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寶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對于礦產資源需求是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礦產開采企業需要加大生產。在礦產資源開發中,由于不合理開采,導致對周圍地質環境產生了很大破壞。本文主要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存在問題和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途徑進行了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保護與治理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對于礦產資源需求是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礦產開采企業需要加大生產。在礦產資源開發中,由于粗放的采礦方式對礦山地質環境產生了影響,不僅造成了礦產資源的浪費,還對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造成了很大影響。所以在礦產資源開采中,需要制定合理的開采計劃,降低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更好的對生態系統進行保護。
1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存在問題
1.1礦山地質環境管理與治理體系不完善
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中,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和治理體系尚不完善。在礦山開采中,一些礦山企業并沒有把地質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對待,采礦和治理方式與礦山地質治理處理方案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利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3]。
1.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監管機制不完善
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中,地質環境保護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中,每一類環境保護都非常重要,但是在由于各個部門的保護機制還不夠完善。在各個部門對于環境監管機制中各自職責劃分不夠明確,不能夠很好的銜接,從而導致在環境保護政策執行中不能很好的形成合力效果,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有一定影響。
1.3缺乏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先進技術和專業人才
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工作的開展除了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還需要有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的人才。目前我國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技術相對滯后,相關技術標準不夠全面;另外,由于前期我國對地質環境治理不重視,資金投入不足,也導致從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的專業人員不足、技術力量不強。
2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途徑
2.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實現礦山地質環境的有效保護與防治,首先需建立健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一方面需針對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體系進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的補充和完善;另一方面需緊密結合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具體特點進行,因地制宜的建立起科學合理,具有可行性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建立獨立、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出科學有效地地質環境治理技術標準,做到監管到底,職責到位。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礦山企業參與,全社會共同監督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機制,切實落實礦山企業的環境保護責任,堅持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中實施“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做到開采前和開采中保護,實現邊開采邊防治的目的,將礦山開采對環境的破壞控制在最小程度。
2.2開展礦山開采與保護的監督工作。
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要加強礦山開采與保護的監督工作。在采礦中,嚴格執行誰開采誰治理的制度,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督機制,有效的監督礦山企業。如果在監督工作中,發現企業未按照規定對地質環境進行保護,除了按法律法規處罰外,有必要采取相關措施對礦山開采企業進行治理,從而更好的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保護。
2.3構建信息化系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
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中,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結合具體情況,里干活運用信息技術來構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信息化系統,并完善勘查、預警、監測和評估等多個模塊,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全面監控,后續礦山開采環節得到進一步優化。相關部門應該定期更新和升級信息化系統,推動遠程監控思路創新,全面提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水平。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的綜合評價,首先需要構建完善的調查區劃體系,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包括礦山地質環境危險性評價,通過風險區劃方法來把握重大隱患點。其次,構建完善的防治工程體系,綜合評估礦山地質環境實際情況,結合可能出現的礦山地質災害進行區域規劃,并對礦山地質環境中的危害進行篩查和控制,們以便于提升地質環境災害評價合理性。通過避讓方式綜合治理,切實將防災減災工作落實到實處。最后,構建應急處理體系。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出現,通常是有前兆,應該構建應急處理體系,在短期內完成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
2.4 建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提高礦山環保水平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防治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要求很高的工程,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素質的人才。因此,需不斷地引入新的科學技術,不斷地提升應用先進的機械和生產工藝,最大程度上降低損耗,從根本上減輕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和重視程度,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才能提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的技術水平,促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總結
現階段,我國礦山的開采存在很多問題,對于礦山地質環境以及治理工作不夠到位,以至于礦山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工作需要長時間持續的去進行。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做好長期監督的準備,有助于礦山地貌快速的恢復,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水資源的污染程度。為了更好地降低礦山開采的影響程度,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努力研制開發新型技術,以此最大限度的保證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可以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楊濤, 等. 湖北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12,2(4):85-87.
[2] 李孝弟, 等. 湖南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現狀及措施研究[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29(8):17-19.
[3] 趙榆,《彭水縣桑柘煤礦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研究》,成都理工大學:2012.
[4]陳奇.礦山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09.
(作者單位: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