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琳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城市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建設不僅僅需要打造宜居環境,建設生態城市也是主要的發展方向。生態城市規劃屬一個復雜的工程,其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同時內容非常多,因此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更好地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我國可持續建設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
生態城市產生于現代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是在對“人與自然生物圈”的研究中被提出來的。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城市建設規劃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們日益豐富的需求,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規劃則是很好地彌補了傳統城市建設規劃的一些缺陷。文章就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進行一些簡單的探討。
1、生態城市的科學認知
從概念性的角度來看,生態城市主要指的是在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將生態化理念融入進去,將城市環境的質量作為重點,使其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解決環境問題能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供推動力,在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求平衡點。城市規劃和設計中的生態文明理念使社會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視生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應該對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給予足夠的關注,從而促進社會整體發展。生態城市建設,能使人們對資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促進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和諧關系。只有人與自然能達到和諧共生,才能使得社會發展得到保障。生態城市建設所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經濟、社會等,建設的重點在于綜合發展,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開發。
2、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
2.1綜合性。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要遵循綜合性原則,生態城市規劃是在城市規劃的基礎上,采用生態保護的理念對城市發展進行規劃的,因而生態城市規劃要從城市經濟發展、城市服務、城市安全、生態保護等角度進行綜合性的規劃,不能只從生態角度規劃而忽略城市建設的功能和經濟提升,充分遵循綜合性原則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城市規劃的意義和作用。
2.2經濟性。生態城市規劃要遵循經濟性原則,所有的規劃策略實施,最終都是要促進城市的發展,而城市發展當中包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服務品質升級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其中經濟效益提升是實現其他城市發展內容的基礎和支撐,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順利的實施城市的各項建設,才能保證生態治理有效的進行。
2.3地域性。生態城市規劃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城市綠化建設,在進行綠化植被的建設時,要遵循地域性原則,花草樹木的生長對土壤、氣候等條件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些影響植被生長的因素就稱之為地域特性,因而要選用適宜本土種植的品種進行綠化工程建設,避免植被不適應本土生長環境而死亡,這是對資源的浪費,也會增加規劃成本。
2.4保護性。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要遵循保護性原則,就是要保護原有的、健康的生態環境,在自然生態環境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造,建設新的生態環境,對城市進行生態治理不能夠對原有的生態環境在造成破壞,這與生態城市規劃的理念和初衷是相背離的,因而要在保護原有城市生態環境的同時合理的進行生態環境的改善。
3、優化措施分析
3.1合理設計生態城市。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應該將生態文明理念放在首位。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根據城市的特色,使得規劃過程和內容體現一定的側重點,確定城市的發展目標和城市定位,將城市本身的特點凸顯出來。設計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城市景觀與產業結構之間的有機結合和合理規劃,并對住宅區進行科學的設計,將人們的生活舒適度和需求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在生態城市的規劃目標下,景觀設計應該以自然景觀為基礎,道路兩旁的景觀與藍天和房屋的高低應該相互協調,這都是需要進行合理規劃的方面。在園林設計方面,可以在江河湖的兩畔建設城市公園,使自然資源成為生態城市建設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融入城市的文化和發展歷史。對于工業發展,應該體現可持續循環性,為建設生態城市助力。另外,環境測評體系建設也是一個重點,對城市環境進行實時監測,避免發生環境污染問題。
3.2構建科學的生態城市空間結構。有效地構建科學的生態城市空間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主要是結合目前的自然資源以及人為資源進行城市生態規劃,從而構建具有特色的生態城市,并且有效地融合交通以及人們的生活和城市的相關功能。
3.3注意城市緩沖性公共空間的規劃。城市中不僅要有現代化的建筑和工業廠房,還需一系列自然開放的城市空間來為緊張的生活緩沖,獨立繁忙的城市空間和自然休閑空間在我們現在的城市規劃中,只是注重對城市的公共廣場、綠地等進行了規劃安排,而對城市的周邊環境置之不理。
3.4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從城市的發展歷程角度來看,大多數城市的建設都會選擇依山傍水的位置,所以,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并充分的利用。原始自然生態系統在自我保護和調節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對生態城市建設也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在規劃工作實施中,應該將原始生態環境作為保護的重點,通過人工力量所構建的生態環境永遠也無法與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相比。這就需要將原始生態系統作為基礎,尋找城市建設的結合點,合理開發和利用原始生態資源,發揮人工的力量進行完善和保護。這樣才能使原始的生態系統得到穩定的保留和發展,為建設生態城市提供自然力量,促進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達成。
3.5重視交通體系規劃。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重點,是城市的動脈。交通體系的建設情況對城市發展的速度和水平都能形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從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人口數量較多,密度較大,私家車的數量逐年增長,使得道路的利用效率有所下降,隨之就會造成道路擁擠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所以,要想實現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就應該將交通作為重點考慮的一項內容。公交系統以及地鐵系統的建設對生態城市發展具有關鍵性的意義。人們應該具備公交優先的意識,從法規的角度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必要時可以從經濟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公交系統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3.6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綠化建設是生態城市的一個標志性特點。在規劃生態城市中,應該將綠地的規劃和科學布局作為工作重點,使綠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應該從城市結構布局的角度入手,對于城市的中心,應該建設較高比例的綠地,通過點、線以及面的形式將綠地結構結合起來。
4、結束語
生態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生態城市的規劃與設計作為建設生態城市的一個必要準備條件,需要保障設計是以人為本的,保持其生態原則、穩定原則和經濟原則。
參考文獻:
[1]鄭志偉.試論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1):252.
[2]王勇.淺談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7):107.
(作者單位:玉林市福綿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