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君
摘 要: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讀寫結合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造思維。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其頭腦中會自覺對文章內容進行加工,對文章的結構和所表達的思想會進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讀寫訓練;創新能力;利用插圖
在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時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小學低段學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低段語文讀寫訓練教學時應該更好地針對學生的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1 小學低年級語文讀寫結合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讀寫結合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造思維。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其頭腦中會自覺對文章內容進行加工,對文章的結構和所表達的思想會進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具有促進作用。學生在基于大量的閱讀基礎上,當其知識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具有創造的動力和源泉,再通過寫作教學從而訓練其創造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因此,開發和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造思維,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2 小學低年級語文讀寫訓練的有效方法
2.1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開拓學生視野
從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價值來看,語文學習所能達到的作用不只是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從教學內容出發,針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維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和訓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更好更快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開拓學生視野的效果,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2.2充分利用插圖,加強學生記憶
看圖說話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低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圖文并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課文。要充分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低年級學生看圖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沒有條理,不知從何說起。因此,教師加以引導,讓他們逐步懂得應該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
如教《兔子搬南瓜》三幅插圖,學生能按照老師教給的方法說出:第一幅圖:秋天到了,小白兔到地里收南瓜,可南瓜長得太大,小白兔怎么也搬不動;第二幅圖:正在小白兔發愁的時候,忽然看見熊貓騎著自行車過來,車輪不斷在滾動,它想,車輪是圓的,才會轉動呀,南瓜也是圓的呢!對!有辦法了;第三幅圖:小白兔把南瓜立起來,用力推,南瓜轉動了,就這樣它高興的推著南瓜回家去了。可以反復讓多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訓練了思維能力。
2.3反復進行訓練,提高學生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讀寫結合的一個較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反復進行“縮寫、仿寫和隨筆寫作”。讓學生以自己的語言對文章內容進行濃縮,以簡短的篇幅完整的表達出作者文章的主旨。而仿寫就是讓學生模仿范文的體例、結構、表達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題材進行寫作。
仿寫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結構組織能力,例如,在《索溪峪的野》這課中描寫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通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展現索溪峪“山,水,物,人”的不同狀態,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和修辭手法,學習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作的方法來進行仿寫訓練。隨筆寫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拋出一個話題或題材,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意進行寫作練習。
隨筆練習能較好的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以《鄉下人家》一文為例,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認真學習課文后,以自己家鄉的美景為題作文,通過這樣的隨筆練習,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寫作能力。
2.4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方式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讀寫教學中,傳統的方式是學生在早讀時花點時間閱讀,寫作只是一種任務,教師布置寫作任務給學生,學生再花點時間來寫,對讀寫缺乏積極主動性。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寫讀后感、記錄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等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讀寫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利用與課本相關的一些知識來制作成課件,讓學生在閱讀時將課件上的重難點摘抄下來,加深對課外知識的理解。
如在《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將文章知識與相關圖片、視頻、音頻結合起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將文章中可能涉及的書籍大概描述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模仿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去野外進行教學,去大自然中朗讀寫作,教師可選出與環境有關的文章,讓學生朗讀,還可讓學生根據環境自由寫作,激發學生的自由寫作能力,根據環境,并結合教師的范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寫作。
2.5進行隨筆訓練,提升能力
隨文練筆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訓練方式,其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緊隨閱讀教學且形式多樣。但是一節課內,教師沒有必要教學課文中所有的語言現象,只要根據既定的能力訓練目標,在課文中精心選擇幾個訓練點,即供學生訓練用的“例子”進行訓練就可以了。選擇好“例子”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具有關鍵作用。那怎樣選擇呢?教師要根據學年教學目標和教材編排的讀寫訓練項目,在課文中選擇語言表達上具有某種規律性的語言現象(詞句和段落),這種語言現象應該是可以遷移、可以概括類化、舉一反三的,并且是與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接近學生的語言“最近發展區”。這種具有規律性的語言現象就是教學中所需要選擇的“例子”。“語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技巧。”在課文中選擇“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潛心鉆研教材、把握課文的語言特點上下一番工夫。
另外,學生的練筆必須建立在對課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這就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去鉆研課文,從而有效解決學生作文沒有素材的“老大難”問題,并能在培養學生作文敏感意識的基礎上,充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種練筆要始終緊扣在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基礎上,保證教學主題的統一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使理解運用和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李海風.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N].發展導報,2019-01-18(019).
[2]亢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N].發展導報,2019-03-26(019).
[3]王曉波,王曉松.小學低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增刊2):105.
[4]郭艷娥.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讀寫訓練[J].學周刊,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