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玲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愈發重要,而小學識字教學更是需要多媒體的輔助和支撐。多媒體與小學識字教學整合存在許多優勢,包括能夠創設和諧、活躍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整合方法有運用音頻幫助正音、運用視頻規范書寫以及運用演示理解字意等。多媒體無論是在過程還是方法上,都為小學識字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成為識字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促進識字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識字教學;整合;優勢;方式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更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識字教學不僅承擔“授業解惑”的任務,在培養對漢字的興趣和熱愛以及靈活運用漢字表情達意上也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單調、枯燥的傳統識字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信息時代的教學需求,更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適當利用多媒體以彌補傳統識字教學的不足,將兩者整合,從而充分發揮優勢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便顯得尤為迫切。信息技術是指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用以獲取、加工、儲存、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包括提供設備和提供信息服務兩大方面的方法與設備的總稱。由此可見,包羅萬象的信息技術存在著為識字教學服務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呈現識字教學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教師克服自身的某些問題,更是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整合的應有之義。
一、多媒體與小學識字教學整合的優勢
(一)創建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境”既包括教育器材等硬件設施,也包含各種軟件設施。教師在課堂中依據教學目標,利用各種教學手法和教學工具來引導學生,創建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教學氛圍,是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先決條件,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對教師創建教學情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知識本身是生動的實際內容,教學情境更能體現知識的傳授過程以及意義價值,如若將具有直觀性、便捷性特點的多媒體融入其中,那么課堂的生活化和實踐性便會大大加深,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也會提高,形成一種活躍的教學氛圍,創建出積極、和諧的教學情境,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提供一些開放性、靈活性的信息,并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探索,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破“識”從而達到“寫”,必須創建合適的教學情境加以引導。運用信息技術導入課程、展示過程、總結成果,并結合傳統的有效識字教學方法,動靜結合、把握方向、克服困難。
(二)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人對獲取知識的一種積極的傾向性,興趣既是一種個人偏好,也可以因某些特定的情境生發,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創建積極的教學情境,還會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往往會對未知事物產生極大的好奇,識字本身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新鮮事物,加之信息技術可運用聲音、圖片、動畫等多樣化手法呈現教學內容,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抽象轉為具體、由復雜化為簡單,在直觀的演示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更是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讓學生成為一個“樂之者”。學習興趣分為直接學習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直接學習興趣是由學習過程本身引起的,包括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等,間接興趣是由學習活動的結果產生的,包括獲得他人的贊賞、取得競爭勝利和獲得優異成績等。多媒體的應用,既可以豐富學習材料、充實學習活動,又可以通過在課堂中以信息化手法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任務或獎勵,在保持知識性的同時提高趣味性、競爭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對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是學校教學的生命線,在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質量是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最終目的,也是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的必然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便是符合時代發展、迎合學生發展特點的必要教學手段,更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多媒體的應用已不是對課堂教學的單純補充,而是逐漸演變成一種有力支撐,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依賴都大大加深。多媒體既能夠從學生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也能夠從課堂出發,創建適宜的教學情景,加之教師對其的熟練運用和掌控,教學效果必然會得到一定加強,從而更好地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應該順應信息化教學的潮流,使用多媒體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創建和諧的教學情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可以獲得相應提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二、多媒體與小學識字教學整合的方法
多媒體與小學識字教學整合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因此,運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來攻克識字教學中的重難點,以生動、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創建有利于課堂展開的教學氛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提高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服務。
(一)運用音頻幫助正音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拼音和漢字,對漢字發音的掌握并不牢靠,而教師也會因經驗、方言等因素導致其漢字發音不標準。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正確的拼音字母和漢字的讀音,讓學生跟讀,同時糾正教師自身的發音。此外,還可以使用普通話發音校對軟件,調整發音方法,幫助學生和教師正確發音。一年級的漢語拼音教學,就非常需要教師運用音頻等相關信息技術的輔助,因為只有學習好拼音,學生才能在學習生字時打下正確、穩固的基礎。比如拼音韻母a的專業名稱是“舌面央低不圓唇元音”,教師單憑名稱的意義和經驗也許不足以正確將其讀出,但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既可以學習其正確的發音方法,又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教學視頻以幫助學生正音,提高拼音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運用視頻規范書寫
當前的低年級識字教學大多是教師使用板書教授筆畫的寫法和順序,這種方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但是,如果輔以信息技術加以規范,那么識字教學會更具有互動性,書寫方法順序的展示也更直觀生動。除了傳統演示漢字的結構和筆畫順序,教師還可以運用相關信息技術做反饋練習,如學生在信息設備上書寫漢字,而后系統對其作出相應的反饋,一般來說,學生對這種反饋的記憶會比教師機械地反復強調要深刻。這樣一來,教師的工作量相對來說會減少,而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書寫漢字的習慣。
(三)運用演示理解字意
中國漢字以象形為特點之一,小學低年級語文所教授的漢字也有很多象形字,教師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特點,將漢字的演變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加以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本質意義,促進知識的領悟和運用。象形字以外的漢字,教師可以借鑒網上的創意視頻,將漢字的字意以信息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知識。如一年級上冊第四課《日月水火》,雖然教材上的圖片對這四個字的形成有所展示,但書本上的靜態內容不夠直觀生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相關視頻或制作動畫向學生演示這些字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并通過課后的“猜一猜,連一連”向學生講授象形字的特征和意義。通過這種演示,不僅能夠使學生理解字本身的來源和含義,更能形象地展示“象形字”的優點。而其他看似無規律的漢字,教師也可以通過動畫故事或漢字分割將其合理描述,讓學生能夠接受并掌握。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教學質量上都有著獨特的優勢。教師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正音、規范書寫和理解漢字上的重要作用,在提高自身信息素養的同時,推動多媒體與小學識字教學的整合,促進小學識字教學的現代化發展,從而提高小學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