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輝 張春暉
摘要: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就河道治理工程環境影響特點與環境保護方法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具體環境保護措施。
關鍵詞:河道治理工程;環境;影響;特點;保護措施
1河道治理工程的環境影響特點
1.1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由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范圍較大,通常會占用周圍農田等地表范圍,對原有地表植被、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嚴重者還會引發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問題。以某河道治理工程為例,該工程位于我國淮河流域、地處平原地帶,橫向施工范圍較窄,河道周邊涵蓋了節制閘、分洪閘等建筑物,土方挖填工程量較大,占用周邊耕地超過60%,同時還占用了附近的水塘、林地等區域,不僅導致耕地中種植的玉米、水稻等作物產量受到影響,還會對河道周邊植被造成破壞,嚴重破壞了陸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穩定性,加劇了區域范圍內的水土流失問題。
1.2對空氣環境的影響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涉及到挖、填、埋等作業,機械設備排放的廢氣、施工揚塵等都會污染單位區域內的空氣質量。以施工揚塵為例,揚塵的產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種因素:其一是車輛運輸環節揚起路面積塵,揚塵量與車速、風速、載重量、塵土濕度等因素有關;其二是施工材料堆放與施工材料設備的裝卸環節,將會帶起一定量的揚塵,使施工區域范圍內的空氣質量下降。
1.3對水環境的影響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將致使區域范圍內的水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其污染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①工地廢水,由于混凝土、砂石料是河道施工的基本原材料,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含有懸浮物的廢水,倘若未針對廢水進行及時收集、妥善處理,將會使廢水流入河道,造成河道水體污染。②工地生活污水,鑒于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周期較長,施工人員通常會駐扎在距河道較近的生活區內,由此產生了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河道中,使其水體遭到污染。③施工機械沖洗廢水,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需要應用到大型機械設備,在進行設備維護保養時便會使機械沖洗廢水、機修含油廢水流入河道中,使河道水質下降。
2河道治理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
2.1生態環境保護
2.1.1棄土棄渣處理與平整土地
受工程施工性質影響,通常河道治理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的棄土、棄渣與建筑垃圾,這些廢棄物的堆放不僅會占用周圍的農田、耕地、道路、林地等土地資源,還會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等問題,因此水利工作者需要嚴格敦促施工人員做好施工廢棄物的治理工作,指派專人進行廢棄物的分類、合理堆放以及環保處理。
2.1.2種植水生植物
為修復受損生態系統,應當采取種植、投放水生植物的舉措,防范河道水質的富營養化。在此可以選取美人蕉、金魚藻、燈芯草等水生植物種植在河道內,既有助于消納河道富營養化水質中的有機營養,還能夠起到凈化、清潔水體的效果,保持水生系統的生態平衡。同時還可以選取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種植在河道的淺水區位置,既能夠有效抵消河水對河道岸坡產生的沖刷、侵蝕作用,還能夠起到美化河道、豐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目的。
2.1.3建設生態護坡
由于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過程中將會破壞河道周邊水體、土壤、植物、生物間的物質能量循環,使河道水質下降,因此還需采取建設生態護坡的方式進行防護,采用透水磚、杉木樁、治理塊石等材料修筑護坡,配合種植一定量的綠化植物,以此強化土壤與水體間的物質能量交換,進一步提高河道水體的自凈能力,達到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的目標。
2.2空氣環境保護
2.2.1噪聲污染防治
河道治理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噪聲輻射范圍為100~400m,將波及位于河道周邊的居民區、學校等區域,對此應采取錯時施工策略,協調周邊學校課時、居民作息等進行晝夜施工時間、工期、施工道路的調整,在時間無法協調的情況下應采用加裝隔聲墻的工程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聲污染。
2.2.2大氣污染防治
在此應結合不同污染源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例如針對混凝土拌和場揚塵、機械揚塵進行處理,該揚塵污染主要影響對象為現場施工人員,對此應當在場區內加裝除塵設施、做到定期灑水;針對道路揚塵進行處理,應在車輛運輸環節將易起塵材料、貨物進行遮擋,清理車輛運輸過程中遺留的灑落物,并定期針對主要運輸道路進行灑水處理,防止道路揚塵對周邊居民日常出行與生活造成影響,也能夠有效避免農作物被揚塵覆蓋而影響作物生長及產量;針對施工機械設備排放的廢氣進行處理,主要通過在設備尾管加裝廢氣處理裝置實現廢氣凈化排放,以及采用新型環保機械設備等方式,將對大氣造成的污染影響降至最低。
2.3水環境保護
2.3.1施工廢水與生活污水治理
針對施工廢水進行處理,首先需注重合理選定施工時間,規避汛期、豐水期;其次在施工材料堆放、運輸、存儲時,應確保盡量遠離河道、避免施工材料受到河水或雨水沖刷;最后應加強施工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可以采用自然沉淀法進行廢水處理,還可以在河堤位置加設排水溝,降低對水體造成的污染。針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應制定明確的施工人員生活管理條例,嚴禁工人隨意向河道內傾倒生活污水;在生活區附近設置簡易化糞池,采用消毒、覆土掩埋等方式進行處理;還需設置垃圾分類回收區,進行生活垃圾的定期清運。
2.3.2建立河道治理績效考核模型
在采取水環境保護舉措的基礎上,還應當注重針對污染治理效果進行考核評價,以此檢驗污染治理方案是否科學合理、污染治理成果是否符合預期目標,發揮對河道治理工程的監督與評價作用。在此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作為水質量評價標準,依據河道治理工程中產生的不同污染物進行污染因子的分類。基于污染因子進行河道治理考核目標模型的設計,其考核目標值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當E的數值小于或等于2時,則表示污染治理效果極差;當E的數值保持在3.0~3.5之間時,表示污染治理效果為中等,基本合格;當E的數值為4.0~4.6之間時,則證明污染治理效果為優秀。依據該考核目標模型進行河道治理工程污染治理結果的評價,具有較強的現實應用價值。
3結語
總而言之,河道治理工程中,對水體環境、空氣環境、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因此,還需要施工過程中立足于多方面、全過程,從而達到既定要求,例如:生態環境控制、生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提升環境質量,推動城市建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菊明.探討河道治理類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 2017 (12) :21.
[2]楊建宇.河道治理類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措施[J].綠色科技,2016(8):89~90.
(作者單位:天津水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