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高校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求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也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積極的情緒和學習熱情。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教學法的意義和特點,并提出了課堂中應用情感教學法的策略。
關鍵詞:情感教學 高校英語課堂 課堂交際
高校英語教學不同于中小學英語教學,大學生作為學生群體中自立自主能力較強的群體,在以學以致用,就業為指導的現代高校教育中,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在經歷了中小學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的教學階段,很多學生出現了對英語失去興趣,甚至厭學的情緒,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目的十分渺茫。還有的學生只以通過期末考試為目標,甚至有的學生以為英語與自己的專業領域無關而放棄學習。在大學里,寬松的學習氛圍和自主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下,情感教學可以更好的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減弱學生的語言學習障礙,提高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只有豐富學生的情感,才能健全學生的人格,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情感教學法與高校英語教學
情感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源于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依據。心理學理論指出,教學中有三個重要的基本點:教師、學生和教材。教師利用教材講授教學內容,學生理解消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能力和水平。教育學理論指出,教育是為了培養綜合型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是只提高知識水平。
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指出,高校教育以“人”為中心和本質,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而形成的,即“以人為本”。所以情感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感染作用,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感教學法的應用,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既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情感需求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高校英語課堂情感教學的特點
滲透情感,創建和諧學習環境
高校英語教學課堂應是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學的課堂,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大學生已經具有獨立的人格和判斷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和調動情感因素,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通過互動的教學活動,教師將情感融入教學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友善、尊重和幽默,使師生互相信任,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感化學生,實現情感共鳴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往往刻板,沒有趣味性,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教師除了改變教學模式以外,應通過情感教學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文化信息的導入,熱門電影或故事的講解,使學生感同身受,實現情感共鳴。教師要投入真摯的感情,客觀的了解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生互動,在情感的感化過程中,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
三、高校英語情感教學的應用策略
1、教材的情感處理
高校英語教學中,教材是展開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材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使之影響和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掌握教材中的角色情感,替換無情感教育的內容,利用情感元素把握教材,優化教學效果。
2、改進教學模式
高校英語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改進教學模式,靈活應用情感教學,合理進行情感教學。融入情感教學模式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建立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知識由淺入深,易于理解和掌握。
3、教師與學生情感互動
教師加強情感投入,培養學生積極情感,師生情感互動,相互交融。在知識與只會流動的過程中,情感信息也在流動。學生受到教師情感的培養和熏陶,感受課堂的價值,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興趣,給學生的學習注入新鮮元素,創造實踐的機會,一旦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回應,便會激發興趣從而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四、結束語
將情感教學融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情感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既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也可塑造學生全面的人格。另一方面,師生相互合作,克服消極情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客觀上也改善了教學效果。教師應合理運用情感教學法,在輕松自在的教學環境中,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焉琨偉.情感教學法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5):202-203
[2]車路路. 淺談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33(1):70-71
[3]韓敏.論高校英語的情感教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4(11):159-160
[4]王婭莉.論情感教學對大學英語課堂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6(3):40-42
[5]田紅.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探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1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