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楠
編輯按:2018年8月22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接受了11個國家21名記者的集體采訪。陳文玲總經濟師介紹了“一帶一路”建設情況,并就各國記者對“一帶一路”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細而全面的解答。本刊根據現場發言實錄將主要問題及觀點進行了摘編,以饗讀者。
印尼第六報道網譚蒂:目前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多少產業園區?與多少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展開了哪些合作?
陳文玲:目前,中國在海外建設了75個產業園區,與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印尼是中國對外合作非常重要的同家之一。中國企業在印尼最大的合作領域是電力方面,比如魯能、華能、中國電力在印度尼西亞都有投資。此外,還有鋼鐵及跨境電商等方面的合作。
印度《覺醒日報》馬尼什·提瓦力:印度最初對“一帶一路”倡議態度消極,但近期印度對參與“一帶一路”態度轉變積極。想請您談談關于印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看法?
陳文玲:印度曾缺席了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和推進中,印度也表現出了消極態度。但中印兩國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在深入發展中。目前,中國很多企業在印度投資。比如手機,印度目前的手機60%是中國企業生產的。印度作為12.1億人的大市場,又和中國同屬于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同屬于具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同屬于亞洲地區的國家,同屬于上合組織、金磚同家、APEC、G20等國際合作組織成員。因此,印度和中國是有很多共同利益交匯點的。如果中印兩國可以更多地從經濟上、從合作中所獲得的共同利益來考慮,會比爭議或抵觸帶來更大的動力和收益。因此,我們非常希望也歡迎印度能夠更廣泛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菲律賓《世界商業報》卡米爾·阿基納爾多:菲律賓目前有很多中國企業投資的項目正在順利進行,請您談談對中菲兩國關系的看法,您認為中菲兩國下一步會面臨著何種經濟上的挑戰?
陳文玲:菲律賓歷來是和中國友好的國家,菲律賓也是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中菲之間也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近幾年菲律賓對華政策有很大的調整,我認為這種調整是非常正確的,也會對菲律賓發展建設起到重大的作用。現在中國和菲律賓政府之間有很多合作的項目和合作協議,包括對南海的共同開發和利用,這些都會給菲律賓帶來經濟發展的機遇和好處,也使整個南海發展進入了一種良性互動,對于南海局勢的穩定也有重大作用。
未來中菲關系發展和企業投資機會,除了政府之間合作,我認為更多的在于企業選擇。菲律賓能否成為企業投資的熱土,這是中國企業關心的問題。菲律賓未來三五年內,政局會發生什么變化?在菲的投資有沒有安全保障?如何使中菲關系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建立兩國安全合作與保障機制,使投資者對未來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判斷和理性預期,我認為這些方面的擔心是將來中菲經濟合作方面應主要考慮解決的問題。
韓國聯合有線新聞臺王善澤:目前來看,“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西方,請問今后對于東北亞國家是否有具體的合作計劃?
陳文玲:“一帶一路”建設現在已經進行了五年,這五年我們需要回頭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未來順利發展,需要根據實踐的發展提出更為清晰的思路。朝鮮半島,包括整個東北亞地區,也應該是“一帶一路”建設優先發展的方向。目前,中國和韓國的聯系主要還是通過海洋遠洋運輸,隨著朝韓問題的解決,韓國與中國也可以通過陸路得以連通。
另外,2018年,在日本召開了中日韓三國總理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中日韓的關系,是亞洲地區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整個世界的經濟重心在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地區的重心在亞洲,亞洲目前經濟體量最大的經濟體主要在東北亞地區。加上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南亞、中南半島、中亞和西亞。所以,如果目前能夠把亞洲經濟體量最大的部分有機結合起來,相信未來亞洲會迎來持續多年的繁榮,亞洲地區將會穩定保持世界的經濟重心地位,這對整個亞洲都是最大的機遇。亞洲地區整體的發展和繁榮,持續的時間越長,亞洲各個國家就受益越多。
中韓白貿區是東北亞最早簽署的自貿區協議,也是中國目前16個已經簽署的自貿區協議中最重要的協議之一。中韓之間的貿易關系和經濟聯系本來就很緊密,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可以通過兩國大通關的制度設計以及跨境電商平臺的設計,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同推動下一個貿易方式——國際貿易形成與發展,這會使中韓之間的貿易成本大大降低,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印尼《時代》周刊伊斯蒂科馬杜爾·哈雅蒂:印度尼西亞居于經濟欠發達國家,目前,印尼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投資的項目非常多,因此也產生了高額的貸款,這必然會導致印尼的債務負擔甚至債務危機,請您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陳文玲:在印尼調研期間,電力短缺,交通擁堵、島嶼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是印尼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據我了解,印尼有一個非常宏偉的計劃,將來要建100個港口、100個機場,我想這么宏偉的計劃,需要的投資將是巨大的。因此,我認為吸引投資是印尼當前迫切的需求。任何國家需要的所有投資都要通過風險投資評估,所以,我認為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的不是印尼,而是對印尼的投資者。
《緬甸事務》耶敏覺:目前,緬甸與中國已展開了多項合作,并有多個項目正在進行磋商。但據我了解,緬甸政府及部分民眾對中國企業一些投資項目是存有顧慮的,認為更多地照顧了中方利益。我們應該怎樣回應對此產生的質疑呢?
陳文玲:確實,目前中國在緬甸投資的一些項目停滯不前,與您講到的這些問題是息息相關的。目前緬甸應以什么樣的態度,政府應以什么樣的效率來推動合作項目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中國企業進去投資了,緬甸就發展了,而是當地政府要把這種歡迎態度轉化為行政效率,轉變為政府做好民眾工作的實際效果。把這些對緬甸有巨大作用的,而且是緬甸迫切需要的項目啟動并運營起來,盡快將其變成使投資產生效益的可視性成果,這不僅僅是對中國投資的負責任,也是為緬甸未來長遠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對此,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推進工作的力度很大,媒體應該進一步呼吁,推動緬甸政府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進一步密切合作,為中同企業在緬投資創造更好的環境,形成中國和緬甸兩國之間更加緊密的關系,形成良性互動,我覺得這是對質疑的最好回應。