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光
摘 要:革命傳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他們確定遠大志向,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弘揚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當前革命傳統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特別是對如何做好革命傳統教育做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革命傳統教育 學科滲透 實踐活動
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人----以人為本是當代教育的最根本理念。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立德樹人,是中小學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當代教育的首選目標。面對新時代少年兒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是時代與未來的需要。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革命傳統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革命傳統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應著眼于新時期,從新的實際情況出發,努力探索革命傳統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
一、革命傳統教育的解讀
革命傳統教育指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對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教育。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傳的優良革命傳統,這就是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輩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英雄業績和 革命精神,是老一輩物產階級革命家培育出來的優良作風。
優良的革命傳統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升華;是我們增強信心,戰勝困難,爭取勝利的重要武器;是教育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風,提高政治道德品質,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巨大動力。革命傳統永遠不會過時。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革命傳統都是需要我們永遠繼承的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革命傳統教育的實質,是教育青年學生繼承并發揚光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革命事業,確保社會主義事業世代相傳。
學校要認真貫徹實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有針對性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系列活動,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實踐有效策略的研究,結合本地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挖掘和整合本地革命傳統教育資源,在校內外開展實踐行活動,探究革命傳統教育實踐有效策略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了解和牢記歷史,知榮辱,弘揚民族精神 ,培養師生愛國情感、民族尊嚴感、吃苦精神、耐挫精神,幫助師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二、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意義
從目前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青少年普遍缺失了革命傳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新形勢下發展迅速的社會,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與完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占居著“特殊地位”,享受著家庭的“特殊教育”,父母和祖輩過份的溺愛成了走向畸形教育。有的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大事小事一攬無余,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學生遇到困難就退縮,經受不起打擊與挫折,沒有頑強的毅力。更有甚者當孩子做錯事時包庇和袒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仗勢欺人,沒有集體主義思想。二是社會進步帶來的負面影響。現在人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拜金主義也越來越嚴重;人們文化生活豐富燦爛,但“追星族”也越來越多;人們經濟收入大大提高,但講排場的虛榮心越來越濃,因此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別是90后的學生在成長中嚴重缺失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刻苦耐勞、勤儉節約、無私奉獻等中華傳統美德,變得盲目崇拜,生活奢侈,攀比心強,好逸惡勞,貪圖虛榮。基于以上兩點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三、 小學革命傳統教育的對策與思考
1、挖掘和整合革命傳統教育資源
小學生的思想單純,并對革命傳統的了解甚少,如果單一從說教上引導,很難有所成效,我們必須用實事、實物、實情來提高學生的認知程度。所以挖掘和整合革命傳統教育資源,是對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必備條件之一。
一是對校外或周邊地區的紅色資源進行探索與研究,了解其底蘊和歷史,把它作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直觀的革命傳統教育,讓革命傳統教育不限于形式化。
二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校園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要想深化校園文化,還需要學校進一步研究與創新。作為一種育人的部門,我們還要在德育上下功夫,充分體現德育首位意識。學校一草一木皆育人,學校應該有意識的開辟宣傳專欄,修建有標志性的建筑物,引領學生在濃厚的革命傳統教育的氛圍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其次還大力提倡用人性化的制度和管理條例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在方式上,以熏陶感染為主,用文化育人,使學校教育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三是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滲透革命傳統教育。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中體現的革命傳統納入課堂,滲透到教學中。通過課堂教育,通過班級的思想政治工作,將其根植到學生的靈魂深處。其次,學校要緊跟時代步伐,緊密聯系實際、聯系學生思想實際,不斷充實革命教育的新內容。并將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組織學生寫心得體會,引導學生讀紅色書籍,把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使革命傳統教育有效化。
四是用好網絡資源。傳統的革命精神要與先進的傳播手段相結合,我們憑借雄厚的網絡資源指導學生看紅色電影,看新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如為民書記鄭培民、人民的好衛士任長霞、領導干部的好榜樣牛玉儒、“感動中國的大學生徐本禹、模范法官宋魚水、“深山信使王順友等。避免學生一味的沉迷網絡游戲,能用好網絡資源,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追求趣味生活,脫離低級趣味生活。
2、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實踐活動
第一、組織學生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祭掃革命先烈,了解他們的光榮斗爭史,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事跡。通過學生身臨其境,深刻領會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從而達到增強繼承優良傳統、保持政治本色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秉承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開展敬老活動。學校由政教處和少先隊大隊部全程參與活動的組織、活動的開展。籌備好演出節目,讓學生用自己的零花錢為孤寡老人精心準備禮物,給老人帶去溫暖和愛心。
第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到社區去,到農村去。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
第四利用好學校、家長學校、社區等主陣地開展歌詠紅色歌曲、經典誦讀、義務宣傳等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寫心得、寫感受。有效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
3、注重革命傳統教育長效性
我們所開展的革命傳統教育,力求學生的長遠發展規劃,不能只看實踐活動熱熱鬧鬧,而要看是否有效果,是否對學生有教育意義。
在此筆者認為,在革命傳統教育實踐中要樹立典型,要弘揚正氣,以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向上。其次要引導學生自主和自律,能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是圖一時的表現,要將革命傳統繼續發揚。其三要活化革命傳統教育的形式,不是為做一件事而體現一種精神,而是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要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塑造靈魂,造就體魄健全、人格高尚的一代新人。
革命傳統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應著眼于新時期,從新的實際情況出發,努力探索革命傳統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我們應動員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大力營造全社會學習和發揚革命傳統的良好氛圍,扎實做好新時期青年學生的革命傳統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