教學,可以調動起學生的課堂情緒,并且促進 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小學生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多動癥,喜歡新鮮事物,對于單調的訓練感到厭煩。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可以采取競賽或者游戲的方式來使單調的體育鍛煉變得有趣,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使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興趣,使體育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三)游戲化
小學體育教學要充分發揮游戲對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靈活合理地運用體育游戲來促進體育教學的進行。游戲往往具有很強的趣味性,競爭激烈,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興趣。體育教師應該靈活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教材,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體育活動中,從而起到了較好地教學效果,促進了體育教學的進行。
三、體育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體育教學能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心理健康是建立在健康的發展氛圍和環境之上的,在體育教育中也是如此。體育教育在傳授體育 知識、培養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健全的人格 的培養。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身心健康是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體育教學對促進身心健康有著獨特的優勢。身體健康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的物質基礎,必須落實到位。
(二)體育教學能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相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學生在參加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因此,通過體育教學,特別是耐力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通過有一定難度、險度項目的學習可培養學生勇敢、果斷、機敏、頑強的性格;測驗、考試激發了學生不甘落后、勇于進取的拼搏精神;集體項目的比賽強化了團結協作、集體榮譽的團隊意識。體育課上“煉其身,修其志”正是體育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生動寫照。
(三)體育教學活動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 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通過手勢、表情、身體的動作等進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語言為媒介,學生隨著活動直接或間接的溝通和交流,在不自覺中就會產生親近感,并會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必須服從裁判,尊重觀眾,團結同伴,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在交往中的社會公約和團體規范意識,加強自身的義務感和責任感,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四、總結
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創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也都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學生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馬啟偉. 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身心教育——體育教育的遷移價值[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1998(4):1-5.
[2]帥偉, 趙紅衛. 體育教學過程中遷移價值的探究[J].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