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隨之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成為越來越有效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了有機融合,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讓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功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作為農村小學一線教師,我就多媒體教學對語文教學的具體作用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運用現代化電教多媒體,能通過動態的畫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刺激他們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中心,迅速對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積極的心理反應,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學習。如教學“明”字,課件先出示太陽和月亮的圖,再依次將太陽圖演變成“日”字,月亮圖變成“月”字,轉眼一個“明”字就出現在課件上,精彩的畫面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字形,掌握了字義。
在教學中,我常常發現學生認識字形往往只注意大體輪廓,寫錯字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學生是多寫一筆,有的學生是少寫一筆,有的是部件更換。而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字形教學,針對字形容易錯的部位,用醒目的顏色,通過比較,特別是將關鍵筆畫用閃爍的方式來提醒學生注意,可以加深印象減少寫字的錯誤率。如教學“晴”和“睛”,首先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兩字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在比較的同時,課件用醒目的顏色出示差別,同時出示順口溜:“有日就是晴天的晴,有目就是眼睛的睛。”再如教學雙人旁的生字時,可將雙人旁的兩撇用醒目的顏色并閃爍呈現,這樣能使學生加深印象,牢記雙人旁有兩撇。
在進行生字的書寫教學時,可用多媒體演示筆順,可在屏幕上先出示淺色的字,然后用深色按筆順進行書寫演示,讓學生對字的筆順銘記在心。
二、多媒體教學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我常常覺得教學內容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利用常規教學手段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時,我們可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比較抽象的語文知識具體化,直接把一些事物的運動過程或生長變化形象地加以展示,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觀察、比較中發展思維,從而更好地體現學習語文和認識事物的結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我教“潮來時”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潮來時的樣子,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學生從中領略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再讓學生結合課文把具體描寫的句子反復朗讀,加深理解、感悟,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三、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入境生情,升華情感
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作用。學生只有融入情境,與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產生共鳴,才能真正使教學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達到讀懂課文、養成能力、升華情感的目的。
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英法聯軍燒殺搶掠的罪惡行徑的電影片段,激發了學生對外國侵略者的無比痛恨的情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記住了受辱的歷史,增強了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拓展訓練水到渠成。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習作訓練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需要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只有認真地觀察,才會引起積極、活躍的思維,從而帶動具體生動的表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寫作情境,提供寫作材料,促進讀寫結合,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如教學以“春天”為主題的習作時,我去公園錄了一些春天的視頻,搜集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句,并做成課件。習作課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幾幅春天美景,播放有關描寫春天的詞句,讓他們學習課文中的方法,不斷引導學生用視覺欣賞美,用心去體會美,用手中的筆去表達美。這樣,既讓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培養了寫作興趣,寫出了一篇篇美文。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由于圖、文、聲、像并茂,形成友好的人機界面,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的面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