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
摘 要:將生活化情境引入課堂教學之中,符合新課程理念,也是教學生活化的實現途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促進教學順利開展。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對生活化情境創設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情境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倘若教師不能把握該時期,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教育,將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教學所需和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法治意識和道德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我在新課改背景下,嘗試利用情境教學法,將教材中所展現的較為抽象的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其多種能力。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得以有效應用的關鍵在于情境的創設。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進行詳細說明。
一、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樣才能滿足情境教學的代入感。盲目的帶入,則會使學生產生不適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在對學生了解的前提下,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情境。例如,在進行法律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法律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消費時買到了假貨,寄快遞時發生了破損、丟失等情況,卻難以得到賠付等。這些問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會接觸到的,引領學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并將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能夠讓學生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如,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相關案例進行分析,能夠增強他們的知識實際應用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法律知識的現實意義。除了結合學生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創設請境外,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書籍、影視作品中選擇素材。
二、創設多種類型的教學情境
多元化的情境創設,能夠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討論之中,還可增強課堂教學的組織效果。教師除了創設服務于每節課教學內容的情境之外,還應設計一些與教學組織有關的情境。如創設合作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一些問題,共同完成課程的學習。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觀點及道德修養狀況,可以有目的地引導他們進行合作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合作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創設競爭情境,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比賽,讓他們在比賽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或讓他們自主結對子,組建學習小組,相互幫助、相互競爭,在班級內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創設競爭情境,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能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三、構建平等交流的氛圍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構建平等交流的氛圍,可通過一些小游戲、小情境等增進師生、生生互動。例如,在教學“青春期的煩惱”一課時,首先,筆者讓學生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煩惱。然后,從中選出一些“煩惱”,與學生共同討論應當如何解決。這些煩惱都是能引發學生共鳴的,經過討論,學生提出了許多解決的方法。最后,筆者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并以“知心大哥哥”的身份對學生予以引導,促使他們積極地面對問題,擺脫青春期的煩惱。這樣做,能夠簡化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步驟,推動教學發展,也能讓教師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從而因材施教。當然,構建平等交流的氛圍并非僅此一途,它沒有固定的形式。要想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教學內容,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注意細節的處理,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交流情境。
四、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
將生活化情境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除了運用一些典型的情境創設方法外,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模擬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身臨其境地去體味、去嘗試。例如,在講解完相關的法律知識后,可以組建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和原被告,對于一些案例進行討論。又如,模擬乘公交車的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繹在乘車過程中發
生的故事。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設計固定的情節,讓學生進行演繹,也可不設計固定的情節,而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設計、自由表現。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參與意識、表現欲較為強烈,通過這樣的模擬場景,能夠將教材中枯燥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短劇的形式,學生參與其中,會獲得深刻的體驗,也會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
的情況時應當采取什么樣的處理措施。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選擇素材的情況,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近期的熱門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展示,這符合政治學科的特點,也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將生活化情境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活化教材內容,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可以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學習這些知識的意義所在,并將所學知識自覺地運用于生活當中,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法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