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凱
摘 要:試卷講評課是一種重要的課型,但時常被廣大教師所忽視,使試卷講評成為教學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在講評課中,教師往往采用對答案,就題論題,“唱獨角戲”的授課方法,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參與意識淡薄,講評的效果差------“一講再講,一錯再錯”。為此特對此誤區進行了觀察與分析,并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教學,有效提高了試卷講評的質量,以下是幾點思考。
關鍵詞:數學;試卷講評
1.講評要做到及時準確,把握時效性。
數學考試是學生獨立思考最強的數學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有很多解題思維的火花,若不及時交流,這些火花就會熄滅。因此測試后應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講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往往把試卷講評安排在輔導時間進行,使講評的時間滯后,講評效果大打折扣,考試后何時講評試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實踐證明,試卷的講評應放在測試后未上新課之前為宜。首先,就學生而言,考試知識點是非常熟悉的而測試后他們不僅急于知道分數,更急于知道正確的答案,求知欲極強,其次,對教師來說,剛閱完試卷,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了如指掌,因而此時講評試卷必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思考:學生會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如果大多數學生束手無策,教師應如何提供幫助?困難不是不可解決,在通向隱蔽的真理的道路,它應該是指引我們前進的一盞明燈,最終并以成功的喜悅成為我們的報償。
2.講評要搞好統計分析,關注整體性。
教師應對試卷進行全面的統計與分析,對整份試卷有一個整體的評價,這是試卷講評的基礎工作,但是,有些教師由于工作忙或思想上不重視,試卷批改后沒有及時地進行統計分析,缺乏整體評價,收效甚微。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為寫好講評教案提供重要依據。
2.1親自驗證解答
教師要改變盲目自信帶著空白卷進教室或照抄參考答案的做法,以學生試卷考自己。這樣做既有利于教師熟悉試題考查的知識與技能,體會試題的難易程度,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2.2分類統計
分類統計就是將學生姓名、出錯率、典型錯誤、獨特解法,按題型和題號分別進行統計,從而了解學生對每類題型的掌握情況,分析試卷中各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掌握知識的分類及在試卷中的分布情況,判斷試題的難易程度,對試題做出總體的評價。
2.3錯因分析
教師在統計的基礎上,應針對學生的知識性錯誤進行分析,對學生犯普遍性錯誤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多問“為什么學生會在這道題(這類題)上出錯?”并找出學生在理解概念、規律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這樣的講評才會擊中要害。
3.講評要以學生為主體,體現自主性
今日教學改革面臨著強勁的真正的對手,教學改革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因此,講評課要以學生為主體,應將學生自行發現問題、自行討論分析、自行糾錯、自行歸納總結、自行解決問題這條主線貫穿講評課的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
3.1做好學生自我評價
教師應把要講評的試卷作好分析統計后,及時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先獨立糾錯,學生通過查閱課本、作業或與同學交流,就能夠對試卷中的部分錯誤自行糾正。同時,要求學生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填寫好自我診斷表,并深入反思,明白自己的薄弱環節,以便在講評課中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討論和聽講。
3.2做好學生的交流引導
課堂中教師應盡量提供學生自己總結、自行講評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展開個人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錯誤之處,然后由其他學生指出錯誤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
4.講評要突出重點,提高針對性
在講評前,教師要針對普遍問題與個體錯誤進行認真備課,這是試卷講評關鍵。通過對錯誤及出錯原因的分析,明確哪些題目應該講,哪塊內容應該重點講,哪塊應該展開講,有必要時需重新組構題目,設計教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強思路分析,講究對癥下藥”。切忌“從頭到尾,逐題講解”。
5.講評要挖掘試題功能,注重拓展性
講評課上,教師要避免“就題論題,淺嘗輒止”的做法,要透過題中的表面現象,抓注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式、發散式講解。尤其應針對一些重要的內容引申出相關的知識點,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寬、加深,形成系統,完善其認知結構。這就需要教師有寬廣的眼界與足夠的底氣。
5.1一題多解,拓寬解題思路
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可得到不同的解題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標新立異,提倡“一題多解”,達到“解答一題,聯通一片”的目的。教學展開是一個爬坡的過程,挑戰需要設計。怎樣讓數學富有挑戰性?不要做過多的鋪墊,不要急于為學生思維定向,要敢于把問題直接呈現出來,拉伸學生思維的寬度,暴露學生真實原生態的想法。
5.2一解多問,培養探究能力
為提高講評課的效果,教師應盡量挖掘試題的深度與廣度,擴大試題的輻射面,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知識需求,使其形成知識鏈。
5.3一題多變,發展應變能力
一題多變是變式教學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學生抓信問題的本質,從中尋找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出一般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應變能力。
6.講評要要加強正面引導,講究激勵性
很多教師上試卷講評課常會以“這道題我都講過好幾遍了,你們怎么還不會做?”等話語來挖苦訓斥學生,導致課堂上學生啟而不發,呼而不應。因此在試卷講評時,教師應關注各類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好正面引導。對他們既有動力又有壓力,激勵其更上一層樓。對于后進生要善于挖掘他們答卷中的閃光點,從解題思路、運算過程、書寫格式上細心尋找其合理成分,并給予及時表揚和鼓勵,激發其興趣,消除其壓抑感。講評過程中,對學生答卷的優點,要大加贊賞。如卷面整潔、解題規范;思路清晰、思維敏捷;解法新穎、有創造性等。將試卷中出現的好的解題思路、方法用投影展示給學生,也可由學生自己講解。總之,講評課要以表揚、激勵為主基調,引導學生以個人的發展為參照點,關注自己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情況,充分調動各類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境界。
7.講評要做好矯正、補償,強調連續性
講評課后必須根據講評課反饋的情況進行矯正和補償,這是講評課的延伸,也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節。具體做法是:每次講評后要求學生將答錯的試題全部用紅筆訂正在試卷上,并把典型錯誤的試題收集在“錯題集”中,做好答錯原因的分析,并注明正確解答。同時教師要及時依據講評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補償練習,使學生真正領悟試卷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掌握典型問題的解題規律與技巧。
試卷講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樣需要方法和技巧,教師應改變“一拖再拖,逐題講解,就題論題,一講到底”的做法,加強講評課特點及操作模式的研究,不斷提高講評的效果,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效。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相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究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積極學習,取得理想成績。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教學才不只是與科學,而且是與哲學、藝術相關,才會體現出育人的本質。
參考文獻:
孔玉蘭. 數學試卷講評課有效性的思考[J]. 數學教學通訊, 2017(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