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殷
中國的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40年的實踐之中,無論內外局勢風云變幻,或是世界經濟起起伏伏,中國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道路的決心沒有變。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回顧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特別是對外開放領域40年的歷程,不難發現,中國經濟越是發展,對外開放的程度就越高,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的方式方法就越是多樣。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這一創造性的新舉措無疑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拉開了新篇章。“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5年來完成了從頂層設計到規劃落地再到全面推進的過程。長遠來看,“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逐步落地將進一步深化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特別是改變中國對外開放的固有模式,推動中國進一步打開大門,擁抱世界。
第一,“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對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一次重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這一“開放新格局”是寫入了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的,既是過去5年“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同時也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目標。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特別是產業布局的限制,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對外開放呈現出明顯的東中西部不同步傾向,空間上的不平衡使得中國的對外開放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特點。為了解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空間失衡問題,包括西部大開發在內的一系列戰略部署相繼提出。這些戰略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東中西部的差異,但同時不難發現,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要依靠發展本身來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中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同東南沿海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同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受到的制約因素較多,對外開放過程中存在著通而不暢的情況。正因如此,“一帶一路”建設中強調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就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先行,打通中國中西部地區同歐亞大陸國家之間的通道,讓貿易流、資金流、人員流暢通往來,對于提高中國對外開放的空間平衡,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對中國對外開放形式的一次升級。“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以來,中國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相比于40年前單純依靠出口換取外匯的時代,今天中國的對外開放,已經不再僅僅依靠貨物出口來支撐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的提出,標志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形式從原來的單方向輸出商品換取資本轉向為與世界更加緊密、多元而深入地相互連通。—方面,“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國對外開放的對象更加多元。“一帶一路”橫貫歐亞大陸,所經過的大多都是發展中國家。
這些國家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相比于過去瞄準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而言,“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國的對外開放對象更加廣泛。另一方面,伴隨“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對外開放的內容也更加豐富。通過擴大與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進而帶動域內外國家的廣泛參與,將推動我國產能、資金和技術走出去,同時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在市場、資源和產業上的深度融合。大到中國的裝備制造、中國的高鐵建設,小到身邊為你帶來更多便捷的移動支付技術,相較于以往單純依靠貨物出口而言,“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帶來的不僅僅是中國商品、中國制造,而是解決發展問題中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更為重要的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13億人口的巨大需求為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擴大對華出口和投資提供了歷史機遇。2018年中國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是新時代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未來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會變得更加多元、豐富和機遇可期。
第三,“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對中國對外開放理念的一次重構。過去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成就,體現出中國在對外開放道路上正在經歷著一場觀念變革與理念重構。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提出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占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更為微觀的層面上,在實踐中,“一帶一路”建設也展現出了對外開放的新思維。習近平主席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是下一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態度更趨務實,在道義上領先的同時,更加關注民生所需,更加重視沿線國家具體的項目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所引領的對外開放,是更加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這種理念上的變革預示著,中國未來的對外開放,一方面會持續擴大開放領域和開放范圍,另—方面勢必會更加著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開放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未來的“一帶一路”建設,伴隨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逐步完善,更多的貿易往來與經貿交流,更多的政策溝通與戰略對接,無疑將會更加深化中國同世界之間的聯系。而不同于以往的是,在這個進程中,中國將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原創方案。無論是系統“走出去”的中國鐵路建設,還是布局全球帶來跨境電商新形式的天貓國際、菜鳥全球物流或是支付寶體系,中國從改革開放中所獲得的紅利,正在通過互聯互通的新方式,通過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新舉措而反哺整個全球化進程。小到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支付寶,大到實現發展夢想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對外開放的中圍,正在為世界創造更多奇跡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