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一、教材分析
《樹葉》是一首兒童詩,寫樹葉給樹枝、小蟲、魚兒、小鳥帶來的溫暖和歡樂,大家都喜歡樹葉,樹葉很高興。課文想象豐富,語言樸實,富有童趣,為兒童喜聞樂見。讓學生讀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樹葉知道得很多,而且也已經學習了多篇兒歌、兒童詩,認識了不少生字生詞,掌握了一些識字的途徑和方法,對識字和朗讀詩歌都充滿了興趣。
三、設計思路
通過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等直觀教學手段,從觀察實物入手引出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美,最后讓學生運用肢體語言分角色表演,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同時,以動畫片《熊出沒》中熊大、熊二保護樹木為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件、動畫片、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以及角色表演和肢體表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樹葉給樹枝、小蟲、魚兒、小鳥帶來的歡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學生感悟樹葉為什么覺得真高興,從而體會到大自然的美。
六、教學準備
1.課件,動畫片《熊出沒》片段。
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幾片不同的樹葉。
3.樹葉、樹枝、小蟲、魚兒、小鳥頭飾。
七、教學過程
1.定向誘導
比如: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自己準備的樹葉。大家互相觀察一下,看樹葉像什么,然后用樹葉說一句話。
再如:同學們,樹葉被你們說得太美啦,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呀!來,我們讀一讀課文,然后找一找、畫一畫,看那些被吸引過來的小動物都和樹葉做了什么游戲吧!
2.自學探究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句話,用橫線畫出小動物的名稱,波浪線畫出它們之間玩的游戲。
(2)小組合作學習。先把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同學聽,再說一說自己明白了什么。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課件出示問題):在這首詩里,“它”“大家”“我”分別指的是誰?大家把樹葉當作什么?“我”為什么真高興?
3.質疑探討
(1)檢查分句情況
指名說一說課文有幾句話。
談話:李老師不同意,為什么呢?大家仔細看看課文里有沒有新出現的標點符號,它長什么樣?
認識省略號。板書“……”
教師介紹:這是省略號,它和句號一樣,一個標點符號就是一句話。再看一看有幾句話?
(2)檢查課文學習情況
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回答得真好,可見剛才讀得特別認真。但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樹枝拿它當扇子呢?
(3)讀一讀
同學們,你們真是太聰明了,樹葉很喜歡我們班的同學,你們喜歡樹葉嗎?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出對它的喜歡呢?
指導學生用贊美、高興的語氣朗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多種形式)。
(4)演一演
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課文。
分角色表演課文。
樹葉、樹枝、小蟲、魚兒、小鳥……各找一名同學戴頭飾表演,想象一下如何能表演得很精彩。
4.拓展延伸
(1)仿照課文自由編詩句
樹葉是個旅行家,除了課文里說的地方,它還去了很多地方,課文里沒有寫,用了一個省略號。大家想一想,樹葉還會去哪里,被誰當成什么呢?(引導學生各抒己見)
(2)說話訓練
樹葉飛到空中,蜻蜓拿它當(? ?)。
樹葉落在地上,小雞拿它當(? ?)。
樹葉漂在池塘里,蝌蚪拿它當(? ?)。
樹葉飄進校園里,我們拿它當(? ?)。
樹葉來到(? ?),(? )拿它當( ? )。
(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
5.反饋總結
(1)課件演示樹葉的自述
我是一片無憂無慮的樹葉,我很喜歡大自然,它哺育了我,即使我只是一片不起眼的小葉子。
冬季,氣候寒冷,我躺在樹根部的土壤上給樹干取暖,干枯黃綠的我憑風散落四周,當人們踏在我身上發(fā)出“嚓嚓”的聲音時,那是我在為他們唱歌,給寒風中行走的人們做伴,給他們帶來歡樂;當冰雪融化,氣候回暖,小動物們開始四處覓食,候鳥返回家鄉(xiāng)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我也會探出頭來,冒出嫩芽,用紅的、黃的、白的、紫的、藍的顏色繪出春天亮麗的色彩;到了夏天,深綠色的我為過往的行人遮風擋雨,人們在生活中離不開我,我吸收著對人們有害的氣體,釋放出新鮮的氧氣。一轉眼,秋天來了,伴隨著秋天的來臨,還有一場秋雨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換成金黃的外套,伴著金秋豐收的景象,開始隨風飛揚。
我落到泥土里,泥土就變得又軟又酥,像塊巨大的糕點;我落到小河塘里,河面泛起陣陣漣漪,小魚們趕緊游到大大的葉子下,躲著雨,那匆忙而又手無足措的表情,看得我忍不住地笑了起來;我落到地上,一些小動物把我當被子取暖;偶爾還有人撿起我,把我夾在書中當作書簽。雖然辛苦了清潔工一遍又一遍地打掃,但為了來年的春天,為了綠色的地球,請不要和我計較。因為,當環(huán)保工人把枯掉的我們堆在一起,變成肥料,輸送到田野中的時候,我和我的伙伴們會讓土壤更肥,種子更旺!
(2)帶領學生延伸思考問題
同學們,樹葉一生都在為別人帶來溫暖和歡樂,從它的自述中你們有什么體會?
(反饋)是呀!樹葉是那么的無私,燃燒自己,滋養(yǎng)別人。樹葉多美啊!可是有一天,樹葉娃娃突然哭了,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出示動畫片《熊出沒》光頭強亂砍樹的情景)大家看了動畫片有什么感受?
(3)總結
熊大、熊二想盡一切辦法和光頭強作對,你們知道為什么嗎?熊都知道保護樹木,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引導學生各抒己見)
大家說得真好,我們從小就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那以后大自然就會越來越美。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自己的力量,保護大自然吧!
6.布置作業(yè)
回家后,把這首詩加上動作表演給爸爸媽媽看一看。
7.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1.趣味認識標點符號
認識標點符號是枯燥乏味的。假如在教學中順應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情境,便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于不知不覺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本節(jié)課中,認識省略號,我先讓學生質疑,然后讓他們自主去發(fā)現問題,從而深刻地認識省略號。
2.朗讀感悟,想象體驗
低階段的閱讀教學,應堅持“以讀為本”,將讀的訓練貫穿全課始終——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真切、準確地感受文本。
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引導他們在思想上獲得啟迪,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我始終以讀為載體,引導學生人人讀,反復讀,多層次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通過反復地讀,學生讀懂了“小蟲拿它當花傘……”,不但課文里的句子讀懂了,而且還能展開豐富的想象。我隨機對學生進行了句式訓練。這樣,閱讀教學便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扮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才稱得上是主動的,只有自身主動建構知識才能實現遷移并在實際中應用。這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自由配上動作,進行角色表演,學生朗讀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
利用課件演示樹葉的自述,讓學生體會樹葉的優(yōu)秀品質。贊美樹葉后播放動畫片《熊出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