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德育工作在小學教育工作中作為一項基礎教育,需要高度重視。小學階段是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塑造最好的時期。在習近平總書記組織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培育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問題作為重要的培養方向。對此小學教育應該重視培養優秀的教師,將給國家和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作為為主要辦學目的。所以文中針對當前的小學的德育工作的進行探討。
關鍵詞:優化;小學德育;教師
前言:在小學的德育教育中的,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時,首先教師需要具備六種思想素養,在政治能力和素質上要強、具備教書育人的教育情懷、教育思維要新、教育視野要廣、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還有就是人格品質上一定要正直。小學德育教育在新一代的教育中需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思維,不斷探索教育的方法進行革新,才能切實做好創新教育工作。所以文章首先分析了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進行優化的基礎了條件,其次是闡述了德育教師自身所需要具備的思想道德素養,最后是對德育工作進行優化實踐。
1 優化小學德育工作的基礎和條件
開展思政德育教育需要具備四個方面的教育基礎和發展條件,首先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能力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以及思想的重要發展時期。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德育的培養,這樣才能進一步將德育培養落到實處;其次就是在進行德育培養時重點在于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結合社會主義理論制定對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施計劃,從而進一步培養出符合國家需求的人才。
三是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小學德育教育相結合,文化的目的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素質,塑造人的美好心靈。傳統文化中的基本原則是“忠孝仁義廉恥”是孔子教育家的德育教育內容的核心。所以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的德育教育工作。四是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吸取成功的教育經驗,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應該大力宣傳,然后積極表揚教師的優秀教學成果,將成功的教學實例進行宣傳,可以促進全體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激發更多教師在教學中的動力,從而增強教師的教書育人意識。比如學校可以在開展師德承諾的活動 ,開展一系列的教師活動,包括師德講座、教師故事評選等活動,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提升自己的教書育人情懷。讓教師在愛群體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下,總結成功的經驗,在德育教學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2 德育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素養
作為小學教師,進行德育教育時,首先自身也需要以身試則,自身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素養,小學教師就像學生學習的鏡子,所以很多小學生會以教師的行為方式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因此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更多做人的道理。教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自身的責任素質和榮譽感以及教育使命感,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德育教學效果。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組織召開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中的要求,思政課教師需要具備的素養就是政治能力強,具備教育情懷,以及新穎的思維等。首先是增強育人意識,樹立教書育人的情懷。在小學中進行德育工作的重點在于教師,所以作為學校需要做的是建立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德育隊伍的形成是學校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增強自身的育人意識,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情懷。制定嚴格的師德遵守規范,讓教師嚴格遵守行為規范,實現管理育人以及教書育人的目的。形成良好的教書育人的教學風氣,在學校營造培養學生品德的氛圍;
其次是教師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改變傳統的單一、固有的德育教學模式,采用創新的方式,豐富當前的德育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由于學生正處于重要的成長階段,所以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下,能夠實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具體可以采用身邊的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還需要結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豐富學生的學習課堂。舉例來說,在具體的小學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校外活動,不再將德育教育局限在課堂中,采用更加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重要性,戶外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小學生課堂中,組織一個志愿者服務活動,將尊老愛幼以及樂于助人的品德素質作為一個思想品德課程內容進行思想引導,在實際活動中,可以運用實際故事進行講解,比如“孔融讓梨”和“臥冰求鯉”等尊老愛幼的故事,學生在故事中學會謙讓和尊老愛幼的故事,在具體的志愿者活動中,實現真實的幫助別人的體驗,從而快速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德。
三是教師的視野要廣,對小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學生一切教育的基礎階段,是各方面能力的形成的初始階段,所以教師應該站在長遠的角度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培養,小學生不僅是要學會一定的文化知識,學會做人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還有就是教師自身需要具備一定的自律能力,思政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鏡子,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間接培養的重要手段;教師的品行和道德責任素質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基礎,德育培養的目的就是為了端正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規范學生的行為。所以教師在對小學生培養前,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端正自身的品質。
3 對思政教育進行改革創新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組織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要求對小學生進行改革創新的思政課堂學習中,需要堅持八個方面的辯證統一,包括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將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相統一等。以具體的學校德育教育實踐來講,學校開展“學生走進原始民俗文化中”得到課堂研究,在這一研究中,重點在將廣州市文化分成幾點內容,包括當地風俗、服飾、美食、兒歌等內容。比如廣東的木偶戲,(我國木偶戲始于漢代)廣東佛山的剪紙藝術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下當地文化的地的發展和變遷的過程,進一步了解廣州人民的堅強和勤勞,以及廣州人民的勇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認識到廣州人民的精神和質樸的文化精神,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增強學生的生命的責任感,在這樣的實際活動中,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具有參與的意義,還能夠進一步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德育工作中,學校為了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需要通過進行素質教育對學校的文化進行建設,重視建設校園文化氛圍,樹立文化育人的觀念;相關的德育教師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道德素養,然后進一步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進行創新,重視在實踐中開展德育教育,能夠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僅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而且增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胡舟雯. 讓德育在體驗中綻放美麗之花——江蘇省宜興市洋溪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思考和實踐[J]. 知識窗(教師版), 2017(3):17-17.
張麗紅. 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東方紅小學德育教育實踐與思考[J]. 基礎教育論壇, 2017(17):22-24.
喻雷群. 整合與變革:小學德育作業路徑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 學周刊, 2017(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