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琳
優化資源,服務教學
紅旗小學基于吉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了學校空間、班級空間、師生個人空間,目前,全校共建立班級空間35個、教師空間95個、學生空間1566個、家長空間3168個,空間注冊率、使用率和參與率均達到了100%。
學校空間中設立了“校園風采”“校園資訊”“學校公告”“校園文化建設”“本校資源”“教師園地”“黨建之窗”“家長學校”等多個欄目,這成為了紅旗小學對外的宣傳媒介。班級空間中涵蓋了教師對學生的寄語、班級的班徽、班歌、學生照片和學生在校的學習動態等相關內容,成為家校互通的有效橋梁。
基于多年實踐和探究,紅旗小學牢牢抓住教師與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平臺提供的“教學助手”進行備課。教師在教學助手中可以找到所教學科的教學資源,包括“課前導學”“同步備課”“在線檢測”及“課后作業”等內容,在這里教師可以優選課件、教學案例、綜合習題,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并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融入教學之中,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匯聚、分析、診斷。
平板電腦、手機端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比如,在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課“中國飲食探秘”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制訂“課前預案表”,推送到網絡空間,提前建立班級討論小組專屬微信群,初步錄制教學微視頻并講授。隨后,教師設計“小組討論交流表”,對不同風格的“菜系”進行分組討論,并讓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實際操作,分享烹飪過程。學生還可以將制作環節進行圖解、分部演示,突出教學難點,并以照片的形式發布到網絡空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可以通過網絡空間進行探討、交流,形成實踐筆記。最后,教師在線加以指導、總結、課后延伸,網絡空間在教學中的優越性充分體現了出來。
轉變模式,深入融合
紅旗小學著力于提高教師應用網絡平臺及網絡學習空間的能力。為了讓學校教師能系統地運用網絡空間進行教學,學校制作了“網站應用”微視頻,下發到學校微信平臺,對教師進行細致指導。同時發揮“骨干教師帶頭,青年教師先行”的作用,引導、促進教師提高網絡空間的應用水平。同時,教師利用“互動課堂”平臺開展教學,能夠使學生更直觀、更生動、更精準地接受知識。
在教育部近年來開展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紅旗小學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取得喜人的成績。
2015年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學校上傳的6節課全部獲獎,其中1節課榮獲部級優課,5節課榮獲省級優課;2016年,學校9節課榮獲省級優課,6節課榮獲市級優課;2017年,學校7節課榮獲省級優課,9節課榮獲市級優課;2018年,學校1節課榮獲省級優課,5節課榮獲市級優課。在信息化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中,學校有20多名教師獲得不同獎項。
家校互動,共育共贏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方式不再是通過傳統的家訪、家長會、教學開放日,更多的則是通過QQ、微信和網絡空間進行溝通。網絡平臺已成為紅旗小學實現家校溝通的主要方式,教師在網絡空間上展示學生的在校情況,如學生的習作、繪畫、手抄報、課堂表現,等等;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照片、繪畫、手工等作品推送到空間進行展示;家長在空間上分享教育經驗、教育方法。教師、家長、學生在空間中互動點評、互相交流,使家校聯動有機結合起來。
量化考核,提升能力
紅旗小學優化考核機制,把教師空間的使用、資源的上傳,作為學期末量化考核的標準,并實行評分制,由信息中心匯總,并對空間教學應用常態化,空間內容豐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進行推優表揚,從而促進教師對空間的應用。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紅旗小學將認真落實“三全兩高一大”發展目標,在“互聯網+”及智慧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深度融合優質教育,把空間建設與應用工作做得更扎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