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學
【摘 ?要】由于近些年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轉移,農村學校的學生急劇減少,為進行小班化教學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條件。小班化教學模式要區別于常規班級教學模式,改變粗放式的教學模式,更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進行精細化教學。本文就農村小班化的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旨在促進其教學效果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策略
一、發揮小班教學優勢
(一)小班教學可以做到面對面教學、面對面輔導、面對面批閱作業
在小班化教學中,教師在管理學生和教學上的任務減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在學生的身上,學生人數少了,教師平均花費到每個人身上的精力就多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并根據這些對教學內容隨時作出調整,盡量把時間用到刀刃上。正式的作業可以做到面批面改,對每個學生作業中反映的問題做到及時糾正,如此也就不存在不交作業、不改正錯題的現象。而家庭作業也能實現真正的分層設計,分層輔導,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提升。
(二)小班化教育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們的成績、性格、愛好、特長等不一樣,其發展的方向和接受的教育形式也應該不一樣。但在常規班級,教師和學生的人數比例懸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謂個性化發展只能是部分個性突出的學生發展。小班化的教學形式,就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可能,面對十幾、二十幾個學生,教師很容易就能摸清學生的情況,并能根據學生們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形式。對于學困生補基礎,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拔高學習,中間的學生鞏固知識,每個學生都有每個學生的學習節奏,這樣才能做到全面進步。除了學習,在其他方面亦是如此,比如,讓體育好的學生擔任體育委員,讓其帶動學生們進行體育鍛煉;愛唱歌跳舞的,提供他們表演的機會……這樣的管理,不但能發揮學生的特長,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
二、利用參與式教學,促進師生、生生之間交流
參與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的教學形式。參與式教學,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的目的。參與式教學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調動作用,它能最大化地發揮集體的力量,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益。即便有如此多的優點,但由于耗費時間,也很少被教師采用。在小班中,由于人數少,互動策略能很好地被采用,教師不但可以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面對面進行討論。由于教學負擔輕,教師不用在教學任務的驅使下,把注意力只放到趕教學進度上,以更輕松地的狀態和學生交流,并使交流工作做到全面覆蓋。教師放松的狀態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能積極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使交流互動更充分,更有效。另外,在小班內,相對空間增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活動內容排座位。在討論的時候,所有的學生組成圓圈,教師站在中間,引導、把控學生的交流討論過程;在分組討論時,小組成員之間排在一起,面對面交流,教師在各小組之間“巡視”,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建立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從小樹立競爭意識,終身有用。競爭是現代人才必備的條件之一,在競爭機制下,能激發人的上進心,加快人進步的速度,促使人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最終實現改變和發展。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對學生也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個人競爭、小組競爭、班級競爭等方式,積極進取,互相趕超,從而完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班級的集體進步。比如,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根據小組現有的水平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在小黑板上展示他們的成果,然后讓學生集體評出哪一組算得最快、正確率最高、書寫最整潔。在進行小組評價的時候,要設計全面的評價體系,既要考慮到小組之間的競爭關系,又要考慮到小組內成員之間合作關系,使學生能在競爭的同時,不忘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避免競爭走向歧途。在競爭中,教師要做到不唯分數論,要顧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要讓學生明白,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學習不是學生唯一要做的事,還要注意思想品德修養和言行舉止的文明等。只有有效的引導,競爭機制才能沿著正確、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四、有效利用問題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就是這里所說的“漁”。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方法的引導和思維的形成更重要,在農村學校,教師更要積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為農村孩子見識少,想象力欠缺,閱讀量少,理解能力差,思維能力的提高,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他們的這些缺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調動學生大腦的活躍度,并通過難易不同的問題,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思考,都參與到課堂當中。以問題為活動,在活動中認識、反思、提升、發展再提升,讓學生在思考中進步,在思考中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加大對農村地區資源傾斜,均衡師資力量
小班化教學的所有策略都需要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才能變為實踐,因此,要提升農村小學小班的教學質量,教師才是最關鍵的因素。首先,國家政策要偏向于偏遠鄉村教師,通過提高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比如,發放生活補貼、鄉鎮津貼等,從工資、職稱各個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以吸引人才。其次,從硬件上改善鄉村教師的生活環境,建設寬敞明亮的校舍、食堂,配備好的辦公設備和教學設備,留住人才。另外,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除了正常的進修學習外,還要組織教師到城鎮學校參觀,讓他們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向城鎮優秀教師看齊,爭取做到教育不落后。
六、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的跟進加強
(一)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上課之前,學生要準備課前資料,由于農村的條件落后,這些資料的尋找要簡單易行,使他們有處尋找。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他們感覺自己會,就敢于開口說話,勇于舉手發言,慢慢地與人交流、說話能力就得到鍛煉,也克服了學生們的膽怯心理。
(二)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近幾年來,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提升,每個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因此我們農村邊遠地區要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上好優質課。有些陌生的東西、抽象化的知識孩子們根本感受、理解不了,借助多媒體的形象直觀性,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平時的語文課上讓孩子們多聽聽標準的課文朗誦,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看看世界各地的美麗風景,開闊孩子們的眼界,豐富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數學課中通過課件形象感知數學中各種圖形的變化,音樂課上聽聽優美的音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農村教師善用信息技術課,讓農村孩子們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三)繼續狠抓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
我校學生少而小,家庭教育缺失,因此教師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平時教導學生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不大聲喧嘩、慢步行走,見到教師行禮問好,放學站好路隊。每天重復教導讓學生把教師說的話銘記于心。對他們嚴格要求,直到做到、做好為止。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完成各科作業,給每個學生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要求他們嚴格執行。這樣時刻引導,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進其健全人格、全面發展。
七、結語
小班化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揚長避短,把小班化教學的有利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并結合農村地區的教育特色,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讓小班化教學的道路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