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松青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創設趣味實驗,培養學生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學生注意聽課,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講述;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示范操作上。學生能專心致志地獲取知識,引起注意,學習興趣盎然,產生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以往有學生反映,學習化學難,對教材內容不理解,記不住。他們在完成作業時常見的錯誤,多是由于不注意或沒有留心引起的。而創設趣味實驗進行教學,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講授酒精性質時,用一塊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燒杯中浸泡,待均勻濕透后取出。展開手帕,用鑷子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當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奇妙的實驗表演,引得學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發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學生進入學習心理的最佳狀態。
二、投影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不斷用實驗啟發學生積極感知事物的變化,自覺地觀察實驗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借助投影演示實驗,能放大實驗現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更易于學生認真、細致、有序地觀察。例如,教學“分子運動”時,把一培養皿放在投影機承物玻璃面上,在培養皿中加入約2/3體積的水,然后用藥匙取一小粒品紅晶體,放入培養皿中。品紅是一種紅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緩緩溶解,漸漸地明顯分成兩支,片刻后,擴散完成。此時,分子運動的全過程通過光投影到銀幕上,學生都真實清楚地觀察到,并透過觀察到的現象,認識分子處在不停地運動狀態中。這就避免了以往教師枯燥無味的說教,又把微觀物質運動狀態通過投影產生清晰的表象,展現在學生眼前,直接激起學習熱情,從而加深對分子概念、性質、結構的理解。實踐證明,借助投影演示實驗,能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組織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鞏固驗證,加深和擴大他們學得的理論知識。做實驗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因此,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學生分組實驗,對每一章、每一節實驗做到實驗目的明確,要求具體,計劃周密,要使學生學會、掌握操作技術。如使用試管的操作方法,要求學生能正確地拿試管、夾持試管、洗刷試管等;在進行堿和酸的中和反應實驗中,要求學生會振蕩試管;用試管加熱物質時,注意試管的傾斜方向;等等。要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培養動手能力。學生動手實驗時,教師必須及時防止和糾正在實驗操作上的錯誤,訓練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例如,學生做粗鹽提純的實驗時,常因儀器不干凈,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做不出理想的實驗效果。教師就應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錯誤后重新操作,保證實驗現象明顯,效果良好。學生動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實驗基本技能后,堅持經常練習,久之就會熟能生巧。事實證明,通過組織分組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四、利用選做實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通過選做實驗,可以培養和誘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在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中,認識物質變化的規律和實質。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能使他們逐步學會從事物的本質看問題的思維方法。現行初中化學教材中,選做的實驗內容有9個。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有目的地選做實驗,應用實驗課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學生學完酸、堿、鹽知識后,選做鑒別氯化銨、硫酸銨、碳酸銨、硝酸銨等4種鹽的實驗。教師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讓他們動腦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驗過程中許多學生都能主動、認真地聯想以前學得的知識,專心研究和組織實驗程序。然后他們根據4種銨鹽各自的特性,通過一定的實驗操作,將其一一區分開來,并說明實驗的根據,解釋所出現的特殊現象。在物質的鑒別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通過實驗、分析、鑒別,推斷出所鑒別的某種物質。這種實驗過程就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
可見,利用選做實驗,不僅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培養。以上所述,只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闡述實驗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其實在每種能力的培養中,又都包含著其他能力的發展。它們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教師如何真正運用好實驗這個教學手段,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好壞和學習效率的高低。
由于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發展還不平衡,各地區、各學校的教學條件也有差別,許多儀器設施還不具備。這就要求教師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增加實驗投入,自購、自制一部分教具,盡可能給學生創造實驗條件,讓學生在較好的學習環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識,具備更多的能力,為祖國建設輸送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