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露莎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總是力圖了解和認識本身所處的外部世界,并努力適應周圍環境。”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也是孩子們了解、認識自然的窗口。它為孩子提供了天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既開闊幼兒眼界,也增加幼兒的知識。
關鍵詞:自然角;探索;觀察動植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應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
大自然永遠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樂園,每一個孩子都能在一年四季、日暮星辰中發現自然的秘密,譜寫出屬于自己的心情故事。自然角的創設既是幼兒園環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幼兒園課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明確目標,拓展幼兒經驗和視野
農村的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活動場所不像城里那樣寸金寸土,但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家里也有相對的條件基礎,都喜歡帶自己的孩子進城去公園、游樂場玩,而孩子們也不再留戀于鄉間田埂,更不用說耕種、飼養了。因此,如果幼兒園室內有一處讓幼兒自己動手飼養、種植的小天地,對于孩子們來說也是自然界一部分的展現。我還會結合農村有利的教育資源,利用周圍環境和豐富的物質材料,讓孩子們觀察、認識、觸摸、探索。
孩子們一開始對于自己帶來的植物只知道名字,其他怎么特性一概不知。比如銅錢草不單單可以養在水里,在爛泥里也一樣能茂盛生長,原來多肉這種植物的品種有那么多,光我們班小朋友帶來的就由四五種呢。我們幼兒園的樓老師可是一個種花愛好者,我還會特意請樓老師帶孩子們到自然角中,請她給孩子們來講一些基礎的養花小知識,孩子們一個個聽得可認真了。
此外,還利用農村優勢,讓家長帶孩子們去田野、菜地感受四季的變化,從而豐富幼兒的經驗,拓展幼兒的視野。
二、巧選內容,重視幼兒體驗與探究
1.在自然角創設初期,我會和孩子們一起來討論,如你們覺得自然角放在哪里好?自然角中可以養殖哪些動植物?通過前期一系列的討論后,教師帶領孩子們開始動手進行自然角的創設了。像小班可以選擇一些易于照顧、成活率高的動植物。中大班品種可以豐富一些,適宜觀察生長周期稍長的動植物。
2.在自然角的管理上我會讓幼兒一起參與管理,一起來體驗勞動的辛苦和收獲的快樂。如小班就可以進行簡單的澆水、除草等,中大班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來管理自然角。讓孩子們勞動結束時能獨立地收拾好工具,并且大家來評價勞動情況,使孩子們既從中體驗到勞動地樂趣,又培養了從小愛勞動地品質。可以請照顧動植物最好的來分享自己的心得,或者親自來示范是如何來照顧的,大家都來學一學。而孩子們通過親自喂養、管理自然角中地動植物,體驗到了勞動的辛苦,也會更加關心、愛護自然角。當孩子們種的綠豆芽被采摘下來送到食堂成為美味的菜時,孩子們的內心充滿快樂的,教師及時要讓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這種快樂,從而激發孩子們探究的欲望。
3.自然角設置地動植物內容還要符合年齡特點。提供孩子們感興趣的、生活中常見的、有探索價值的內容。小班自然角內容品種不宜過多,以常見的、典型的、直觀的、成品類為主,選擇生長快、易觀察的。中大班可以品種豐富一點,適合觀察周期較長的動植物,自然角內容的設置在年齡段并無絕對界限,比如有的動植物部分季節和年齡供孩子們欣賞,有的動植物小班觀察過后中班還可以繼續觀察,只不過教師對其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步深入,拓展孩子們的知識面。
三、合理利用,激發幼兒創造與熱愛
幼兒園自然角是孩子們的戲劇舞臺,是孩子們認識自然最直接途徑。自然角的設置應從班級實際環境出發,充分利用室內、走廊、活動室一角開展自然活動。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也是孩子們了解、認識自然的窗口。它為孩子提供了天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
我們的種子區也是各顯神通,做各種“對比”小實驗,如一種種子放在不同水里(糖水、鹽水、自來水)的生長情況,讓孩子們觀察、比較與記錄。
礦泉水瓶變成小蝌蚪的家了,因為瓶子透明有利于孩子們更加直觀、形象觀察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并請幼兒通過圖畫來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幼兒園自然角是孩子們打開科學之門的鑰匙,它既是一種活的課程,也是幼兒生活的真實寫照。教師要從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有目的地通過自然角環境創設、利用促進孩子地發展,讓孩子們喜愛并能與之互動地自然環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虞莉莉.幼兒園教師基本工作教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示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